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状


注:本文以文摘方式点滴记录中国教育现状,经常补充更新. ­

­

1.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过于沉重,而高校的教育回报降低,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对于因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高考,则反映社会的现实是,在高考之外,成才的路并不宽广,考生的选择其实十分狭窄,弃考只是无奈之举。(熊丙奇新浪博客) ­

­

2.2009年6月2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姜钢非常明确地“不同意”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的结论。(新京报6月3日) ­

­

3.继东北财经大学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后,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研究生小唐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举报,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除了“致谢”不一样外,两篇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中国青年报6月1日) ­

­

4.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学位还是学术,过渡性学位还是终结性学位上一直存在困惑,基于学术、终结性学位的培养模式,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学制普遍在两年到三年之间不说,还要求所有硕士生都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同时在求学期间发表若干篇论文。但实际上,硕士研究生不全部都是学术和终结性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应该是过渡学位,即不应该追求把每个硕士培养为学术性人才,不必对硕士提出过高的学术要求,如果要做学问,则主要集中在博士培养阶段。这种定位,既与目前学生攻读研究生的意图一致——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做学术研究;也与研究生的培养资源一致——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100万,导师根本无暇直到每个硕士研究生做一流的研究;还与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一致——社会提供的研究型岗位十分有限,研究生毕业之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比例极低。(熊丙奇新浪博客) ­

­

5.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上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温家宝总理也感慨道:“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据新华社1月4日报道)­

­

6.1999年起至今,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无先例的跨越式、超常规的规模扩张,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并一跃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相应的经费、土地、校舍面积等以外延发展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硬实力也以翻番的增长速度达到空前的发展水平。经过几年的大扩招,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2005年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200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2273所,比上年增加37所。普通高校1792所,比上年增加61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将由以规模、土地、经费等外部动力和资源模式,向以质量、结构、效益等内部动力和资源模式转型。其主要原因是外延发展已带来资源紧张和动力不足,和内涵发展的相对滞后。根据国际经验和视野,内涵发展的核心是课程、师资与办学体制、制度。这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天不足之处,也是需要在新一轮发展中重点填补的关键缺陷。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教育资源仍然严重稀释。因此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每年几十所新建高校、十万高校新任教师、2千多万在校生、几百万自学考试考生、以及广大各类型自学者意义重大。(开放教育资源模式及运行情况比较研究)­

­

7. 7月底,各地高考二本录取工作将陆续结束,届时又会有一批考生落榜。据教育部统计,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20万人,计划招生数629万人,据此推算,有近400万名考生落榜。当社会各界把目光和褒奖都投向金榜题名者的时候,那些考场失意、名落孙山的考生却面临新的抉择,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人民日报7月27报道)­

 

8.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考报名数据推算,2007年我国高考报名者中复读生占289万,今年官方确认的高考复读生为择,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同时,改变一次高考成绩有效期只有两个多月,服务于一次集中录取的方式,增加学业水平测试的次数以及有效期限,我们所知的SAT成绩、TOEFL成绩的有效期为两年,GRE成绩的有效期为五年。考试录取制度的改革,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所上学校、专业的不满意程度,同时也减少一次考试的偶然性。其次,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让每个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在不同学校获得国家大致相同的教育投入,而不能出现明显的教育质量与学费“倒挂”现象,这方面,可以尝试高等教育教育券制度,以此促进高等学校的平等竞争。再次,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让各类教育的受教育者,得到社会的平等对待,而不能因接受教育的不同,给每个受教育者打上影响一生的“教育身份”烙印。 不治理高复现象,而治理高复班,政府的禁令很难发挥作用,在旺盛的高复需求面前,治理难免成为一场躲猫猫游戏。270万。这200多万复读生,要参加高考,所能选择的复读之路,无非三条:上公办学校高复班、上民办机构(包括民办中学和社会教育机构)高复班、自学。相较而言,复读生家长更愿意选择公办学校高复班。而反对公办学校高复班的,主要为公办学校在读学生及其家长,认为高复班的存在,导致本应用到应届生身上的师资力量被摊薄,加大了升学竞争激烈程度;以及民办机构高复班,认为公办学校是利用国家教育资源,进行“高复市场”的不平等竞争。

