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美日的发展观
美国的创立者们,是一批坚定的欧洲清教徒,为了逃避旧基督教的迫害来到美国,他们深受政教合一政体的伤害,他们正是为了自由地去信仰,才来到美国的,所以,美国,虽然是政教分离的,但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基督教国家。
美国57%的人信仰新教,28%的人信仰天主教,2%的人信仰犹太教,4%的人信仰其他教,9%的人没有信仰。美国43位总统,39位信仰新教。
当然,美国必然是追求财富的,清教的可贵之处,在于把财富理论纳入教义,在于入世修行的新教义,而过去的宗教,往往是排斥财富的,是修道院式远离财富的纯粹修道。
清教徒创造了职业概念。职业是calling。call是呼唤的意思,即上帝在天上呼唤你,表明: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美国的创立者,正是在上帝的召唤下去开拓北美的疆土,他们把在美国国土上的创业视为天职,而非贪婪。
清教否定了修道院式的修行方式,提倡人人平等,人人可以修行,即入世修行:“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加尔文语)。工作是修道的方式,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
很自然,清教肯定营利行为,一位清教徒领袖在他的著作中写到:“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神赐给他的产业便成。”在这种意识下,清教徒具有十足的创业精神,他们开创产业、禁欲和俭省节约,减少一切消费性支出全部用于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
约翰卫斯理的名言是清教经济观点的高度概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美国最早的最好的大学都是教会办的,从这一点看,清教的崇尚科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美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自开国以来从来未变,从“五月花公约”到“美国独立宣言”再到美国宪法,其精髓无外乎新教。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还是这样的美国文化:民主、自由、人权、科学、财富、投机。
美国的目标是培养有信仰的富有的能荣耀上帝的国民,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宗教与世俗完美结合的国家。
国家的发展:
美国通过鼓励科学研究,占领人类发展的最高点。他们从全世界招募科学工作者,鼓励全世界的优异学生到美国读书,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挑选,正是这些全球的科学精英创造了美国领导者的本质地位,甚至是霸权地位。而在有了人才之后,美国的自由就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因为,自由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你很难想象在一个官本位国家,在一个看领导脸色办事和说话的民族,能崇尚真理,能坚持真理,这就把科学研究限制在了领导者的见识范围之内,难以取得真正的发展。美国的崇尚民主自由,对权威与权利的不崇尚,使得美国的研究环境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中国与日本这种崇尚权威的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个人发展:
通过专利等措施,创业板市场,等鼓励个性发展,个人创业。所以,美国不断有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这与美国文化与政府对小企业的鼓励,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看到了微软,戴尔,雅虎,等等,一个个小企业,不断成为世界级大企业,这就是美国自由与个性发展文化的真实成果。
社会原则:
崇尚民主、自由、法治。美国的民主是不成熟的,但是美国还是要坚持他们的民主,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更好的制度;要崇尚法治,民主与法制不是对立的,相反,法制是保证个人自由的基本手段,也是民主的保障。
企业管理:
美国的文化中,法治与自由的结合,使得美国企业的发展管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有的企业很坚持等级制度,以法治为基础,另外一部分,很提倡自由发挥,是以自由为基础,这两种管理,在美国是同时存在的。而西方管理学的发展,事实上,没有对美国的企业管理有任何帮助,而且还误导了很多企业,现代的西方管理学是无根的学科,没有哲学基础的学科,所以,必然是要消亡的学科。
日本文化
来源于中国的道教与儒教的共同作用,但又不是两者的简单融合,而是在日本分别产生变异后,又进行融合而形成的,道教进入日本后,演化成神道教,而儒教的内容,也被统治者进行了改造,所以,日本文化,有道教的影子也有儒家的外衣,但又不完全同于中国的儒道两家。日本文化的主要精神为:无条件忠诚、基于自危的爱国、科学上的投机。
一是无条件的忠诚。
和中国的忠诚不一样,中国是有条件的忠诚,如果
当然,由于日本往往存在两个或者三个政府,不是中国那样,由皇帝直接掌管政府,所以,日本的忠诚往往是分级实现的,比如德川幕府阶段,存在两个政府,朝廷和幕府政府,平民和武士忠于他们的领主(大明),领主忠于幕府将军,幕府将军忠于天皇,从而也就实现了全国忠于天皇,中间有不忠的就容易发生战乱。
二自卑型民族主义或说爱国。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没有各种担心,相反还总布德于四海,所以中国的儒教从来没有民族主义的狭隘味道。而日本,当他在公元6-7世纪,发现中国存在的时候,就发现中国的庞大,自然受到这个帝国的强大的无形的压力,所以,他们在借鉴了中国的儒教与道教的同时,就有了强烈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进而发展成强烈的民族主义,而当日本被西方的枪炮再次打开国门的时候,就再次加强了他们的民族主义。
三是日本的科学投机主义
重视技术而轻视科学,严重的实用主义,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
日本在武士政府的德川幕府阶段,闭关锁国,在被西方强迫开埠后,日本的武士政府,容易深刻理解技术的重要,所以,提出“和魂洋才”的主张。在民族主义的激励下,忍辱负重,开始学习西方技术,武装自己,以求自己强大,是完全的实用主义;但并不太在意技术的基础是什么等根本问题。这与中国当时的封建政府也不同,中国一直是文官政府,主张德治,文官对武器缺乏理解,因此,中国对学习西方技术缺少兴趣,更不要说对科学了。
近代,日本人是为了效忠天皇追赶世界先进国家,这样一个民族主义目标而活的,在这一文化下,他们学习西方工程技术,侵略中国,开发新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如此的文化,让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日本:
国家发展:极端的民族主义,企业主义,只重视技术开发,不乐意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也没有胸怀招募全世界的人才,他们立足于这样的战略:蹭美国科学的车,自己只开发实用技术,高效地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
个人发展:极度的忠诚与民族主义,使得日本个人的发展极度受限,个人的最好发展,就是为大企业服务终生,忠于自己的上级,变相的修齐平治。可以说,日本是缺乏个人自由发展的国度,缺乏人性基础的文化,必然导致社会的发展缺乏活力与后劲。
企业管理:企业始终以培养民族主义与愚忠的文化,为管理的主要方法,传道式管理,使日本企业的技开发与生产效率都很高,以此获得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社会原则:民族主义使得日本,历来是重视集体与国家的,因此,个人基本是服从社会,尊重社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比起其他民族相对较少,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发展与危害社会的利弊权衡中,一般会重视社会的影响,比如在消费上,日本人都极度排斥外国产品,因为极度的民族主义使得他们认为消费外国产品不利于本国发展,是对本国经济的损害,自然不能为了个人享受损害国家。
日本的愚忠,使日本容易产生管理效率,日本在科学上的投机主义,使日本的发展缺乏创造性带来的高效率,缺乏后劲,很长时间内,难以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