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应基于房屋高品质的基础之上


7月23日,京沪杭一日土地成交近百亿元,上海又现新地王。伴随着“面粉比面包贵”的老调重谈,楼市迅速回归上升通道并再度亢奋,全国房价应声而涨,土地资源奇货可居的首都北京,房价更是一路飙升。

 

对于高房价背后的推手,行业内外有大量的专家每天在做分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己见。而大多数百姓则将矛头直指开发商,认为在利益驱使下,开发商才是最大的幕后操控者。作为雅世集团的高管,我不想跳出来为开发商自诉苦衷或者开脱骂名,仅想把自己的一些浅见与大家分享:

 

第一,市场流动性过剩推动房价走高。

从央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贷款达到7.36万亿元,6月新增贷款超1.5万亿元;信贷规模放大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好转,拉动了投资需求,市场上货币过多又使流动性过剩这一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愈显突出。并且,中国居民一向消费不足而储蓄率过高,在“消费与投资”二选一的问题上,多数居民都是以投资为主导,而在诸多投资活动中,由于房产比股票及其它投资更能抵御通胀,成为了投资首选项。过多的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的自住性购房需求,以及一些人的投机需求,这些都使得商品房交易量迅速放大。当供给与需求产生不平衡矛盾时,房价上涨是必然结果。

 

第二,对于政府而言,房价上涨过快,房价过高,会使社会矛盾激化,政府并不愿意看到房价飞涨。而在土地供给不足,土地出让时间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发商们出现了积极高价拿地的局面,土地成本增加意味着房价只能顺势而上。其实,政府力争增加从土地中获取的收益是必然的经营行为,而房价又不能在高成本的支撑下逆反走低,土地利润最大化与房价维稳,这是一个相矛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即会对房价上涨产生一定助推作用。现在北京、上海等多个热点城市的国土部门都提出了要在地价维稳的基础上加大土地供给量,土地的集中放量从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缓解开发商拿地热潮,但要想使房价回归理性仍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同时通过调整税收和信贷比例等市场化手段来调控。

 

第三,房价上涨对开发商有益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从来都明确承认房价上涨对开发商是有益更有利的,因为开发商首先是投资者,投资者希望做多房地产市场是必然,市场蓬勃才能带给开发商投资回报。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明智的开发商更需要理性,我个人所持的观点是房价上涨应基于房屋高品质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被市场中流动性过剩的货币以及各种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盲目抬高。无论市场怎样的风云起伏,“品质高于一切”是不变的真理,这也是优胜劣汰的基准法则。高房价之下应当与之相匹配的是高性价比、高品质的房子。即使泡沫过后洗尽铅华,高品质的房子所突显的价值始终会有增无减。以高品质支撑房价,以高品质逐鹿市场,这是我和雅世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