 

9. 改革开放30年来,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员约140万,世界最多。但目前归国者只有39万,回归比例不到三成,博士回归比例不到两成。中国科协2008年的发布的报告指出,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一比例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成为美国博士生来源最多的院校,由于大部分都会留在美国,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6年一项统计,美国大约有1/3有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来自外国出生,这些外国出生具备博士学历的科学家与工程师22%来自中国大陆,远高于排在第二的印度(14%)。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指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价值中国网)

 

10.
根据2008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目前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63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其中,民办高校640所 (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01.3万人。以此计算,民办高校占普通高校的28%,民办高校学生规模占总规模的13.8%.如果再考虑到独立院校,当初是依托公办学校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一因素,由民间资金举办的民办高校仅占普通高校的14%。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太小,是不争的事实。
 
11.
转向后工业经济已导致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入学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2007年世界各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达1.525亿,与2000年相比,增幅大约为50%。
 
12.
仅仅在半世纪以前,中学后教育在大多数国家还只是少数人(主要是男性精英)所接受的教育。但在今天,年轻人入学率达到40%或50%常常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占同龄人口的比率从2000年的19%增加到2007年的26%。目前入学人数中女性略多于男性,而且还有望继续增长。
  然而,平均增长率掩盖了赤裸裸的区域差异。入学率在各地区有所不同,北美和西欧为71%,东亚太地区为26%,阿拉伯国家为23%,南亚和西亚为11%,非洲的入学率尽管有了快速的增长,仍只有6%。同一个欧洲人有机会进入大学相比,一个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孩子今天连上完小学的可能性也很少。
 
13.
  高等院校,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的院校,正在争招日益增长的国际学生。2007年,280多万学生选择在国外学习,数量最多的中国(421,100),印度(153,300)和韩国(105,300),他们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国(595,900),英国(351,500)和法国(246,600)。
 
14.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次“真正的革命”。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动力有四:不断加速的需求;高等教育供应者的多样化;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影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全球化
 
15.

通常来说,大学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科研于是成为与教学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学校管理部门当然深谙其中的道理,由此,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在管理者的心目中,似乎人人——包括为人师表的教师——都有机会主义倾向,似乎如果没有外在的强制和压力,人们将会不同程度地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于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制定了周详的职称考核和评定章程。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而言,应该是科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但是,在有关的科研制度中,作为教师本职工作的教学通常不被强调,一个方面教学任务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另一方面,教学工作有学生的日常监督。于是考核和评定的核心只是科研——而且,是科研成果而不是科研工作。职称三年一评聘,三年之中,需要发表论文若干,专著或教材若干,需要完成课题经费若干。
 
16.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约123.7万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12.3%,计算下来,高校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万人,而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建立学位制度近30年内,已累计培养出28.6万名博士。
 
17.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招收的博士生已达6万人,在读博士生达到23万多。
 
18.
2008年底,教育部公布了2008至2009学年度可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68所高校榜上有名。李德芳说,网络高等教育由最初的4所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统计数据显示,10年间,全国网络高等学历教育已有700余万注册学生。
 
19.
与2000年相比,2008年全国小学学校数下降了45.6%,在校生数下降20.6 %;初中学校数下降了9.4%,在校生数下降了10.7 %。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449.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0%。因而,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新的教育目标和需求,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品质、提高教师素质,从改善硬件转变为以更新软件为主。教育公益组织的工作应当适应这一变化。
 
20.
《经济学人》2005年出版的教育投入在GDP中的比值进行跨国比较:中国为2.2%,美国为5.6%,挪威为6.9%,瑞典为7.7%,丹麦为8.3%,世界平均水平为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