#找同行网案例# 我每年要教500多个MBA, 其中四分之一左右是来自国企。作为在国企打工的人,他们的职业挑战具有特殊性。谁能更好面对这种特殊性,谁才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国企的领导!请看:“如何给濒临破产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本人就职于北京一家成立8年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来,公司人员老化、体制僵化、业务萎缩、利润亏损,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已经力不从心,处于内交外困、濒临破产的边缘。作为对公司有着深厚感情的一名老员工,我深感痛心和无奈,期盼着如何为这家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唤起公司的新生。
1. 公司概况
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一个国家级科学研究所内,与该研究所具有业务合作关系。公司主要业务分三块,中草药种植、药膳餐厅和药房销售。由于公司的餐厅和药房均位于地理位置偏僻的研究所院内,所以销售常常无法打开局面,再加上公司内部管理不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互不配合,所以业绩一直处于近乎亏损的状态。
2. 突出问题
管理者思维僵化: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完全把公司当成自己家,凭个人意志行事,制度形同虚设。当然他为人谦和,对人不错,他把员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只要听话、不惹事就行,不对员工提出高标准的要求,拉不下面子解聘不合格员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员工也放任自己,干得好一点儿就马上要求涨薪,干不好也无所谓。另外,管理者多年没有进行经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进修和学习,头脑中几乎没有任何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知识,完全依靠当初做小生意时的管理习惯,完全依靠自己这么多年摸索积累的直接经验,完全依靠老乡、朋友、人脉和义气来开展业务,显然无法应对目前这种规模近百人的中型企业。
公司员工老化:公司最重要的三个中层管理,从公司成立起就始终不曾更换。他们是公司的核心,掌管着公司的核心业务。由于在公司待的时间久了,早就掌握了老总的心思,知道不需要太强的能力,只要把老板哄好了、老板交给什么做什么就行了,不用想着怎么提高营业额。由于这三个人资格老,所以每次招到新的员工,只要是这几个人看不顺眼的,不管能力与否,都会想尽办法把有能力的新人挤走。而老总耳根子软,在面对新人和这三个老员工的争执时,总是袒护他们三人,导致公司常年留不住新人、留不住有能力的人、留不住敢于坚持正义的人。最终,公司被这三个人搞得一潭死水,乌烟瘴气。他们在业务上不作为,还要公司的其他人都要看着他们的眼色行事,他们还拿资历、客户关系等要挟老总向其妥协。
产品缺乏创新: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自制的中草药和健康补品。多年来,公司的产品几乎未进行大的技术更新,制成品始终停留在初始水平。当年,由于只有本公司一家在生产此类药材产品,所以效益还不错,但现在,在同一个研究所内就有七八家类似的药材销售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仅靠多年不变的产品已经无力和其他新企业开展竞争。
目前,公司偏僻的地理位置不会变动,公司的老总不会更换,公司的三个重要员工深得老总信任也不会变化,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扭转近乎亏损的局面,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新的动力呢?
黄铁鹰 点评
看了你的案例,特别是看了你下面这句话:
“公司偏僻的地理位置不会变动,公司的老总不会更换,公司的三个重要员工深得老总信任也不会变化,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扭转近乎亏损的局面,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新的动力呢?”
真让人无奈和沉重!
毛主席说了:“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是你们的干部不能换,公司怎么能好?
不要假设所有管理问题都有答案,有些问题是无解的;无解也是一种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在环境无解的状况下,个体怎么办?
以色列在这个问题上是个很好的榜样:以色列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打了50年的仗,战争是他们的常态,但以色列人在50年的战争中却内生出全世界都仰慕的创新能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美国公司占第一;只有1000万人口的,常年处于战争的以色列占第二!
作为一个对自己生命负责的年轻人, 在这样的无奈的环境中这么办?
1)暂时不计报酬和晋升是否公平,努力工作,特别是拼命做那些长自己本事的工作。 因为目前的环境不是永远不变的!
2)利用这样工作压力不大的体制,定下目标——3年内学一门新的专业!千万不要认为教育只能在大学中完成,仔细想想大学四年,你有多少时间真正花在学专业上?为自己跳槽准备好武器!
3)马上走人!生命太短,如果既讨厌那个环境,又讨厌老板,就不值得浪费生命!
陶拓新 点评
看了楼主的描述,觉得心情很沉重,也很为楼主的境遇着急。试着给楼主出出主意吧,因为本人社会经历不多,可能一些建议并不合适,还请不要见怪。
对于这家公司,我觉得主要问题是两个方面:从组织文化而言,员工士气不高,缺乏进取心、事业心;从组织整治而言,中层管理者掌握了极大权力,对组织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楼主真心想改变现状,个人觉得知道能从组织政治入手,不妨从四个方面考虑:
1、了解老板对公司现状的态度。说一千道一万,如果老板没有意识到公司的困境,楼主着急也白忙。在有所行动之前,应该弄清楚,老板对现状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为什么没有采取措施,是因为没看到问题的症结,还是有苦难言?只有明确老板的态度,解决问题才有可能。
果老板打心里没有觉得现在的不好,那么楼主还是趁早为自己另谋出路比较好。
另一方面,中层管理者之所以能够对组织施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老板的心理把握的比较好,既然现在你想有所作为,老板又不可能换,你也必须加深对老板的了解。
2、搞清楚组织政治形势。任何的组织都有一些正式非正式的小团体,三个中层管理者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想来不单是因为能掌握老总的心理,在公司内,他们有没有自己的心腹?在公司外,他们是不是有过硬的关系?知己知彼,才能占据有利位置。当然,如果彼的势力确实根深蒂固,楼主要不要鸡蛋碰石头也要三思。
3、形成自己的同盟。楼主有必要弄清楚,是不是也有其他员工对现状不满,这些不满意的人是否有意愿、有能力、有胆量做出改变。根据不同人的状况,结成远近不同的联盟,该孤立的孤立,给中立的让其保持中立,能联合的尽量联合。如果楼主发现自己是孤家寡人,那也只能劝楼主,不必留恋了。
4、寻找业务突破口。政治上的措施还需要业绩改变来支持。这个方面我了解的不多,但感觉上贵公司所处的行业很好,应该是有机会取得一些成绩的。有一些成绩,才能获得权力,来改变现状。
说了一些个人看法,当然,因为不太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对楼主在公司的位置也不了解,提的看法可能帮不上很多忙。还请楼主见谅。现在,楼主面临一个很艰难的局面,我想,无论什么样的人给出什么样的建议,前面的路都会很困难,所以摆平心态,是第一步。祝成功!
这是原文地址,也请大家给出出主意。
本案例转载至找同行网,版权归找同行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