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丰田一位名叫大野耐一(Taiichi Ohno)的工程师访美归日。美国的超市令他大为赞叹,于是他开始思考怎样借鉴超市的方式来运营工厂。大野耐一形成了自己的理念,专注于消除浪费、避免存货积压、使工人严格按照说明生产以及不断改进。
久而久之,他的理念被尊称为“丰田之道”(Toyota Way),成为了一种经营模式。多家咨询公司应运而生,向其他公司传授丰田的运营方式。大量网页涌现,无数书籍面市,众多公司孜孜不倦地效仿丰田的做法。
但是现在,丰田汽车被大量召回,丰田面临着严格的审查,过去宣扬不断改进的丰田现在正急于寻求一种更好的说法。他们的新口号是:问题不在于丰田之道,而在于丰田公司。
此次丰田危机的原因到底是其偏离了自己的准则,还是说即使遵循丰田之道也不足以杜绝丰田工厂之外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厂外问题包括设计开发、软件编程和风险管理等。
自2009年10月起,因为加速器、刹车和脚垫的问题,丰田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召回了800多万辆汽车。之后丰田的道歉(但已经太晚了)、集体诉讼和国会听证会演变成了一场噩梦。丰田汽车在品质方面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大打折扣。
但对于那些靠研究精益生产为生的人来说,放弃精益生产再去效仿另一家公司根本不可能。所以他们也在努力寻求答案。
丰田有几个问题,比如不够透明,而且发展太快太大,但相应的检查机制却没有到位。
这场危机与其说是因为丰田创立的精益生产技术出现了问题,不如说是丰田本身出了问题。如果以关于精益生产的书籍销量和峰会次数为衡量标准,那么人们对于精益生产的兴趣似乎并未减弱。
丰田自身导致了这场危机,而精益生产方式并没有错。如果你对精益生产了解的越多,就越会觉得丰田对精益生产造成的伤害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