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经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键是股市上涨让投资者赚钱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求萎缩和预期转弱具有高度关联性,提振需求就能扭转悲观预期,实现共振,提振需求一个是加大投资,另一个就是推动消费增长,消费增长与居民收入预期高低相关,在经济下滑压力下,工资性收入增长很难,更加需要依靠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提振股市,让投资者赚钱,增加消费支出,刺激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重要会议包括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类似的观点,那就是非常重视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内需成为经济重要抓手,在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投资和消费,投资和消费属于扩大内需范畴,但是投资的增长,受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高杠杆的制约,很难出现持续高增长,民间投资与整个宏观经济景气度相关,在经济面临较为复杂的环境下,民间投资也会裹足不前,出现观望情绪,因此消费增长成为经济的关键。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已经接近了高收入国家序列,经济面临转型到依靠消费增长而不是依靠投资增长的阶段,有专业人士统计,除个别年份外,从2011年至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5%-69%的区间内,而资本形成的贡献率则保持在22%-46%之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显著高于投资贡献率。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拖累GDP增速0.15个百分点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攀升至65.4%,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从消费拉动经济增量看,消费作用越来越大,投资对经济拉动边际作用越来越弱。

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猖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依靠出口拉动经济越来越面临阻力,中国经济进入到高质量的中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更需要立足于国内需求和扩大内需,因此挖掘消费增长潜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打造双循环新经济,实际上也是提振消费的一种宏观政策,但是消费增长一定要注意地产价格攀升对消费增长的挤出效应。


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立足于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这是很正确的,现在要增加工资性收入,较为困难,关键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股市应该发挥重大作用,像次贷危机以后,美国依靠十几年的股市稳健上涨,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有效的推动国内消费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股市与经济相得益彰,股市上涨,带来居民收入增长,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带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股市更多上涨,带来投资者更多投资收益,这就是一个正向循环,如果美国股市跌不停,投资者亏损累累,美国经济能够实现良好发展吗?

沪深股市自从去年见顶以来,2022年加速下跌,截至目前,上证综指下跌10.66%,中小板下跌19.46%,创业板下跌22.66%,深成指下跌19.51%,科创板50指数下跌26.53%,因为总市值庞大,按照20%下跌综合计算,今年沪深股市市值损失就是十几万亿元,以二级市场投资者持有40%市值计算,投资者持股损失大约在7万亿元左右.虽然这样计算显得较为粗暴不准确,只能反应一个大概,也可以看出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巨大,虽然目前投资者开户数已经突破了2亿户,但其实真正参与活跃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并不多,达不到两亿户,可能只有数千万户,深交所调查表明2021投资者证券账户平均资产规模达到60.6万元,为了计算的方便,以股市下跌20%计算,平均亏损在12万左右。

投资者亏了钱,收入预期转为悲观,自然会减少消费支出,这就会一定程度拖累社会零售增长,影响到整个消费增长,也会波及到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从而影响到内需的疲软,从而波及到经济增长,股市下跌越多,投资者财富缩水越多,消费增长支出可能就越少,股市下跌与经济增长出现负向循环;如果股市上涨20%,投资者平均账户赚了12万元,那就完全倒了过来,投资者可以增加消费支出,甚至进入到购房者序列,推动内需增长,实现经济与股市正向循环,股市上涨推动经济增长,股市涨越多,消费支出增长越高,对经济拉动作用越大。

值得关注的是处于漩涡中心的欧美股市已经收复地缘政治带来的下跌失地,沪深股市则是远远没有收复失地,尤其是科创板还在创调整新低,沪深股市比不上欧美国家成熟股市强势,已经是惊掉了大牙,更不能与逼近历史新高的越南股市相提并论,就是与印度股市相比,也是大为逊色,更是无法理解。

沪深股市弱势调整,与主流观点是完全背离的,在主流观点中最常见的就是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股市走势有韧性,跌幅有限,对外资吸引力不减,但是偏偏在世界股市中跌幅居前,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沪深股市跌不停,成为最差股市之一,恐怕不是宏观经济,也不是货币政策,更不是地缘政治不安和疫情反复,而是股市制度因素难以吸引投资者参与。

股市支持实体经济需要掌握好一个力度,那就是投融资平衡,一旦打破投融资平衡,支持实体经济美好愿望不仅仅会落空,因为股市大跌,社会财富灰飞烟灭,甚至拖累整个经济稳健发展,这就得不偿失了。

对股市的分析,需要立足务实原则,切忌夸夸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