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杜坤维

从事股票市场投资,同时写一些财经评论

121元的经纬恒润中信证券还能重演禾迈股份大赚意外之财吗?


 三高发行,上市即破发,引发投资者天怒人冤,中信证券因为承销保荐禾迈股份等股票,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禾迈股份上市股价涨幅不菲,中信证券因祸得福,大发意外之财,经纬恒润三高发行再续前缘,投资者弃购再创新高,中信证券还能赚的盘满钵满吗?

禾迈股份是中信证券保荐上市的科创板个股,发行价高达557.8元,是历史最高价,投资者因担忧股价破发弃购65万股折合3.63亿元股份,由中信证券包销,禾迈股份上市首日,股价走势可圈可点,最高涨到824元。中信证券如果按照最高价卖出,盈利不菲,算下来可以获得1.73亿元,当然这是无法达到的,中信证券获得承销费及保荐费1.42亿元,简单计算最高获得3...

Read more

双循环经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键是股市上涨让投资者赚钱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求萎缩和预期转弱具有高度关联性,提振需求就能扭转悲观预期,实现共振,提振需求一个是加大投资,另一个就是推动消费增长,消费增长与居民收入预期高低相关,在经济下滑压力下,工资性收入增长很难,更加需要依靠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提振股市,让投资者赚钱,增加消费支出,刺激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重要会议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类似的观点,那就是非常重视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内需成为经济重要抓手,在拉动经济三驾马车...

Read more

20几个涨停的*ST实达投资者真的不赚多少钱拷问除权机制


 要说最近沪深股市涨停板数量,肯定是*ST实达,股价翻几倍,赚钱效应爆棚,可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可能赚不了那么多的钱,与超级大牛股的收益不太相称。

*ST实达连续23个一字涨停板,股价从最低的1.29元涨到最高的4.17元,涨幅高达223%,妥妥的三倍以上牛股,怎么投资者赚不了那么多的钱呢?关键在于*ST实达有一个定向的股本转增,需要大幅度除权。

*ST实达为了有效避免了破产清算的命运,福建国资福建大数据公司等投资者参与了公司重整,《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的公告》发布公告,*ST实达重整投资人已支付完毕全部重整投资款,共计约9亿元。作为对价,公司以现有总股...

Read more

对标纳斯达克的科创板指数令人失望再创调整新低


 国内最早是创业板对标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难以当此重任,现在是把科创板对标美国纳斯达克,可是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创业板指数在筑底,科创板指数则是不断奔向新低,投资者难以分享经济增长和科技转型的成果,背后发生了什么?

很多专家把上证综指十几年涨幅归零,归咎于全部上市公司股票综合指数,受到银行两桶油的拖累,科创板指数或许是吸取了上证综指走势不佳的因素,是一种成分股指数,那就是选取50家流动性较好市值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可是指数走势非常的低迷,基准指数是1000点,指数设立之初2020年7月23日开盘点位是1487点,收盘点位是1494点,最高指数是1...

Read more

分红增长就能提振市场信心带来牛市有点自作多情


 股市下跌,大家都在寻找提振股市的良方,回购增加,媒体专家解读是市场底,分红增长,媒体认为是稳定市场预期,投资者获得感增加,属于内生性上涨动力,确实都是市场利好,但不适宜夸大,尤其是分红,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不分红就是垃圾公司,分红增长与牛市不搭界。

市场对上市公司分红少圈钱多,一直诟病不断,对铁公鸡也是做出了再融资限制,从政策上不断鼓励分红,提高投资者回报。最早是2015年,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最新的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和...

Read more

股市向好声中私募大佬但斌疑似轻仓我们需要思考什么


 股市调整不断,与市场主流观点股市有韧性或者是价值洼地完全背离,但斌作为“价值投资完美践行者”被媒体挖出疑似空仓或者轻仓,更是引发市场热议。

作为投资者,要对自己负责,这是不容置疑的,一旦出现不该有的乐观态度,就会尝到亏钱的苦果,这是笔者很多年的见证,去年年底,因为过度乐观,没有能够及时离场,苦果只能自己尝,但是作为经常发声的一些主流观点,似乎也应该更加的客观,毕竟传播广泛,难免影响他人投资,造成投资损失。

某家媒体梳理了但斌产品净值波动,得出一个结论,私募大佬但斌旗下上百只产品疑似空仓或轻仓运行,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自3月以来,但斌旗下产品均已更新...

Read more

上市公司回购股份重要股东高管乘机减持闹得哪一出


 股市下跌,上市公司纷纷回购,很多观点单纯粗暴的认为回购就是利好,是市场见底的标志,这未免有点令人失望,A股生态下,一定要对回购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回购成为重要股东减持的托底工具。

进入到2022年以来,沪深股市在各种利空冲击下,不断下跌,上证综指最低下探到3023点附近,创业板指数下探到2463点,个股下跌30%为数不少,面对股价大跌,很多上市公司纷纷祭出回购大旗,认为自己公司股价被市场低估,看好未来公司发展,不断回购股份。3月份以来截至3月25日收盘,有242家公司发布355份实施回购的公告,金额达454.24亿元,较2月份的341.38亿元增长33.06%。市场解读为业绩...

Read more

新股破发接二连三背后罪魁祸首是什么


 新股破发,牵动着投资者的心,近日新股破发越来越多,投资者打新损失惨重为数不少,加上二级市场走势低迷,投资者更是雪上加霜,问题在于新股破发的元凶是什么?

今天上市的N和顺和N首药-U均低开破发,和顺低开10%,首药低开22%,股价此后都有所反弹,和顺收跌5.63%,首药收跌19.52%,这只是新股破发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近段时间新股破发是接二连三,上周,沪深股市上市新股11只,其中首日即破发的达到6只,占比55%,上周也成为截至目前2022年新股破发数量最多的一周,一半新股破发,说明新股定价奇高,很不合理,今年整体而言,新股走势不佳,今年以来上市新股69只,首日即破发的多达13...

Read more

基金公司自购股份需要防止管理人自肥损害基民利益


 A股总是缺钱,不断需要向A股注入资金,避免市场不断下跌,最近公募基金和私募机构纷纷以自有资金申购基金份额,一个是显示管理人对未来的信心,另一个是向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避免股市进一步下跌。

进入2022年以来,沪深股市不断下挫,虎年以后,更是加速下下跌,下跌原因市场有很多的分析,但关键就是投资者信心不足,增量资金匮乏,提振市场投资者信心,吸引投资者追加资金就成为市场最重要的抓手,作为基金,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要向市场传递信心,依靠简单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投资者是很难有所行动的,甚至随着股市下跌,部分基金出现了净赎回,这就带来一个较大的问题,不管是私募基金还是公募基金...

Read more

沪深港股市联袂大跌外资缘何不断砸盘


 周一又是一个开门黑,而且不是一般的黑,而是非常的黑,背后黑手是外资砸盘。

截至收盘,沪指跌2.58%,报3224.22点,成交额达4177亿元;深成指跌3.08%,报12063.63点,成交额达5518亿元;创指跌3.56%,报2570.45点,成交额达2318亿元。两市有4232家股票下跌,上涨大约400家股票不到整个市场的10%,亏钱效应十分明显。上证综指虽然还没有再创调整新低,但是收盘价已经再创新低,并且跌破年线,被下行年线死死压制。创业板与上周低点相差不到100点,在宁德时代没有看到明显止跌企稳下,指数很难说再次考验前低。

现在问题是不管是机构抱团股还是没有机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