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的逻辑学考试该吃“鸭蛋”


  《水浒传》梁山英雄大聚义,宋江乘醉作《满江红》,内有“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一句,当场遭到三位好汉的反对

   头一个发言的是武松,他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武松是个重义气的人,他反对招安,是从兄弟情义上着眼

    另一个是鲁智深,他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和尚穿的长袍),染做皂了,洗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的话,来自对政治现实的冷静分析。官场如此黑暗,与其自投罗网,不如散伙算了

    武、鲁二人虽是莽汉,说话却都在理,逻辑清楚。另一位发言者黑旋风李逵则大不相同,只见他“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做粉碎”。——他的发言不讲道理、没有逻辑,然而谁都能从他的表情、声音及肢体动作中了解他的立场,在他这里,态度就是一切

    假如这三位哪天有机会到大学去充电,估计碰到“逻辑学”这门课,武、鲁二位都能及格,黑兄弟则只能吃“鸭蛋”了

     我读大学时,教逻辑学的是陈教授。他个子瘦高,眼镜闪亮,每次进教室,照例夹着本讲义,捏着两根粉笔。上课一面滔滔演说,一面奋笔疾书,例题随口而出,公式信手便写,从不翻看讲义——据他说,那本讲义里一字皆无,夹在腋下,是做样子给教务处看的

     记得陈教授头次上课就说,逻辑学在希腊诸学说中位列第一,极受重视。可是我们这儿的设课原则是排得开就上,没教师就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问。我跟着陈教授学了两学期,虽然公式背得烂熟,也学了几招推演路数,结业成绩还得了“优”;但学无所用,早就忘光了

    有人问,写论文难道用不到逻辑吗?我说:未必。我们所说的论文,常常是讲道理少,引语录多——这在中国也是老传统了。看古人的文章就知道,动不动就是“子曰”“诗云”;只要是子“曰”过的、诗“云”过的,便已是真理,还需层层论证、自找麻烦吗

     影响下来,近现代人写文章,动辄便是“总理遗嘱”、“最高指示”、“恩格斯说过”、“爱因斯坦有言”、“索罗斯曾曰”……形成一种毫不费力的论说套路。师徒相传,不要说抽丝剥茧式的推演辨析,就是极简单的三段式,许多人也都掌握不好。

    我指导学生写论文便发现,有些学生只是把材料往那儿一堆,便直接得出了结论。至于为什么得出此结论而非彼结论,所举材料能否支持结论,竟无一字论及

    其实不要怪孩子,大人又如何?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先生,突然对一个嫁入豪门的女性小说人物发生兴趣,顺藤摸瓜,从她的养生堂出身挖起,三说两论,便得出此女之父为清代某朝废太子的结论

     稍有逻辑能力的人都会做出判断:嫁到豪门的女子,本身就一定是豪门出身吗?——《红楼梦》中贾母曾宣布宝玉的择偶原则:“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第29回)照此看来,这位嫁入豪门的女子正合老太君颁布的择偶标准,原不必是贵族出身

    退一步讲,即便是豪门之女,其父就一定是废太子吗?当年的豪门数以千百计,您又如何肯定此女一定是金枝玉叶、一定出于废太子一门

    在一个崇尚思考、讲究说理的文化环境中,连一个稍有头脑的小学生都能看出其中的谬误。然而恰恰因为许多人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习惯于迷信“权威”,竟使这种糟糕透顶的“研究成果”谬种流传,喧传众口,真是对我们民族智商的公开羞辱

    是的,我们特别缺乏对独立思考的重视及逻辑推理的训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命题、口号,都是以“真理”的面目出现,无须阐述理由,也无从选择,只能接受

还记得668月,正是文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天夜晚我跟几个同学外出看大字报归来,抄近道穿越中山公园。从音乐堂经过时,里面传出巨大的声浪:“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要革命的你就走过来,不革命的滚他妈的蛋!”几千人齐声吼叫,跺得楼板咚咚响,透过灯光,可见尘埃飞扬——在那个狂热的年月,这类口号一经喊出便成“真理”!只是支持这类“真理”的不是什么缜密的论证、深刻的剖析,而是“黑旋风”式的呼喊与飕飕作响的铜头板儿带

这种“理论”虽无道理,却有来源。我看过一位离休老干部的自传,说到47年时她在某解放区读书,忽然要对学生进行甄别,一些学生常被轰到院子里罚站、挨冻,只因他们出身地主富农。她本人出身也不好,但因为是学生党员,所以只是让她把铺盖搬到炕尾,挨着冰冷潮湿的墙睡,算是惩罚。——这里究竟有多少道理可讲?然而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说起来,那时的宣传大多如是。还记得文革时有一首歌,词曰:“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连同旋律也很少拐弯,需要直着脖子喊出来

歌曲也就罢了,连当时的社论也同一模式,张口就是“革命形势,一派大好,不是小好”!怎么个好法?当然无法细述——因为那时的现实是工厂停产、铁路停运,国民经济濒临破产

不过当年最雷人的口号还应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态度固然是鲜明之极,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若让提出口号的人讲讲其中道理,还真想不出他会说些什么。——我很怀疑他的智力:就是一头驴,也还分得出苗和草哪一种更鲜嫩

今天看来,这些都成了笑话。然而劝您不要低估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前面说过,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浸泡的人们,已不大习惯于讲道理:既不会通过讲道理去说服别人,也不善于从别人的论点中发现逻辑漏洞,并由此进行驳正。我们的不少干部用以宣传政策、说服群众的方式,也仍是口号式的:我们“坚决要”如何如何,我们“绝不能”怎样怎样!——至于“坚决”和“绝不”后面的道理,对不起,我也讲不清(或不用告诉你)

应当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水平、思想觉悟、眼界视角已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和扩展,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口号式宣传,已不再适合今天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理解,胡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实就包括了严格按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律去说话、办事;而科学是逻辑严密、思辨精深、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的。——在逻辑课上吃了鸭蛋的“黑旋风”如果还不提升水平,仍满足于无“鸟”不张口的表态式话语模式,估计离下岗也就不远了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部分插图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