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赖后翊

联系电话:0755 82468111,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是什么在拨动消费者的心弦


  当几乎所有的营销人都对“最大化的满足顾客需求就是成功营销的关键”这一观点深信不疑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对它成立所要求的前提做出深入探询。消费者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因此,所谓最大化的满足顾客需求,就是给顾客提供最大化的价值。然而,顾客需求“最大化”满足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显然,这个标准不在产品销售者一方,而在购买者一方。它取决于消费者的自我感知。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觉得某件商品给自己提供了最大化的价值,他的需求就得到了相对最大化的满足。


这一简单的逻辑关系告诉我们,一件商品是否能满足顾客需求,它取决于顾客对商品价值的自我感知,而商品...

Read more

中小企业的“智猪”困境与“市场势能论”


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的困惑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都存在着产品选择上的困惑——是选择成熟市场的产品还是开发创新产品?由于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在创新的问题上都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态度,因此,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就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一窝蜂地聚集在成熟的市场领域,导致严重的重复投资与激烈的价格竞争,多数企业陷于生存的泥淖而难以在成长之路上有所突破,苦苦挣扎3-5年之后,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而那些勇于创新的企业,尽管他们每一次都是仔细斟酌、反复论证,并且十分注重产品的市场针对性,但成功的案例却始终如凤毛麟角。

 

从理论上说,创新是中小企业保持...

Read more

与人才“共舞”——根本的留人之道


与人才“共舞”——根本的留人之道

 

每当年关将至,许多企业的老总们都变得异常忙碌。他们除了要对公司利润表上的数字操心外,还有另一件事情也同样令他们牵肠挂肚,那就是企业核心员工的稳定问题。老总们不仅要想着怎样在来年为公司招聘一些能征善战的新生力量,更主要的是要防着现有的骨干被别人挖走。岁末年初的这段时间,正是企业招聘与员工跳槽集中发生的时期,如何保住自己现有的核心人才,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成为企业老总们在这段时间里的头等大事之一。然而年复一年,企业人员上的迎来送往却总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尽管探讨如何留住企业核心员工的理论与方...

Read more

市场势能论:仅有商品价值是不够的


一种商品能否被顾客接受并受到市场的欢迎,取决于什么因素?按照传统市场营销学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除了适当的营销策略组合外,关键要看这种商品是否能满足顾客需要,是否向顾客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价值。也就是说,如果商品包含了顾客所需要的“价值”,它就自然会成为市场所需求的商品。“顾客是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会了解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期望价值”,“顾客将从那些他们认为提供最高顾客让渡价值的公司购买商品” 。确切地说,“顾客让渡价值”理论从一个方面揭示了顾客参与交易、产生购买行为...

Read more

“市场势能论”叫板传统营销


一、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质疑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原则自20世纪50年代基本定型以来,几乎完全颠覆了此前的市场观念。在今天的市场营销领域,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论被众多的商家们推崇并躬行实践。然而,实践中却有相当多的案例显示,单方面满足顾客需求并不总是商家获得成功的无上法门。这些并非个案的事例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市场营销观念的理论基础。

  营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消费者主权论”认为,决定生产何种产品的权力不在生产者,而在于消费者。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上,消费者是起支配作用的一方,而生产者是被支配的一方。但这种观点与交换产生的基本前提之间存在着致命的逻辑冲突...

Read more

得“势能”者得市场


 满足顾客需求就是成功营销的全部吗?

  如果把商场看成“战场”,那么究竟谁是商战的主导?这是个商家都想弄清楚的问题。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认为,顾客是“当之无愧”的市场主导。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实现组织诸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管理学泰斗彼得·杜拉克则认为:“营销的目的在于深刻地认识和了解顾客,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完全适合顾客的需要而形成产品自我销售。”  

  在这...

Read more

“产能过剩”其实是个伪命题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产能过剩”不仅是挂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嘴边的常用词,而且也似乎得到了高层决策者的认同,因此还频繁的见诸于官方文件与各类媒体,与此同时,各种“去产能化”的观点也变得热络无比,这一现象持续了十多年而延续至今,但事实上,基于全球化的现代经济模式,是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换句话说,“产能过剩”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所谓“产能过剩”,一定是要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的,脱离了市场需求来谈过剩...

Read more

“柠檬中国”的产业升级(一)


“柠檬中国”的产业升级(一)  

令人疑惑的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在中国被谈了多年的话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一话题骤然变得热络。理论界、产业界在谈,媒体、公众在谈,管理者的口中更是连篇累牍,一时间“升级”之声不绝于耳。所谓产业升级,除了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外,在微观层面,就是指企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问题在中国倍受关注的现象背后,其实是一个从上到下都心照不宣的事实——中国的产业升级已...

Read more

关于市场势能论的几点释疑——接受《当代经理人》杂志记者采访的记录


  记者:站在势能的高度,在消费电子市场,您是否认为厂商如果定位为中高端品牌,价格定位稍微高一点,比较容易获得势能优势?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严格地说,高价格不能提高卖方势能。反之,高势能可以导致高价格,即有势能优势的销售者能更容易的销售同样的产品,或者使同样的产品卖出更高一些的价格,这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品牌溢价。

  势能从本质上说对销售者与顾客之间相互影响力的一个衡量,谁的影响力更大,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如果厂商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品牌,那么这种定位的前提是厂商必须确认自己是否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势能,否则这样的定位就是不现实的。实践中,一...

Read more

让温州资本去海外飞?


    据媒体报道,温州已经获准成为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首个试点城市,温州人的资金可以直接出境了。似乎这个话题没有能引起普遍的关注?但至少情况类似的深圳资本”应当对此有所关注。虽然不像温州炒房团的影响那么大,深圳炒房团却也曾名噪一时,所以关于资本出路的问题在深圳同样存在,对深圳的管理者而言,讨论温州资本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看,中国的民间资本会不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温州资本当下这样的情况,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推测此项政策的初衷,应该大约是这样几条:一是缓解人民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