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证监会会议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推进解决涉及资本市场预期、生态、环境等重点问题、敏感问题,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个人以为,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组合拳”举措才会达到效果。
证监会主席的上述表态,显然与近期资本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是分不开的。比如从今年3月7日至3月15日,短短的7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下跌11.13%。期间,有五个交易日收盘或盘中跌幅超过2%。3月15日当天,上证指数的跌幅甚至达到4.95%。指数跌幅尚且如此,个股的表现更是可想而知了,投资者遭受的损失显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此次沪深股市大幅下挫,既有场外因素,也不乏场内因素的影响。比如场外因素方面,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叠加疫情,进一步弱化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以及境外欧美、亚太主要市场均出现大幅下跌走势,进而传导至A股市场。场内因素方面,既包括步入2022年以来,沪深股市已开始步入调整,也包括市场热点凌乱,核心资产、热门板块欲振乏力的原因,也包括北向资金近期大举外逃的原因。这样因素的共振,无形中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个人以为,此次A股出现的波动,市场本身的原因同样不可忽视。比如A股市场诞生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经历了曾经的齐涨共跌时代,及至目前个股走势的分化时期。而且,此前股市大起大落,暴涨暴跌也较为常见。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A股与境外市场的联动也日益紧密。不过,体现在指数表现上,却常常步入尴尬的一幕,比如跟跌不跟涨即是最鲜明的特征,且往往跌幅更甚,而近期股市的大跌,即是最好的诠释。这一切都说明,A股市场内生稳定机制还存在缺陷,市场韧性亦存在短板。
而针对股市的表现,国务院金融委及时召开会议稳定了军心。此外,包括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财政部、外汇局等纷纷表态。比如央行、财政部均提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问题;银保监会表示要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等。监管部门的表态,对于市场的稳定,对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等方面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一个市场在特殊时期的稳定,显然不能总是靠监管部门的喊话与表态,否则,处于温室中的市场,不仅无法成长壮大,也会催生出多方面的问题,如此显然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个市场要想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内生稳定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其必须具备的特质。
个人以为,完善资本市场内生机制,可从多个方面着手。其一是转变市场的投资理念。A股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也是一个投机氛围浓厚的市场。这样的市场,也决定了一有风吹草动,市场会出现大的起落。之所以如此,显然与价值投资、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没有真正形成密切相关,这也是市场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其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显然是市场投机氛围浓厚不可忽视的一大原因。股谚云,涨时重势,跌时重质。上市公司本身质量不高,毫无投资价值可言,是不可能稳定投资者信心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的根本。
其三是投资者保护工作有质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证券法、刑法的修订与实施,市场违规成本大幅提高。特别是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建立,更犹如一把悬在违规者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尽管如此,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仍然大有“前赴后继”之势。而且,并非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规行为都会受到处罚,投资者因违规行为出现利益受损,也并非都能得到补偿。
当然,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同样重要。像境外成熟市场如美国市场韧性十足,与其机构投资者规模庞大是分不开的。与散户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更理性,注重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无疑是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