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评论:
“飞越疯人院”事件 真相依然在逃
南都: 纪许光 作品
(本文刊载于2011年5月1日南方都市报评论版。系南都评论部“在场评论”专栏开辟后刊载的第一篇评论稿,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徐武不是第一个“被精神病”的人。这样的事件不断出现的结果是,媒体开始呈现疲态。但职业新闻人面对来料时的那种特有的原始冲动,最终还是驱使我奔赴武汉。连续多日的调查之后,我发现,一切可见证据均指向徐武遭到携私报复的可能极大。从2004年开始,因为与单位领导发生矛盾,徐武就一...
作者文章归档:纪许光
在场评论:
“飞越疯人院”事件 真相依然在逃
南都: 纪许光 作品
(本文刊载于2011年5月1日南方都市报评论版。系南都评论部“在场评论”专栏开辟后刊载的第一篇评论稿,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徐武不是第一个“被精神病”的人。这样的事件不断出现的结果是,媒体开始呈现疲态。但职业新闻人面对来料时的那种特有的原始冲动,最终还是驱使我奔赴武汉。连续多日的调查之后,我发现,一切可见证据均指向徐武遭到携私报复的可能极大。从2004年开始,因为与单位领导发生矛盾,徐武就一...
探秘武钢“疯人院”(原稿)
南都记者 纪许光 发自湖北武汉 (本文刊载于2011年4月30日 南方都市报 A28版)
第86次被拒。徐桂斌和龚莲芳被阻止在武钢第二职工医院住院部大楼的铁闸门外,这一次他们找到了儿子徐武逃跑时的那扇窗户。
2011年4月19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职工徐武从精神病院逃脱,并赶到广州寻找媒体关注,时隔不到一周事件,徐在南方电视台记者的眼皮底下,被数名自称“武汉公安”的男子强行掳走(见南都此前相关报道)。而此后,徐武的去向和带走他的男子身份一度成谜。&...
湖南株洲抗拆自焚事件始末
横石村的挣扎(本文刊载于2011年4月25日云南信息报封面报道)
南都记者 纪许光 发自湖南株洲
汪家正自焚后,横石村已经被挖开的农田上,巨大的机械臂仍未停止挥舞。实际上,汪家正并非这个村子自焚的第一人,早在今年3月9日上午,横石村1组村民言仕明就曾为了保护“自留地”将整整2公斤的柴油泼洒到自己身上。他提供的一段视频显示,事发时,村长郭建光成突然出现,并抢过他手中的油桶,将剩下的柴油泼洒到自己身上,大声呵斥道“陪你玩。&rd...
2011年2月26日——28日,厦门鼓浪屿。纵情欢笑、朗诵、畅饮、纵歌……,尽管更多的时候只有疲惫不堪;尽管我们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缺憾;可这些事件背后的人们,从未放弃。一路汗水,一路风雨……
(以下图片,未经许可谢绝部分或全部转载、引用,违者必究。)
忘记了那些青春激荡的岁月。10年前那个关于荧幕的梦想已经远去。现在,我依然是个战士,为新闻而战!8年来,从未屈服,从未妥协!感谢上苍,我的理想,可以用另外的方式,继续演绎。我的故事,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起航……
纪许光(曾用名:纪旭光)在《反恐精英之 雨林狙击》中的剧照 摄影:王鹏 从演员到记者: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508827.htm
10年来,我用执拗的情怀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蹒跚奔跑。直到那一年的5月...
右下角的战争
纪许光 时评之八十二 2010/11/03
对决。系统冲突不可避免。腾讯与360之间狂日持久的暗战终于被搬上了桌面,“右下角”的战争开始了。最后的遮羞布已经毫无意义。
国人扎堆、顺从的品性造就了现在的网络系统格局。在这个国度里,“秩序优先”已经深植于每个置身于网络的子民心中。那只企鹅被当作主要网络通联工具已经好久了,尽管此前曾屡遭质疑,并被冠以“窃取私密”、“肉鸡专业户”的名头;可是占据全国90%以上份额的网络子民们还是前赴后继...
拆国贼与中国社会信任体系的瓦解危机
纪许光 时评 之81 2010/10/12
一场强拆,一场自焚。烧死了百姓,也烧掉了宜黄官员的乌纱帽。这样的代价,实在惨痛。在被处当日,县长大老爷被曝仍带队抢尸,实在是官威横行,令人大跌眼镜。未料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今天稍早时候,网络上再次出现一篇题为《宜黄官员撰文谈拆迁自焚:没强拆就没新中国》的网闻。细读之下,感觉此文功力深厚,实在了得。在深刻“学习”了此文之后,笔者决定抛开自己的职业身份,以一个屁民的名义,骂上两句。
时下,有一个很形象的名词似乎比较适...
记者“通缉门”事件中的三个伪命题
南都记者 纪许光 本文刊载于 南方都市报官方网站 传媒研究
记者“通缉门”事件,提出三个伪命题——客观真相、舆论真相和法律真相。某种程度上,这些真相都不能被认为是实质真相,是伪命题。
所谓实质真相,除了上苍知道,只有一个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它。那就是,三个伪命题在相互撕扯和碰撞中,逐渐显露出来的那部分。我和战友们要做的,就是用“究竟”的方式发现和记录,我将之称为“无限贴近”...
坚守理想还是甘做“婊子”:这是个问题!
纪许光网易博客首页:http://xinwen.blog.163.com/ 老纪随笔之七十一
我得承认,在《城管队长醉驾打人遭数百小贩追堵事件》的报道中,同城某媒体甘做权利奴才、使用“有关部门通稿”来捣乱的恶心举动让我的心情郁闷了一段时间。尽管我的报道用极致地扎实始终主导着舆论的主向,可我总觉得这次赢得是那么地郁闷、那么地不堪!
面对稿件的完整呈现,我很知足了。南都和我的头头们需要顶住的,太多、太多……。再后来,面对被抓小贩家属的期待和同城媒体那...
海珠桥上那些事儿 我在《南都》这一年
纪许光 随笔之七十二 09/10/30
由于职业的关系,在30岁以前,可以不知廉耻的说上句:“算是饱览世事炎凉了。”我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我已变得麻木。我曾说过,这就好比是见惯了生死的医生,那种职业的麻木有时让我夜不能寐。
来《南都》之前,我一直游走在深度新闻的从业格子里。坦白说,对于突发新闻,开始我并无过多的兴趣。我甚至曾倔强的认为,我没有被放对位置,在我的职业规划中,似乎只有深度报道或者写“大稿”才是新闻,才是我想要的。直到一年后,我终于明白,这一段的沉淀对于那个自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