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侯会

科研教育工作者

《礼记》曰:不带这样的!


有那么两三回,参加学术会议或“文化节”庆典之类,与会者不乏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各界朋友,当然都是应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而来

可是在开幕式上,主办方竟首先介绍本地本单位的领导:“首先,让我们热烈欢迎省(部)委某领导……(掌声),县政府某领导……(掌声),某局某处某领导……(掌声),我单位领导……(掌声)……”之后才介绍外来嘉宾,当然也只是坐在主席台上有头有脸的那几位,这些人本应是研讨会的主角,可是对不起,您的行政级别不够,又是外人,等我们“自家”寒暄完了,再轮到您不迟

我自然是属于外来者中奉陪末座的一类,不过也真有点如坐针毡的感觉:我们号称五千年文明古国,今天怎么连起码的礼节...

Read more

宋江杀阎婆惜能算“激情犯罪”吗?


最近上网,常碰到“激情犯罪”这个字眼儿。忽然想到:小说里是否也有“激情犯罪”的情节?从书架上取下《水浒传》翻了翻,只看了二十几回,便发现两起“疑似激情杀人”情节。

一起是杨志卖刀杀了牛二(第12回);一起是宋江怒杀阎婆惜(第21回)——之所以说“疑似”,是因为事关法律,还要细审详辨。

有关“激情杀人”的法律知识,现趸现卖,总结了如下四条:

其一,是无预谋的、临时起意的杀人行为;

其二,罪犯在绝望与暴怒的情状下,丧失理智、难以自控,因此放纵暴力、不计后果。

其三,激情犯罪中的受害方,往往有过错在先,挑起施暴方的怒火。

其四,激情犯罪者往往是底层人物,文化程度不高...

Read more

清明节和复活节是一棵树上结的果吗?


     春光大好,清明将至,人们纷纷筹划祭扫郊游等事。近年来国家顺应民意,将清明规定为法定假日,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也愈发重视。——回想起文革时,连春节也要“抓革命促生产”,不禁感慨系之。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成为节日,还是沾了“寒食”的光。“寒食”的由来,源于一段尽人皆知的历史传说: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却慢待了功臣介子推。介子推负气,背了老娘遁入绵山(位于今山西介休)。晋文公命人放火烧山,本意是逼子推出山受赏,不料倔强的子推誓死不出,竟连同老娘烧死在大柳树下——这天据说是...

Read more

李逵的逻辑学考试该吃“鸭蛋”


  《水浒传》梁山英雄大聚义,宋江乘醉作《满江红》,内有“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一句,当场遭到三位好汉的反对

   头一个发言的是武松,他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是个重义气的人,他反对招安,是从兄弟情义上着眼

    另一个是鲁智深,他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和尚穿的长袍),染做皂了,洗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的话,来自对政治现实的冷静分析。官场如此黑暗,与其自投罗网,不如散伙算了

 &n...

Read more

林黛玉的百万遗产哪儿去了?


    《红楼梦》第三回,叙林如海托贾雨村将女儿黛玉护送进京,本回回目即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内兄”是指林如海的妻兄贾政,“西宾”指贾雨村,当时是黛玉的“家教”。其实在早期抄本“甲戌本”中,回目原为“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评点者脂研斋针对收养”二字有一句侧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不错,黛玉是令人同情的孤女,六岁丧母,七岁离父,独自一人来到贾府。这里虽不乏外祖母的疼爱、舅舅舅妈(贾政夫妇)表嫂表哥(凤姐贾琏)的照料,更有小表哥宝玉陪伴左右可是对于体弱多病、多...

Read more

让孩子们的歌坛五彩斑斓


  两会期间,有个年轻女代表建议在中小学校园传唱红歌,这引起我对唱歌的回忆。

小时候,我们一家子都喜欢唱一唱。父亲唱京剧老生,哥哥姐姐们嗓子也都不错,爱唱歌。只有我,被贬为“破锣嗓子”,羞于当众开口。但耳音还不差,别人唱,我也跟着哼哼

我读中小学时,正赶上五六十年代,几乎“运动”不断:反右、大跃进、反右倾、四清,直到后来的文革……一浪高过一浪,一天比一天“左”!可我不记得那时有“红歌”这个词。

那时大家什么歌都唱,电影院演《上甘岭》,于是满大街都唱“一条大河波浪宽”;收音机里播歌剧《洪湖赤卫队》,女生们就跟着唱:“娘啊,儿死后,将儿埋在那大路旁……”也唱外国歌曲,什么前...

Read more

长安街边不宜立关公像


近日两会召开,振奋人心的消息不断传来。昨日打开电脑,见中国经济网报道说,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先生的一个提案已经“采纳立案”,内容是建议“在国家大剧院的门口竖立一座关公的雕像”。

就在两个月前,天安门广场东边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前立了一座孔子像,一时引发评论如潮。我也跟着凑热闹,写了一篇《孔夫子在长安街边想什么》,被新浪博客推到首页,之后又蒙《杂文选刊》不弃,刊登在三月号的“侯会新作小辑”中。——如今余波未平,又有委员建议在广场西边的大剧院前立一座关公像,此事又如何不令老汉心忙?

一时之间,老汉有些六神无主,脑子里如同有两个小人在辩论。正方的理由讲得正大堂皇:我们的国歌都与关公有关,...

Read more

潘金莲:她的金钱观让所有人惭愧!


曾有剧作家为潘金莲翻案,认为这个底层妇女也应有追求爱情的权力。话虽然说得不错,但这里讲的是《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她因反抗张大户的欺侮,被报复性地嫁给“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武大。因而她后来的红杏出墙,也便带有令人同情的一面。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则大不相同:她先被卖给王招宣作侍妾,主人死后,又被卖给张大户作使女。在张家,她很快跟男主人打得火热,却因大老婆吵闹不休,被张大户“倒赔妆奁”、嫁给武大,暗中则仍旧跟主人勾勾搭搭。以后她又背叛武大、色诱武松,终于在害死丈夫后嫁给了西门庆——因此,对《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而言,“淫荡”二字如同烙印,已深深烙在肌肤上!

潘金莲的忌妒也...

Read more

当年曾游中南海


     过去几十年,我偶然也记记日记。内容则十分简略,多如“上午上课,讲《红楼梦》至主旨。下午备周四课。晚散步至地安门”云云。但有时遇到非常之事,也可能记得稍细。

偶翻1984年日记,至37日一篇,记述了游历中南海的经过。回想起来,当时胡耀邦同志任总书记,决定部分开放中南海,让老百姓入园参观,想来也有与民同乐之意。

自然是组织有序,通过单位发票。作为北京市民,近水楼台,机会更多些。回想起来,当时入园也并未搜包抄身、严加盘查,与一般到公园游览无异。不记得当时是否允许照相,即便允许,那时我也不趁相机。

记得那日上午还有课,中午得票,下...

Read more

马三立的相声可笑吗?


相声大师马三立有个相声小段,听了再听,仍然捧腹:年底,某工厂三位领导坐在一起构思“年终总结”,既不查阅任何资料,也不邀会计参加,一切数字全由三人凭空捏凑:出勤率嘛,算98%吧……福利嘛,比去年增加了66%,不,68%……退休职工今年没送月饼——干嘛年年送啊,不是去年送过了吗?今年就写送了300斤吧……至于产值利润的增长,写90%?不,不,写47%吧……

    讽刺当然是有所夸张的,不过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事,马老也不会凭空捏造——一次在酒桌上,一个县里负责统计工作的年轻干部传授“经验”,说同一份报表要预备两个数字不同的版本,分别放在左右两只抽屉里。上面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