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召开的中国人寿业绩发布会上,该上市公司董秘表示,目前公司的股价比内含价值低了不少,公司目前的内含价值是1.2万亿元,且这只是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承保业务的价值,还没有包括未来的价值。个人以为,中国人寿股价不反映公司价值,无疑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
作者文章归档:曹中铭

提升上市公司财报内部控制有效性重在对症下药
日前,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知》(下称《通知》)。两部门下发《通知》,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会计信息质量。个人以为,提升上市公司财报内部控制有效性重在对症下药。
新股再现破发潮,倒逼询价机构提高定价能力
在3月14日至18日已过去的一周,沪深股市上市新股11只,其中首日即破发的6只,占比55%,上周也成为截至目前2022年新股破发数量最多的一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上市新股69只,首日即破发的多达13只,占比19%。个人以为,新股再现破发潮,将倒逼询价机构提高新股定价能力。
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须采取“组合拳”举措
在日前召开的证监会会议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推进解决涉及资本市场预期、生态、环境等重点问题、敏感问题,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个人以为,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组合拳”举措才会达到效果。
询价新规落地半年,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2021年9月18日,新股询价新规正式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有半年时间。从半年来的结果看,整体而言,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特别是与新规实施前相比,询价机构有效报价区间宽度明显加大,新股估值定价中枢更加合理。尽管如此,新股发行定价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基于此,个人以为,新股询价机制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明确民事赔偿责任优先,投资者保护又迈出坚实一步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证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草案)》(下称《规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明确了民事责任赔偿优先的原则,这也意味着投资者保护工作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违规成本还有大幅提高空间
据统计,步入2022年以来截至3月13日,沪深股市有3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司或其高管被立案调查的公告。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只有17家。数字悬殊的背后,也凸显出市场违规行为猖獗的一面。这一数据也说明,市场违规成本还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股市持续调整,风险中孕育着机会
3月15日,沪深股市再遭重挫。当天三大指数均出现大跌,其中,上证指数下跌4.95%,并击穿3100点整数关口,并以3063.97点收盘;深成指报跌4.36%;创业板指数下跌2.55%。指数跌幅尚且如此,许多个股更是跌得面目全非。
不讲诚信减持股份,岂能通报批评了事?
日前,深交所向创业板A公司下发了《关于对郑闳升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基于郑闳升存在违规减持行为,深交所决定对郑闳升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并记入诚信档案。个人以为,郑闳升的减持行为,不信守自己当初作出的承诺,也践踏了资本市场的诚信原则,又岂能通报批评了事?
大幅提高欺诈发行罪刑期,有利于震慑违规行为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在参加广东团小组审议会议时表示,建议将欺诈发行罪纳入金融诈骗罪进行规制,最高刑期由15年提高至无期。个人以为,大幅提高欺诈发行罪的刑期,将在市场上产生巨大的震慑效果,背后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