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谢昌财

常想一二。

为政府“庇护”下的中国企业表示同情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经常要花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来创造竞争优势,这个过程需要人们技能的长期提高,对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投入,建立产业群并渗透到国外市场。

   但是,在政治上,十年是漫长的,更别说是数十年。中国政治具有“十年政治”特色,五年一轮换,最多两届。绝大多数政府喜欢采取容易取得短期利益的政策,可以理解为“政绩工程”(不排除一心为民的领导人),而恰恰是这些政策有时候导致企业(或产业)延误战机。

    基于这点考虑,我们对于中国企业深表同情,对...

Read more

商业批评为何愈演愈烈


    目前社会对企业的商业批评日益增加,比如微软一直被政府和公众认为有垄断嫌疑,比如万科的捐款门事件等等。社会对企业的商业批评往往集中在环境保护、商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全民教育的程度提高,生活更加富裕,人们对企业的外部影响就更为关切。

    其次,电视作为公众媒介直接推动了商业批评,作为素材,电视新闻栏目经常对企业行为进行跟踪报道。 

    第三,公众的权利意识加强,特殊利益团体形成了相应的权利组织...

Read more

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无形资产管理日益受到企业界重视。这是因为:

    (1)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各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知识、技能、人力资本和信息等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应用。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机制的关键已不再仅仅取决于先进的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更多的是依靠知识产权、商誉等无形资产。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开始注重资本经营,而资本经营必然要求...

Read more

国有企业债转股的运行现状及政策效果分析


    一、关于提出国有企业债转股政策的现实背景
  作为一项国有企业改革与解困的政策措施,有关债转股的经济学讨论从1999年以来一直都在进行着。国企改革多年来被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国有大企业机制不合理、社会负担重、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繁重的任务。而债转股既是我国实现国有企业摆脱巨额负债、深化国有企业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的重大政策创新手段,也是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有待探讨。
  我国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经营性困境是这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

Read more

企业成长中的心理契约重构


 “心理契约”最早引入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雇员所特有的关于雇佣关系的一种“精神性计划”,可以被视为个人期望组织发生什么以及希望自己能够从组织中得到什么回报的一种个人信仰结构。丹尼斯·卢梭曾对心理契约的两种组成成分作过比较分析:一是交易性因素,是指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可以用金钱来加以测量的特定交换。二是关系性因素,是指很难用金钱来测量的远期性交换。
  公司规模削减、重组、兼并等正在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潮流,它已经对雇员与雇主间业已建立起来的心理契约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这种心理契约关系体现在雇员与雇主间所建立的允诺工...

Read more

企业文化建设与知识管理的相融并进


    知识管理涉及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四个动态的过程。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最为重要的运作环境,应注重使组织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共享化”。为此,需要做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如果员工相互不信任,只考虑自己利益,就不可能将自身的隐性知识奉献出来。指导和支持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由于知识管理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为此需要有计划的培训,并对员工在软硬件学习方面进行支持和指导。激励员工参与知识管理。要赋予员工自助决策权,对员工参与知识管理进行奖励,并对知识贡献进行长期考核。

Read more

企业文化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相融并进


    企业文化与创建学习型组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同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范畴,属于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互相交融、互相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具有价值观与共同目标的一致性。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条件,创建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它可以使企业上下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目标,做到企业共性与员工个性的统一;反过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共性和员工个性统一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重视学习,才有可能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建立共同的理想和愿景,树立共同...

Read more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国营企业制度,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并统一支配劳动成果。企业的任务就是按照政府的计划指令和相关政策负责生产,把政府配给的资源组织起来,生产出政府计划的产品。这种企业制度完全否定了企业和员工对产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使企业员工失去了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发展的动力。在建国初期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这种企业制度曾经表现出很高的效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环境的复杂程度提高,这种由政府统一决策的企业制度必然难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要求,最终退化为政府行政体制附属物。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

Read more

男人的生存哲学——士兵突击


      之(1)——不抛弃,不放弃。成功者是孤独的,因为成功永远比失败晚一分钟到来。“不抛弃,不放弃”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放弃,撑过那一分钟。
      之(2)——不要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混了。 时间是不等人的。无论摆在你面前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你都需要认真地去走,否则,有朝一日,你连路也不会走。
      之(3)——“想...

Read more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在1911年发表了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从此开始了管理的新纪元。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泰勒总结了科学管理的四条基本原理: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操作方法。(科学操作)

2)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改变过去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做法。(培训工人)

3)真诚地与工人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相互合作)

4)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做比工人更胜任的那些工作。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工人头上。(职责对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