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地方住建部门要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管,全面梳理检查已批未建、已批未售项目的情况。督促已达到规定预售条件的项目及时申请预售公开销售。在近期的一次中房协内部会议上,中房协一位高层也要求下属会员单位,要理性拿地,不要轻易争当地王、大规模圈地或者囤地,拿地后要按照合同尽快开发,以形成实际的消费量。
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7年房价飞涨之际,住建部(当时为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也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要坚决查处囤积土地、捂盘惜售、恶意炒作和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然而,官方表态并未能真正抑制房价涨势,2007年成为国内重点城市房价上涨最快的一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0.1%。而当期房屋新开工面积8.14亿平方米,同比仅仅增长3.3%,并且增速是自年初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也时常传来新增房源供应不足的信号。
这种情况下,打击开发商捂盘惜售、增加楼市供应成为主管部门的工作核心。据悉,近期各地住建部门、房协会同地方政府频繁约见开发商,要求加大开工量加快开工。 有开发商选择分批、分次开盘,是因为可以借此逐渐调高后期开盘的房屋销售价格,从而坐收“超额利润”。在客观上造成市场上房荒的假象。今年前几个月商品房销售情况很好,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反而现在一些开发商要控制销售节奏,推迟开盘,减少开发规模,人为造成市场的供不应求的预期。而在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开发企业应当将在规定时间内销售的商品房,不得以任何借口分批、分次销售。
第三把刀:国土部打击“囤地”。例如,北京卖地收入640亿 多部委催开发商加快开工。本月17日,国土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限制用地、禁止用地目录2006年本增补本。新目录规定,商品住宅用地宗地出让面积,小城市不超7公顷,中等城市不超14公顷,大城市不超20公顷(20万平方米)。此举被业界认为是一箭双雕,一是可以降低单块土地的出让总价;二是小地块出让有利于加快开发进度,防止开发商囤地。
国土部网站为此刊发题为《以竞争止囤地》的评论认为,综观“天价地”频出的大背景,这一新规可谓应时而生。“设定单宗地面积上限,可供土地宗数相对增多,单宗地总价相应降低,供应更充足,竞争更充分。这既可有效防止‘地王效应’引致垄断竞争,遏制囤地行为;又能避免因大宗地‘分期开发’形成闲置,加快开发进度。
但是,有媒介报道:“李嘉诚拿地三年后开工 “囤地”增值逾30亿”。今年上海土地市场几乎已成为历年来供应最旺盛的一年。昨天,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网站挂出今年第85号土地挂牌出让公告,普陀真如城市副中心自李嘉诚2006年拿地后,再次有地块出现在市场,而嘉定区则推出多幅住宅及办公土地。对比真如两幅地块的楼板价,李嘉诚三年来仅“囤地”就增值逾30亿元。
甚至有人怀疑,土地“限大令”能否抑制“地王热”和“囤地风”? 近日,国土资源部印发通知,对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首度设定明确上限:大城市20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小城市(镇)7万公顷。此政策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限大令”。 不少人士认为,这一办法对抑制地价过快上涨、减少开发商“囤地”等具有现实作用,但成效如何取决于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市场对“限大令”的实施效果充满期待。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乐于将面积较大的地块统一出让,既可以迅速回收土地资金,也有利于后期统一规划。但相关政策设计在现实市场中却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外部性”。如重点城市大面积的地块极易被竞拍成“地王”。
最近以50.5亿元天价刷新北京土地成交总价记录的顺义区天竺开发区“地王”,面积达到52.7万平方米,扣除25.5万平方米的代征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依然达27.16万平方米。而11月初由央企中信集团砸下36亿元巨资“加冕”天津“地王”的津南区八里台镇地块,面积更是达到248万平方米,堪称天津乃至全国土地市场的“巨无霸”。 此外,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即使是全力开发,也要持续数年。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的“囤地待涨”似乎更加“理直气壮”,一个大盘开发多年,实际上是一种“变相囤地”。
例如,从2007年到今年6月,深圳市国土部门共支出储备土地管理费1.73亿元,用于协调城市化转地收尾工作,建立起了储备土地的日常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共完成储备土地入库321.35平方公里,出库29.55平方公里。不过,作为农村城市化遗留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审计显示,目前深圳对国有储备土地的侵占状况严重。截至今年6月,全市共有违法侵占国有储备土地719项,其中特区内为“重灾区”,有319项,宝安区108项,龙岗区292项。这些违法侵占部分是在储备土地入库时,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清理,一部分则是转地开展后,新增的违法侵占。
例如,12月2日深圳违法建筑普查工作结束 深圳“抢闸”建房上演一日“竖起”一幢楼神话。12月2日深圳违法建筑普查工作的大限即将到来。今年6月2日《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规定实施:经普查记录的违法建筑,符合确认条件的,按规定办理初始登记,依法核发房产证。普查时间从今年6月2日到12月2日。“违建可以转正”无疑像一针兴奋剂,为搭上“转正”末班车,深圳掀起一阵“抢建”热潮,有些地方甚至上演了一夜建起一栋楼的“神话”。虽然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抢建”,但许多房屋都在夜里突然“长高”。然而,等待这些违建的将是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