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戎小捷

曾先后在西藏昌都一中、西藏波密中学、海南中等工业学校、北京农业学校、北京音乐研修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曾先后在《中国轻工业经济》《山野》《中国海关》杂志任编务、编辑、总校对。

陌生+熟悉=美(24)


三、艺术欣赏的特征:情感性

欣赏某件艺术品,除了能使观者产生审美愉悦感之外,往往还能引起欣赏者的某些其他的情绪反应,或者说,能使欣赏者产生更多、更复杂的情绪体验。这一点,早为诸多的研究者所注意到,并有不少人提出或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即: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型式”。那么,到底为什么艺术与情感这样密不可分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在许多情况下,艺术与情感有着直接的、天然的联系。例如,正像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人的喜怒哀乐总是和人自身生理上的心跳及呼吸的快慢、强弱相联系着;而音乐中节奏的快慢、强弱恰好与之相对应,因此能引发听者的相应的情绪反应(正因为如此,...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23)


二、艺术创作的特征:典型性

有一种很流行的、也是公认的说法,即艺术作品、或者说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必须具有典型性,才能打动观众。而具有典型性的事物或人物形象,都“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或者说,“在个别中显出了一般”。其实,从陌生与熟悉的角度来看,所谓“个别”,实际上就是指的“陌生”;所谓“一般”,实际上就是指的熟悉。由此引申开来,拿人物形象来说,我们可以更直接地说,凡是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人物形象,就是典型的形象,就是典型的人物。而陌生感及熟悉感越强烈的人物形象,就是...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22)


第十一章  艺术的特征

 

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艺术,艺术将显出不同的特征。一般来说,艺术主要有如下三个特征: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下面我们就来分别具体讨论一下。

 

一、艺术的本质特征:形象性

    艺术必须具有形象性,不管这个形象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如绘画、雕塑、电影、戏剧等),还是通过声音或语言媒介间接呈现出来的(如音乐、小说、诗歌等),这一点已基本得到大家的公认。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在讨论美学时已经说过,美的要素之一就是“熟悉”,也就是人们头脑潜意识中存在的“定式&...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21)


四、通俗艺术与高雅艺术

    在艺术欣赏领域中,有一个大家都了解的现象,那就是文化修养高的人与文化修养低的人,在审美标准方面,或者说在艺术欣赏趣味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欣赏的艺术,我们姑且称之为高雅艺术;后者欣赏的艺术,我们姑且称之为通俗艺术。

    文化修养不同的人在审美标准方面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双方各有各的艺术趣味,更在于这两种艺术趣味往往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能欣赏高雅艺术的人,往往不能欣赏通俗艺术;能欣赏通俗艺术的人,往往不能欣赏高雅艺术。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20)——悲剧和喜剧


三、悲剧艺术与喜剧艺术

绝大多数的观赏性艺术作品,所表现的都是社会美的内容,如我们平时经常欣赏的戏剧、小说、电影等,都是如此。如果粗略把这类表达社会美的艺术品分一下类的话,可以大致分为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这种分类方法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尤为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悲剧美和喜剧美是社会美领域中的“崇高”与“小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两种艺术的本质区别。

我们已经反复说过,艺术是表达美的,而美感的本质是“自我肯定”。首先,我认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么,悲剧艺术和喜剧艺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悲剧艺术使...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19)


第九章        艺术的分类

 

艺术可不可以分类,历史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美学家及艺术理论家都主张艺术可以、并且应当分类,而且不同种类的艺术也有它不同的特征。但也有少数美学家主张艺术不能分类,例如克罗齐。

我是主张艺术可以、并且应该分类的,但在分类的时候,标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层次的分类中,标准只能有一个,而不能有两个。而且,我们不宜为了分类而分类,每一种分类方法都应该有它的必要性。下面我们将艺术分类如下:

 

一、 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

一个最明显的分类方法就是按欣赏器官的不...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18)


四、真品与赝品

在本章的最后,让我们顺便再讨论一下艺术的真品与赝品,也就是原创品与仿制品的有关问题。

一般来说,一件仿制品能否算得上是艺术品,或者说,它能否使观者产生美感,并不取决于其仿制是否逼真,而主要取决于观者是否看过原创品。

我们先来看一下观者曾看过原创品的情况。对于多数看过原创品的一般观者来说,仿制品由于陌生感的下降,已不能使观者产生很强的美感了,至多只能产生一些较弱的美感。而对于那些专门研究原创品的少数专家学者来说,仿制品往往还能引起丑感。原因在于,由于这些专家学者长期研究原创品,致使原创品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牢固的图式;而仿制品一般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逼真,总会和原创品有或...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17)


第九章        什么是艺术

 

明白了什么是美,美的要素有哪些、美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美有哪些基本特征之后,我们再来研究有关艺术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因为说到底,有关艺术问题的解决都是和美学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本书的后半部分我们将集中讨论有关艺术的一些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讨论这些艺术问题,并不是想给这些问题以一个严密的、明确的答案(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程,非本书所能承担),而只是想通过对这些艺术问题的初步探讨,使读者进一步理解我在本书前半部分中所表达的美学思想。换句话说,本书后半部分所做的,...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15、16)


第七章     美感的特征

 

每一种事物都有许多它自己独有的特征,美感也不例外。人们一般公认,美感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相对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是审美趣味或审美标准有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点:一点是审美标准具有普遍适用的一面,又有相对差异的一面;另一点是,审美标准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不断变化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讨论。

 

一、普遍性中的差异性

所谓美感的普遍性中的差异性,换一个说法,就是说审美的标准不像自然界中的物理定律或化学定律那样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判定标准,而是在有一个大致相似的审美标准的情况下,每...

Read more

陌生+熟悉=美(14)


四、崇高美与小巧美

有两种由联想产生的间接美较为特别,人们对它们的感受也大同小异,在这里需要稍微详细地讨论一下,这就是崇高美和小巧美(这里我们只讨论自然美中的崇高与小巧,关于社会美中的崇高与小巧,或者说“悲剧美”和“喜剧美”,我们放到《艺术的分类》一章中去讨论)。

我们知道,正像不少学者曾提到过的,要想进入审美过程,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在相对宁静、没有恐惧感或焦虑感的状态下才行。自然界中有许多庞大的事物,如高耸入云的终年雪山,宽阔无边的茫茫大海,以及大自然中许多威力无比的事件,如陆地上的火山爆发,海洋上的狂风巨浪等,当人们在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