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是马后炮,自从创业板裹挟着巨大的泡沫上市以来,本博一直提示创业板的风险。本博也极少点评创业的个股。说实话,本博对创业板一直看不懂。
投行有点神密。直白地说,在中国投行就是从事企业包装上市的工作。有人将投行比喻的更加直白:一大堆水果,开始出现腐烂现象,商家着急,其促销手段无非是降价、打折、买一送一之类,以求脱手。这时候,投行的人来了,他们将这些已有腐烂的水果分割、切换、分装、组合,放进调料,搅拌搅拌,送入酒店、宾馆、高档西餐、以水果沙拉出售,于是水果价值大增,消费的人也觉得味道不错。这就是投行们干的活儿。
创业板过度包装一直受到市场质疑,新股超过100倍市盈率发行,其始作俑者也是创业板。70倍80倍市盈率发行,在创业板司空见惯。创业板新股发行,如果没有大幅超募,在投行可能成为笑话。对此,当初证监会高层明确表态,“对新股发行价格不干预”,好象从创业板是市场化动作。现在,创业板暴跌,而刺破创业板泡沫的,最终还是政策干扰和政策规范。
证监会针对新股炒作推出新政。抑制新股发行定价过高态度明确。证监会主度郭树清认为新股发行“20倍市盈率比较合适”。这或是理想状态,市场有其自己的游戏规则。人民网(603000),以超过40多倍市盈率发行,今天在沪市主板上市,仍然受到追捧,首日涨幅超过76%。新股发行市盈率下降,仍将是个反复的过程。创业板暴跌,后市也会强劲反弹。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中国股市仍是政策市。市场对政策依赖过重,养成了看政策脸色行事的习惯。而政策往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让股市承载不同的政策使命,政策规范功利性太强,是造成股市不稳的重要原因。
创业板近期快速释放风险,大盘震荡加剧。股市盘中原有的格局,也正在发生改变。不论是个股表现,还是成交资金量,沪市逐渐强于深市。
深圳股市因有创业板,有中小企业板。而新股扩容,近年来又以发行上市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为主。小盘新股高价,高市盈率发行,显然得到了政策的默许。股市炒作就是这样,存在就是合理。创业板与中小板的热炒,是近年中国市场的主要特点。这样的市场效应,也推动着创业板与中小板加速发展壮大。从而成全了深市股市成交活跃,上海股市相对清淡的深强沪弱格局。表现在盘面,深市的日成交量与沪市基本持平。但盘中涨停板的股票,及盘中个股的活跃程度,深圳均比上海强势。注入同量资金,深圳个股赚钱效应更容易实现。形成这一格局,与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均属小盘股,整体成长性好,股本扩张性强,易于炒作的特点不无关联。同时,也与投行为获取更多利益,恶性竞争,竭力推高发行价,过度包装,刻意营造炒作概念的推波助澜行为有关。眼下创业板暴跌正是为此付出的必然代价。深圳股市近期因创业板暴跌,带动中小企业板联动下挫,市场趋弱,同样势在必然。
创业板与中小板风险快速释放,市场热点转移,沪市超跌低价股、题材股,上海本地股成为游资角力的新战场。深圳本地低价、地产股,在地方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大幅上涨,形成阶段强势之后。上海本地低价题材股,地产股同样是强者恒强,得势不挠人。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两市之间的强弱转换,具有阶段性特点。游资跨界炒作轻而易举,关键要看哪个市场更合适波段性炒作。在两市本地低价题材股及地产股的轮动炒作特点看,并非某一板块真正具有特别的政策支持,炒作套路与选股思路的同质化,暴露出游资借题发挥,短期逐利是其基本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机会与风险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包括创业板以及受其拖累的中小企业板,在经过近期快速释放风险之后,一旦伺机反弹,其暴发力不可小视。毕竟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的成长性与股东扩张性,以及股价弹性,都是其它品种所不具备的优势。五月股市,分化与裂变,个股的暴涨与暴跌,将更具冲击力。
沪深两主市本地股相互呼应,反复呈现个股机会。仍是后市关注的重点,波段参与。
创业板风险改变着市场格局,但大盘震荡向上,波浪式运动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精彩在个股,精彩在题材,精彩在低价的个股炒作格局,也不会轻易改变。
分化裂变——五月震荡向上趋势中的新变局
评论
2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