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中原

朱中原,男,1981年生。四川人。学者、资深评论家、文化批评家、艺术策划人。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编辑、《中国报道》编辑部主任等职。研究横跨多个领域,包括:宪政理论、自社会转轨、体制改革、宏观经济、土地问题、社会现代化、艺术批评等。现为《中国改革》杂志编辑、记者,多家专栏作家。

地产新政的三个维度


地产新政的三个维度

 

朱中原

 

自去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均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出台了相关的调控政策。去年颁布的“国八条”、今年颁布的“国六条”、“国九条”等等,都显示出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从颁布的措施来看,调控的力度确实一次比一次强。然而,尽管调控措施不断,却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房价的持续上涨,甚至有越调控越高的趋势。

在地方政府及开发商的联合鼓噪下,房地产业曾一度被夸大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这显然是过于夸大了地产业的经济功能。然而,地产业...

Read more

经济高增长就能带来高就业吗?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日前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曾说,经济高增长拉动了就业增长。他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有效拉动就业增长。在GDP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2321亿元的同时,我国就业人数也由1978年的4.01亿人增加到了2005年的7.58亿人,增加了3.57亿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

从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数据来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在下降。“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6%,年均增加就业人数804万...

Read more

警惕劳资冲突“绑架”社会和谐


 

近一段时间,关于出租车涨价的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抑制涨价的呼声异常强大,但是,由发改委及出租车公司主导的涨价已然成定局。为什么数量如此庞大的出租车群体及市民乘客的反对,却仍然不能够阻止出租车的涨价呢?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话语权的控制问题。涨价的话语权几乎完全由出租车公司所控制,而出租车公司又能够左右、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发改委的定价决策。出租车公司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本身就是一个怪胎,是一个绝对垄断的暴利行业。严格来说,中国的垄断行业是不遵循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所有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几乎都无法左右垄断行业的行为。出租车公司口口声声称公司为出租车司机承担...

Read more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首先惠及农民群体


 

76的新华社消息称,惠及全体人民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正式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整个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一改革将涉及到社会全体人员,它是一次社会各阶层群体收入的重大利益调整。很明显,此次调整必然会引起舆论及社会公众群体的强烈反响。改革与利益的调整在我看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根本性原则:一是改革是否符合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即坚持法治原则;二是改革是否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即公平原则;三是改革与调整是否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即社会和谐原则。第一条无须赘言,就第二、三条来说,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社会群体是否合法地得到了应有的利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Read more

公务员薪资改革不等于给公务员涨薪


公务员薪资改革不等于给公务员涨薪

朱中原

 

随着一年一度公务员考试的结束,备受争议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政府日程。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既是关于公务员内部管理体制的一项改革,也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及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在酝酿,但是酝酿的结果是,除了不断地给公务员涨薪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改革进展,而此次备受争议的改革措施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在我看来,仍将毫无实质性的进展。所谓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似乎又要向公务员涨薪方向演变,演变成权势群体重新瓜分国家财政与社会财富的“瓜分式...

Read more

居住证制度再现“社会断裂”征兆


 

2006724的《经济观察报》报道,酝酿已久的居住证制度,将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难题。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申少保表示:“力争在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这项有关官员及专家颇为看好的引领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潮头的又一项制度变革已经被作为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文件下发。深圳市公安局局长李锋表示,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给深圳生态、城市管理和服务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制约了深圳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人口的管理问题”。按照李锋的说法,似乎是人口的问题干扰了深圳市的社会治...

Read more

关于土地私有化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土地问题是中国数千年来制约农村及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土地作为一种附加型的产权,一直被作为一种隐形的资产而存在于历史社会中。奴隶社会、殷商时期,中国实行的是井田制,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土地私有制;周朝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土地分封制,土地分封制的基础是在周朝确立了国家统治地位之后实行的一种以土地来进行王位钦定的制度,这个时候,土地就被作为了一种财富和资产而被赏赐于与周王有血统渊源的各地候王,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不仅是一种周王赏赐于各诸侯王的财富和领地,而且是周朝实行大一统的根据地。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土地就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财富和资产之一。任何战争...

Read more

“电荒”= 另类“SARS”?


2003年春天,“SARS”肆虐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在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下,“SARS”被狙击,这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决心和勇气。自2004年开始,中国沿海省市遭遇“电荒”。“电荒”近年来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中央及地方迅速出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电荒”难题,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力事业,解决“电荒”困局。“电荒...

Read more

主流经济学家与中国改革


主流经济学家与中国改革

朱中原

19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已进行了整整25年,在这25年之中,无论是在GDP、人均纯收入、个人储蓄、财政收入、外贸出口、粮食年产量等方面,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与变化,这与我国1980年代初实行的市场化改革模式是密切相关的。1980年代改革的成功,更直接表现在农村发展步伐的加快上,可以说,1980年代的农民和农村,直接享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无论如何,谈论2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都不可能绕开“改革”这一话题。

然而,自1985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随着改革的陆续推进,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社会公平问题、利益分配问题...

Read more

理性思考“非理性”


理性思考“非理性”

 

朱中原

 

张维迎先生的《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万言长文在《经济观察报》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尤其是在网络界引起了又一阵骚动,这一点,恐怕张维迎先生事先早已料到。因为,张维迎先生的文章题目“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直接针对的就是中国民间掀起的一股非理性的反对改革的浪潮。但是,张维迎或许本来善意的阐释无疑会引来更大的批评浪潮。在中国这个社会价值产生巨大断裂与分化的社会,所谓的“理性思考”本来就早已不复存在。对于中国大多数经历过改革阵痛的民众来说,利益的受损,不可能还能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