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崇高美与小巧美
有两种由联想产生的间接美较为特别,人们对它们的感受也大同小异,在这里需要稍微详细地讨论一下,这就是崇高美和小巧美(这里我们只讨论自然美中的崇高与小巧,关于社会美中的崇高与小巧,或者说“悲剧美”和“喜剧美”,我们放到《艺术的分类》一章中去讨论)。
我们知道,正像不少学者曾提到过的,要想进入审美过程,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在相对宁静、没有恐惧感或焦虑感的状态下才行。自然界中有许多庞大的事物,如高耸入云的终年雪山,宽阔无边的茫茫大海,以及大自然中许多威力无比的事件,如陆地上的火山爆发,海洋上的狂风巨浪等,当人们在安全的区域内、在非恐惧从而心境相对宁静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观看时,就可能对它们进行审美,并使人通过联想产生一种“崇高”式的美感。拿火山爆发来作例子。当人们从一个绝对安全的远距离外对其进行观看时,除了火山爆发那种罕见的独特的陌生景象能使人即刻产生直接的美感外,人们很容易进一步联想,感到大自然无比的威力及人类自身的相对渺小;再进而对大自然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或更准确地说,对大自然产生一种敬佩的心理(大自然竟能造成如此令人惊叹的事件!)正是这种敬佩心理,使得人们更长时间地驻足观看火山爆发。也许有的读者会问,这种对大自然的敬佩心理怎么也能归入美感呢?美感的本质不是自我肯定吗?大自然的雄伟感,人类的渺小感,怎么也能称之为人的自我肯定式的美感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知道,虽然我们觉得大自然崇高、人类自身渺小,但在骨子里观者并没有产生一种被否定的感觉,甚至从某种意义上仍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自我肯定的感觉。因为面对崇高的火山喷发,感到渺小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所有的观者。也就是说,和壮观的自然界相比,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渺小的;因而我个人自身(某一观者)并不比别人差,大家和我是一样的。正是这种“我不比别人差”或“别人不比我强”的感觉,使观者在肯定大自然的雄壮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自我肯定。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当他事后得知班上所有的学生考试都不及格时,他反而产生了一种被肯定的感觉。正是这种大家都一样弱小的心理,反而使每个人
在崇高的大自然面前,在啧啧赞叹的同时,都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自我肯定的感觉(没被否定的感觉)。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自我肯定,那就是我们在观看一个弱小的事物时所感觉到的那种小巧美。这一点较容易理解。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总结出了一个规律,那就是比我们自身体积大的东西,体积越大,一般来说,力量越大,对我们的威胁也越大;而比我们自身体积小的东西,体积越小,一般来说,力量越小,对我们的威胁也越小(只有毒蛇除外)。这样长期下来自然就产生一个心理,即:那些大体积的东西比我们强,那些小体积的东西比我们弱。进一步,我们对体积巨大的东西容易产生敬畏或敬佩感,对体积微小的东西容易产生鄙视或轻视感。而当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小体积的东西使我们产生了(直接的)美感后,我们很容易进一步对它们产生(间接的)怜惜感或同情感(潜意识中的),这种感觉以我们觉得它们十分“小巧可爱”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用说,这种觉得该物体小巧可爱(因而容易受伤害)值得我们同情的感觉,实际上是我们观者(强者)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自我肯定(即我们比它强)。
综上所述可知,无论是崇高感或是小巧感,本质上都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自我肯定感(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