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臧东峰

价格决定问题是经济运行的定盘星,分配问题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分配结果的结构性平衡问题是经济运行的轨迹波动线,资本寻租的零利润率是经济运行的行止边际。《财富及租税原理》即将问世,让我们共同见证“奇迹”的诞生。

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辩(<一>不需要计算的生产价格)


 本论题,仅限于学术交流。

 

首先是,什么是劳动,什么是劳动力,以及两者的关系。

所谓劳动,主要是指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而劳动力是指人类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不能买卖,而劳动力可以买卖。

 

其次是,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指劳动力价格;区别与联系:劳动价值包含劳动力价值在内的所有的新创造价值。

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价值>劳动力价值。

 

再次是,总商品价格的决定...

Read more

生产价格与利润率为零企业的单件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之间是恒等关系


 这种说法,显得脑洞大开,又显得不可思议,但又的确是合乎逻辑的。

 

下面我们就渐次展开分析:

 

就市场中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来说,其交换比例取决于各自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然而,市场中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企业之间,其劳动生产效率是不同的,不同企业中单件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也是不同的,那么,究竟是依照劳动量耗费较少的企业中单件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还是依照劳动量耗费较高的企业中单件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亦或是依照劳动量耗费适中的企业中单件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来确定该种商品与其他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

Read more

财富及租税原理之理论创新简述


       效率与分配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整个经济学所有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分配的公平程度越合理,则鼓励正向效率的力度就越大,相应地,更高的效率所带来的可分配蛋糕也就更多。计划经济体制对于经济的发展之所以表现得不如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效率低下只是其表象,根本的问题,却是因为其对于分配公平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和越位。

扑朔迷离的价格决定问题,其实质是市场中一般劳动力之间同工同酬的补偿性公平分配问题,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这种补偿性分配的表现形式,交换过程本身虽会对商品的具体价格产生影响,但并不会对商品的价格决定起到根本性作用。这与过往经济学对这个问题的...

Read more

社会劳动效率的提高与就业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失业的增加,似乎机器取代了一部分人类的劳动,使得某些生产或制造产品的用工人数大大减少,必然会造成了相应的失业人口,进而使得劳动阶层的生活更加困苦,并且持这种认识的一般民众为数众多,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保障劳动阶层的就业是不利的。截至目前,中国国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依然是众说纷纭,但是总体上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就业之间是一对矛盾,或者认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就业之间不存在某种直接的比例关系,既不存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必然会导致社会失业人数增加的关系,也不存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

Read more

有利于经济良性运行的税收结构设计原则


       什么是最好的财政计划?什么是最好的税收?并不在于财政收、支越少越好,也不在于税收的种类越少越好和税率越低越好,而在于财政支出的效率高低和税收结构的合理与否,在于财税的运用对于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增长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否会起到促进作用。

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最根本的在于税收结构的设计,不同的税收结构对于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税收结构的设计必须遵循和运用经济规律,以有利于维护社会再生产的稳定和社会财富生产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社会财富的生产,必须以一定的现有资本为基础,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必须保持合理...

Read more

税收收入的增减与商品价格


 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绝大部分的一般工人只需要接受很低的教育或通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包括工匠)仅仅占产业工人的很少部分,一般管理人员占产业工人的数量也很少,企业主要管理者往往由资本所有者兼任,总体来说,一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费用主要由食物和简单的衣着以及简陋的居住条件所构成,一般劳动力的自然工资的水平很低,当一般劳动力的供求发生变化时,主要的是针对一般劳动力数量的增减要求。其后,由于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一般劳动力的自然工资的水平也随之不断地提高,这更多的要归功于教育、培训、住、行以及交往和就业适应性的费用不断增加,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

Read more

论一般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劳动力、投资与社会财富生产的增长

资本积累和一般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不是社会财富生产增长的根本原因,而是社会财富生产增长所带来的结果与表现,社会财富生产增长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同时,科技创新也是可用自然资源增加的根本原因。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社会生产财富的效率以及由于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可用自然资源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与资本的积累都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边际之内,任何依靠人口增长的方式或资本积累增长的方式,通过突破边际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活动都是徒劳的。

因为人口的增长而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固然可以生产更多的社会财富,但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社会财富及资源...

Read more

制度创新与社会财富生产的增长


     作为创新经济学理论两大分支之一的制度创新经济学理论,对于制度创新的机制,对于制度创新与社会财富生产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的理论成果,并且对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比如,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诺思通过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过论证后,就明确指出了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创新而非技术创新。其实,到底是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还是制度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这个问题,一直是经济界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人们更多的是通过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两者的表现进行比较,从对经济增...

Read more

创新者、创新成果利益分享者与社会利益的对立统一


     通过之前的论述,我们知道,在等量的一般劳动力付出情况下,由于劳动力生产财富的效率差异,在相等的时间内,效率高的一般劳动力付出比等量的效率低的一般劳动力付出所生产的财富价值量要大,由于新的创新成果不断运用于社会财富的生产,使得社会的财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就某一个社会来说,现代的社会财富生产能力要比一个世纪之前的社会财富生产能力要大得多,而一个世纪之后的社会财富生产能力也会比现在的社会财富生产能力要大得多,只要这个社会不遇到足以改变这种趋势的天灾和人祸,这种趋势就将会延续下去,除非人类社会停下了创新的脚步。

人类通过创新的方式不断地提高劳动效率的根本...

Read more

制度创新是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率提高的寻租规则演进


     设立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人们的寻租行为,一项新制度的设立,是不是属于制度创新,其标准不在于是不是标新立异,也不在于某些人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寻租收益,而在于是否可以提高社会生产财富的总效率,在于是否可以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

一项新制度的出台,如果不能够有利于(至少不抑制)社会效率的提高,而仅仅是有利于一部分人获得更多的寻租收益,那么这项新制度无论如何新颖或标新立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创新,而是社会肌体上的“余食赘行”,这类制度的增加只不过是社会肌体上的“肌瘤” 增加,只会加大社会肌体的癌变几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