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飞翔

中国的经济发展像“围城”
很多文章从不同角度谈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因,各家之言,自有道理。但我认为,要想给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重要的巨型引擎机———中国———贴上任何标签都不合适,更别说鞭辟入里地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了。
以我个人之浅见,人们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很像钱钟书写的《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抱有各种复杂的心态,但有一点大家已达成共识...
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
金奇先生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时,提出中国正在向“大陆型经济”转变的观点。从整体上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对的。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以“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推动模式中转型过来,过渡到以“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中来。“消费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大陆型经济”的发展典范,美国曾一度以这样的...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觉得恶心,觉得愤怒。但我生气的对象倒不是这位人士,而是台湾一千八百万懦弱自私的中国人。
我所不能了解的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 ※ ※
包德甫的《苦海余生》英文原本中有一段他在台湾的经验:他看见一辆车子把小孩撞伤了,一脸的血。过路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孩,或谴责肇事的人。我在美国读到这一段。曾经很肯定地跟朋友说:不可能!中国人以人情味自许,这种情况简直不可能! ...
转轨爱情学:从组织路径到商业路径的转变
转轨爱情学:从组织路径到商业路径的转变
有时候我对这个世界近乎绝望:任何东西都在以商业性的标准进行测量和度衡,包括爱情,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房子、车子和位子等重要财富和权势的高级保姆。但有时候我又抱有一点幻想和认真,这种幻想和认真来源于这样一种令人欣慰的现象:即便在高...
白水歌(前序后诗)
全球化下的“分离主义”与“次级责任”
货币的罪恶之谜
亚当·斯密在其经典之作《国富论》中对货币有过极其精辟的论述:人类天然的交换倾向不仅会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而且会因交换便利的需要不断演进交换媒介,最终产生一种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货币。的确如此,货币是因交换而生的。没有交换的需要,是不需要货币的,自给自足即可满足个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农耕时代,这种“自我满足型”的交易方式还是可以勉强维持的。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极大膨胀后,“自我满足型”的交易方式自然破产,代之而起的是以物易物的最原始的交换方式。尽管人们在这种最原始的交换方式中也可能曾享受到自我...
信息的全球化困境
全球化已经把每个人都推向了珠峰,即鸟瞰世界的需要。不过全球化的浪潮也正在经历一种新型的狙击:富国与穷国之间变相的信息交换。最富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美国与朝鲜之间的政治互动了。作为全球最令人瞩目的朝鲜并不是它所宣称的那样,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核武器),而是它迄今为止仍然具有很强烈的前苏联时代特征的极权国家。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的加速度法则之下,朝鲜的极权统治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与不合时宜。尽管如此,朝鲜的最高统治者似乎也在寻求新的发展出路,以免自己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边缘化和单一化。朝鲜最高统治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频频放狠话,换来更多的关注便是明证了。它宣称自己拥有多么具有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