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09记者节:有种职业叫坚持
2009记者节,和往年一样,没有任何感觉。我从不认为有个节日是属于自己的。搜罗一遍自己的博客后,觉得这个还不错,于是转上来,算是旧文重温吧。
前几日应约上山看师傅,与多名同航相伴。一路上,无论年少、年老的,都在不停地交换着“某某报社,谁谁咋样了,某某报社快完蛋了吧?……”的八卦情报。这样的交谈一直持续了3个小时。直到我的太阳穴被那些扯淡的尖叫和幸灾乐祸的奸笑搅得疼痛欲裂,号称皈依了的我终于转头大骂:“你们Y平时都是这么干新闻的?草!”
&...
作者文章归档:纪许光
写在2009记者节:有种职业叫坚持
2009记者节,和往年一样,没有任何感觉。我从不认为有个节日是属于自己的。搜罗一遍自己的博客后,觉得这个还不错,于是转上来,算是旧文重温吧。
前几日应约上山看师傅,与多名同航相伴。一路上,无论年少、年老的,都在不停地交换着“某某报社,谁谁咋样了,某某报社快完蛋了吧?……”的八卦情报。这样的交谈一直持续了3个小时。直到我的太阳穴被那些扯淡的尖叫和幸灾乐祸的奸笑搅得疼痛欲裂,号称皈依了的我终于转头大骂:“你们Y平时都是这么干新闻的?草!”
&...
战威海:11.12调查手记和那些善良的渔民们
纪许光独家 新闻实操手记
每一次的外派,都千遍一律。我用一种职业新闻人习以为常的行为奔跑并将自己的稿件通过光纤传回到后方。我的责任,在于将自己调查所得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完整呈现给我的读者,并以此获取那微薄的收入,了以糊口。
在提笔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心绪是纷乱的。山东,生养我的地方。10年后,一起发生在威海双岛海湾大桥的、导致13人遇难的特大坠海车祸将我再次和这个地方联系起来。遗憾的是,我不能摇旗呐喊般“唱响主旋律”。在一切都让我感觉生硬的时候,我和...
新闻背后:一个南都记者的奔跑手记
纪许光 作品 ——《我在南都最前线》之四 本文刊载于《南方都市报》官方网站 传媒研究
我是一个奔跑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突发新闻文字记者。我属于中国最好的报纸——《南方都市报》。我的窝,在广州大道一个叫289号大院的地方。我流窜于各个新闻现场,忠实于我的职业。记录着这个城市每天发生的一切。凶杀、跳楼、火灾以及海珠桥上无...
有感于《李庄案辩护词》
纪许光 随笔之七十三
与李庄案的辩护律师陈有西先生素未谋面。作为新闻人,我得承认,我对任何文本的挑剔程度都是苛刻的。可这个夜晚,我被他的《李庄案一审辩护词(全文)》深深震撼。骄傲了多年的我,第一次,安静的像个小学生。我用2个小时的时间甄字酌句的将之读完。我希望,在信息垄断极为突出的情况下,在这份辩护词里,可以找到些什么。这是我的职业嗅觉使然。
陈有西的《辩护词》促使同样法学专业出身的我,在百度“陈有西”贴吧里,写下这样的文字:
“这是一份优秀的、高质量的法律辩护...
吵翻了:我们这样诠释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纪许光随笔 《我在南都最前线》之五
要不是偶然看了海鹰的窝,老纪还真忘记了这个事情。那日,我将本报马金瑜同学的《带不走的故乡》上传到群共享,引发了一场对新闻产品文本处置的大讨论。同学们各执一词,吵了个天翻地覆。文本处置,对于以新闻专业诉求为核心的职业新闻人,向来都是个挺过瘾的事情。这与文人相轻无关。
也许,我们确实需要一种意识,不断拓进的精品意识成就了这次的探讨,感谢金瑜同学的作品,感谢参与讨论的每一位学长、同学。在一些东西无力回天的时候,能做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事情,能善待我们的每一个产品,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很愿意相...
光荣与梦想:格局提升进行时
纪许光 随笔之 七十三
我的计划是在35岁以前读完硕士,为此,我很努力。这并不可笑,对于那个10年前仍奔跑在广州某个工业区四处寻觅招工告示的我,很实在。是的,我把自己大量的青春年华,放在了那三斗米上。
没办法,宿命使然。老婆心疼我,每每谈起过往,总将我揽入怀中,在她心中,老纪是个苦孩子。而这也是我,时常可以快乐的理由,她总是期待我的进步,为此,这个女人给予了我最大的包容。而庆幸的是,我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厚积薄发。
从业多年,老纪一直为...
拯救大西南
——南都记者这一路
本报记者 纪许光 发自西南灾区 本文 稿/图 刊载于2010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
3月29日,坚守西南灾区的第10个日子。在空军和地面高炮的连番援助下,云南多个地市降雨。这是西南大旱9个月以来,该地区的首次降水。与遍野枯竭的河川以及荒芜的山脊相比,尽管微乎其微,但总算是希望的开始。
疲惫不堪的我,上传了驻守西南灾区的最后一篇稿件。在这10天的坚守过程中,我们用职业新闻人无比的专注,向读者传递着西南大旱...
消失的金华海:尊严,还可以靠什么维系?
纪许光作品 2010/05/28
连续两个月的奋战之后,“中国第一传销大案”调查终于出现在《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的纸面上。累啊,整个人都要散架了。我和战友们,几乎放弃了一切属于自己的时间。《南都》对新闻产品的高度严谨和苛刻,再次考验了我们的韧性。
这是一起在2007年度,被列为公安部督办的中国7大传销大案之一。44亿元的涉案金额,让这个案子高居全国传销案榜首,“中国第一传销大案”可谓实至名归。那些侦破此案的权利机关们,因此居功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