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


1.2.4   动、力关系

 

动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经典的动力学已经为人类的科学奠定了物理量化的大部分内容。然而,由于力来源的问题在经典动力学中没有获得自然方面的确定和规律,没有提高到哲学视角的层次。因此,在解释宇宙存在方式的问题上未能获得合理的逻辑观念。结果,科学把宇宙观建立在起源的非物理状态,把物理的自然规律引入非物理科学的起点之上。认为宇宙爆炸前最初那一点不符合物理规律,这样的宇宙观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推论,那就是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在一个极端密集的点,这个点之前服从什么样的规律?为何会是这样,没有自然的规律可以证明这是一个必然的存在。所有这些结论,都是人类从一些科学的片面,如只考虑引力、不考虑斥力等片面或表象进行臆测的结果。

由于力的来源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牛顿根据惯性定律,同样臆测上帝的第一推动使宇宙整体处于运动状态。其实,惯性本身是不存在的,因为力的充满在宇宙空间。根据力改变运动状态,运动的改变也是必然的,运动改变又使力改变,如此的无穷动力变化,只有通过动力方向的不同使整个宇宙达到动力的平衡,这种平衡通过空间的占有及球坐标动态的万向达到动力的相互抵消而平衡。因此不可能有理想的惯性存在。只是合力的相对平衡使运动产生相对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相对的。总之,合力永远不会为零,所以,运动也不可能存在惯性。惯性只是宏观的理想状态。之所以认为可能存在惯性运动是我们忽略了微观的变化问题。或无视力的处处存在。人类的主观经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类对运动大小和力的大小识别的信度和效度。惯性的存在,光速不变,即是运动可能为某个常数,既然可能为某个常数,也可能为0,这就违背了一切都是变动的自然规律。即使运动不可能为0,而为常数,也与力的处处存在相违背。这当然要在对“力与运动共存”这个自然概念有完全的理解。

无论是宇宙大爆炸或第一推动问题,都是人类对自然最基本的规律发现的不完整而产生的缘故。特别是没有发现动力共存这个自然存在所造成的结果。

关于上述更简明的观点也可以参见附录的论文《地球自转的动力原理》。该论文被收录于《中国科协英文论文集第7卷》。

人类实际可及的各点,是无穷多的动力关系纠缠在一起的动力空间,无论是物质上的任意点或空间上的任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