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其林

一直在默默探索我们这个国家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使一流的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如何使学习更快乐、更方便、更系统。这将是我一生努力的方向。
最近拜访一位我特别尊敬的老师,他给我的建议是:多旅游、多读书、多交友。概括起来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Email:[email protected]

论信心


  信心的来源是什么?信心是否由个人的能力决定?务实的人一般认为能力决定信心,但我个人认为信心完全是个主观概念,当你相信你能,然后根据客观实际,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全力以赴,你就真的能。因此,普通人往往认为能力大小决定信心强弱,而伟人却往往因为有无可救药的信心而有越来越强大的能力。也可以这样说,事务型的人才往往是能力决定信心,领导型人才却是信心决定能力,务实型,现实主义者属于前者,豪放派,浪漫主义者属于后者。


  无论做什么事情,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无时无刻都在考量着我们的信心与能力。只有当你自己有了信心,别人才会相信你;只有当你自己真正有能力,别人才会支持、赞同你。所以在长期的交往...

Read more

曾读爱默生


 

前言——

跟唐总讨论读书,想起曾读爱默生。爱默生的文字就像从心底流出来的,深沉厚重,才会发现,一切成功学的东西都是那么肤浅。

 

网上摘的笔记:

1、我们应该崇尚一种自信、自助、自立、自制的生活!

 

2、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人,敢于直面自然和生命,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这样,我们就会觉得生活很充实,很自然。

 

3、保持平静,你就能征服每一个人。

 

4、不要把生命浪费在怀疑和恐惧上,而应该专心致志干好眼前工作,要坚信当前的良好表现可以为未来的日子奠定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

Read more

四种人——你属于哪种


  最近很少更新日志了,其实有很多东西想分享……

  稍稍有点忙,这会儿把跟一朋友聊天的一点点小东西放这里跟大家分享:

  我觉得作为人是这样哈,

  一种是完全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一种是感觉不妥,但说不清楚;

  一种是说得清楚问题;

  再一种是说清楚了还知道要怎么去解决。

  第一种最愚昧,也最幸福

  第二种是普通人,最困惑

  第三种是聪明人,最痛苦

  第四种是人才,最辛苦

  我觉得相当有道理,一字没改放这里!

  是不是该分情况?比如说我前两天面试,人家给我一个图形说有...

Read more

知识共享——下一个社会的主要目标


 著名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相互交换,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相互交换,各得两种思想。”这句话概括了知识共享和交流的重要意义。们可以设想,如果两个人互换知识,两个人就各有两种知识,而当很多人一起交流共享时,其爆发出来的价值能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马克思说:“一切的等级制,都是知识的等级制”。可见,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识不对称能使知识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使得知识共享难以顺利进行。
...

Read more

这个世界远非完美,我们仍可大有作为(兼答谢婉)


    本文写于2009年09月11日 21:04

 

       小时候的一些奇怪想法,我们还能记起来多少?

  我记得我小时关心的问题主要就是“我们从哪里来,死了之后会到哪里去?”,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也就慢慢地开始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也因此我到现在为止没有成为一位哲学家

  另外一个我关心的问题就是我总在担心这个世界上的问题都被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他们解决了,到我长大了是否就没我什么事了(说的可都是我的真心话)

  慢慢地长大,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琐事,也就慢慢地忘...

Read more

写在2009教师节


本文写于2009年09月10日 22:48

 

这个教师节,我可是早早地在心里开始准备了。九月一号那天就在记事本里做下了记录。

可能是这两年跟老师打交道更多了,也可能是成长了知道怎么感恩了……

以前总在心里不无遗憾地想,读这么多年书,好像没有哪位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现在知道是自己错了,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以前的老师,一个一个都在脑海里……

小学老师

苏单平老师,那个时候大概跟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吧,经常带着她的两三岁的女儿在学校,她上课时就叫英英(她女儿的小名,呵呵,现在还记得;听说英英现在已经...

Read more

从富兰克林到曾国藩


 注: 本文写于2009年07月11日 17:11

       昨天读完《富兰克林自传》,听他老人家自己讲了一遍“十三条人生箴言”,今天又想起来曾经读《曾国藩家书》中曾文正公“日课十二条”,网上查阅对比下,这一西一东两大伟人所持人生信条,贴在下面,供大家参考交流。

  

 

富兰克林的十三个人生信条

 

1. 节制:食不可过饱,饮不得过量。
2. 缄默:避免无聊闲扯,言谈必须对人有益。
3. 秩序: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时间要合理安排。
...

Read more

读尹建维笔记


资讯不是知识,知识不是学问,学问不是智慧,智慧也不是德行。资讯是变动的、是更新的;知识变动得少些、慢些,但还是变动的、是更新的。学问,比较起来,是成长的,但不是变动的;智慧就更是有根的,成长的,但不变动的。德行,更是像山一样,稳稳地竖立在那里。
……一个人没有德行,聪明、有才、有钱、有名、有权,几乎可以保证都会出事的。苏东坡的愤世嫉俗正因爲自己没能有撑住自己才气的纪律与德性。中国若是少了一个苏东坡,文学都会少了许多的味道、少了许多优雅、少了许多光辉。苏东坡的才气是他的,也不是他的。他的才气带给了中国许多美丽的謳歌,却带给了他自己无尽的痛苦。上天给他才气,他已...

Read more

学习与工作的超级逻辑


从同学和朋友处了解到的有意思的见解,总结在这儿……

 

学得越多就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忘记得越多,忘记得越多学到的就越少,学到的越少知道的也就越少,那请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做得多,错得也多,错得多,对得就少,不做就不会错,不会错就是对的……

还有一句比较折中的:工作七分努力,身体十分重要。

 

学得越多就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忘记得越多,忘记得越多学到的就越少,学到的越少知道的也就越少,那请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做得多,错得也多,错得多,对得就少,不做就不会错,不会错就是...

Read more

中国教育现状


注:本文以文摘方式点滴记录中国教育现状,经常补充更新. ­

­

1.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过于沉重,而高校的教育回报降低,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对于因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高考,则反映社会的现实是,在高考之外,成才的路并不宽广,考生的选择其实十分狭窄,弃考只是无奈之举。(熊丙奇新浪博客) ­

­

2.2009年6月2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