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江一泉

带薪工作、学习、毕业于1982年首届福建电大电子专业,长期从事无线电、微波通讯研究工作,早期和北京空军某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多家国家重要前沿科技部门进行较密切的配合过。工作中曾获市级科学进步奖,到过清华大学进修过。现在主要致力于基础物理学、数学、宇宙学、国学、哲学、心理学的长期学习和研究。
近年曾发表几篇论文在相关杂志上,目前,潜心致力于写作,已经出版《数学与物理的统一之哲学原理》(宇宙中心说)和《宇宙动力原理》两部著作,第三部著作《自然原理》基本完稿,出版修订之中。三部著作将总结以往学习、工作中的心得和发现,揭示现代自然科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使经典的动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数学、哲学的内在联系得到融洽的统一。让目前物理学界所谓的“终极理论的梦想”在前进中的中国实现。

“动-力-空”共在关系


1.2.7    --空共在关系

 

宇宙的所有都是“动--空”按自然规律的叠加、分布、组织以动态的方式存在,人类只能对其规律有终极的认识,而对其动力大小、组织的认识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动--空的不同组合、无穷的组织关系不能被人类全部直观到,人类对动力空的有限认知上产生了人类所见的世界。

宏观的,从太空星系的分布和运行,人类可以找出它的基本规律,却看不到它全部的所有,以致产生发散及无穷之感,如宇宙大爆炸之学说及宇宙是无穷的当然。

微观的,从“基本粒子”的组成到大脑组织结构乃至精神的产生,...

Read more

《力-空》关系


                 1.2.6   -空的关系

 

本节着重确定力在空间的自然分布规律。并指出e值的数理意义与动力几何比例的空间关系。

关于力学,经典的、前沿的、量子力学的和我个人的“动力共在”模式业已谈了不少。为了突出标题力-空的关系,我尽量围绕该主题而少谈过去的理论模型。当然,也希望读者暂时放下力的过去式模型。

为了获得感性的直观认识,我把地球的力-...

Read more

《动-空》关系


1.2.5   -空关系

 

经典的运动学对动-空关系的描述引入如下的参量:速度、时间、空间(距离)、加速度、矢量、位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和速度合成、伽利略速度变换。经典的运动学对动-空关系进行了唯物科学系统的宏观量化。

在微观方面,以量子论来观测动-空关系时才发现了任何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也就是位置的确定只能以概率的方式来近似确定。因此,运动与空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最终,测不准原理作为物理学的最高境界。

了解了过去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之后,对照图1及上述动力存在的基本模型,我们可以很好的从宏观和微观理解运动和空间的不确定关系。在微观模型...

Read more

《动-力》


1.2.4   动、力关系

 

动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经典的动力学已经为人类的科学奠定了物理量化的大部分内容。然而,由于力来源的问题在经典动力学中没有获得自然方面的确定和规律,没有提高到哲学视角的层次。因此,在解释宇宙存在方式的问题上未能获得合理的逻辑观念。结果,科学把宇宙观建立在起源的非物理状态,把物理的自然规律引入非物理科学的起点之上。认为宇宙爆炸前最初那一点不符合物理规律,这样的宇宙观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推论,那就是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在一个极端密集的点,这个点之前服从什么样的规律?为何会是这样,没有自然的规律可以证明这是一个必然的存在。...

Read more

《力》


1.2.3   

 

力元:力元是彻头彻尾无形的自然存在,是与运动同步共存于不同空间的方式共在。力的存在比运动更具抽象性。所以,人类不能通过物的中介直观到力的形象,只能通过物的经验感觉或运动的改变来间接推测它的存在。因此,可以认为力是一种形而上的更抽象的自然存在。

力是与运动在不同空间互为因果、线性量化的存在事件。关于力的这种存属概念是目前科学、哲学不曾提出的概念。特别是力的来源问题,应该与运动一起认为是互为共在问题。牛顿以物质为基础定义的万有引力,虽然取得科学量化的巨大成就,但仍然没有解决力的来源问题,或称力的自然视角认知问题。

有关...

Read more

《动》


 

1.2.2   

 

运动元:运动是宇宙空间内的一个不可分的子事件。人类所在、所见的世界是运动的,这一点已经通过科学对自然的发现被反复实证。运动只是宇宙“有”一半,另一半是“力”,动力才构成宇宙物质、能量全部的有。

动,也称为运动或“运动元”。在这里,“动”的概念被拓展到自然的本质存在,而不只是经典的物质运动这个概念。这里的“动”是自然界形而上的存在事件,是宇宙之内必定存在、且普遍存在的元素之一。人类感官...

Read more

《空》


1.2.1   

 

空元是母元、自在元、无元、悖元、无穷元、真空元。

根据元存在的定义和特点,空间、运动、力是宇宙内的三个元存在。空间是元存在之一,而且是“母”元、自在元无穷元。母元的意思是,空间内孕育着运动和力这两个基本元。对这一点的理解比较容易。因为,没有空间便无从谈起动力的存在。因此,可以认为空间是母元存在。在《哲学分析》里我把它称为自在,故在这里也称“自在”元,因为空间的无穷特性,又可以称为无穷元。而空具有“无”的含义,因此也可以认为是无元、悖元。

如果用...

Read more

动、力、空的七种组合分析


 

          1.2   动、力、空的七种组合分析

 

上述,明确了宇宙之内所有存在只是动、力、空三个基本存在的共存组织关系。本节着重分析这三个存在的相互关系和存在规律,以进一步推进人类对物理本质的认知。

为了对动力空这三个元存在进行全面的分析,我采用三个元素的排列组合。三个元可以构成7个基本组合(包括单个)来分析,它们分别是:

1)空;2)运动;3)力;

4)动-力;5)动-空;6)力-空;

7)动-力-空。

3个事件是单个元素,...

Read more

动力空的宇宙观概述


1.1 “动力空”的宇宙观概述

 

本章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还是:宇宙观的改变及相应的命名。即改变经典的时空观及并命名动力空间观的宇宙观转换。

以“动力空”存在作为宇宙观,而不是用经典的“时空”存在作为宇宙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大修正。因为动、力、空三者不仅仅是确定的无处不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确的共存关系、因果关系和量化关系。这些确定的自然关系可以通过定义的量化系统进行精确性的数学描述。也可以通过逻辑关系,圆满地解释宇宙存在的所有动态现象。

原有时空的宇宙观难于描述出时间和空间的明确存在关系和确定性...

Read more

《科学分析》引论


第一部  科学分析

引论:

科学需要哲学的大视角来辅助其成为整体,否则就会出现以表象来确定本质,并以局部来代替整体。就如今天产生的多维时空、宇宙大爆炸、宇宙起源、黑洞、白洞、虫洞等等带有悖论和臆测的概念和名词,并由这些名词建立了各种含糊不清的宇宙观。

哲学同样需要重视对科学内容的归纳,并以逻辑关系来演绎,否则就会落入主观、诡辩和神学的范畴。

科学和哲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是自然存在的问题,也是人类意识的极限问题。自然存在问题就是自然终极问题,无需人类用因果关系来画蛇添足。

科学分析最核心的三件事是:第一,选择容易量化的概念;第二对所有可量化的概念进行等效量化,也就是建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