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弋

我的富农家庭靠勤俭起家,我的父亲让扛活的吃鸡蛋、咸鱼片,我的母亲慈祥、慷慨、仁爱、怜惜穷人、施米施饭...

强烈要求实行“捐官”制度


       半岛晨报6月29日报道 ,一家便利店的门前张贴了一张公务员岗位“价格表”,标价叫卖公务员岗位.说是“公务员……大专以上……35岁以下……30万元马到成功……130XXXXXXXX”。(6月29日《半岛晨报》). 看到这个消息,我先是大吃一惊。吃惊之余,觉得又是有人恶搞,应该属于假消息,不再放在心上。可那挥之不去的“价格表”,却令我想到...

Read more

我的 "茅厕书屋"


我的 "茅厕书屋"

    在"八亿人民一部书"的年代,中国人民除了享受毛氏的精神大餐外,读其他的书不仅是非分之想,而且是十分危险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大队的一个姓徐的下放知青从城里弄回一部小说,是欧阳山的<<三家巷>>.真让我垂涎欲滴呀!费了许多的口舌,终于弄到手.徐知青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做好保密工作,不能向任何人泄露机密.

        如获至宝呵,可我找不到藏宝的地方.我把书包...

Read more

谁再喊打倒美帝, 我跟谁急!


        记得在毛泽东时代, 美国不叫美国,叫"美帝"; 苏联不叫苏联,叫"苏修". 那时, 总有人领着我们游行喊口号:打倒美帝, 打倒苏修,打倒刘邓陶王, 打倒彭罗陆杨... 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 因为他们是"敌人"哪! 而据说"敌人"是张牙舞爪的魔鬼, 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 所以必须把他们打倒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 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我...

Read more

钱文军:爱国与民主


认真拜读了天益转贴的徐有渔先生的文章《五四,先民主再爱国》,应该说,先生的文章是理性的,不过似乎投鼠忌器,于是有些看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徐文一开篇,就可读出其立论基点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韵味。借五四运动来说“民族主义”,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无论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还是五四之后旧文化回潮,都扯不上民族主义。至于五四前后出尽风头的苏维埃主义,那更是彻头彻尾反对民族主义的。在中国,民族主义从来没成气候,只有宗族观念挥之不去。寥若晨星的“民族英雄”或“爱国者”中,屈原忠的是楚怀王...

Read more

钱文军:《河殇》与《大国崛起》


有朋友发过来一组文章,说的是20年前CCTV热播的《河殇》,也说到前年底热播的《大国崛起》。区别在于:前者被腰斩禁播,后者很快就再次播放了。看过这一组文章,似乎是因为《南方日报》今年84日的文章重新提起这两部电视片,此前,418日有何新的文章说《河殇》,称:“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的思路,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自尊与情感,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中国文化价值的消解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这对于中华民族与执政党的执政而言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当时受到极其猛烈的批判是理所当然的。”接下去还有“左棍”的网文,...

Read more

钱文军:也说“‘五四’的又一意义”


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临近纪念日,各式文章多了起来。近些年,每逢此日都会有许多文章的,它的方方面面逐渐清晰,很好的事情。其实对这个日子的纪念如同对鲁迅一样,因本朝权势或者干脆明说是毛把它抬高起来的,不但定为青年节,还定为“青年运动的方向”。有此青睐,堂堂北大把“生日”都改了,谁如果相信这等趋炎附势居然还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不如相信阿Q有可能姓赵。

 

时至今日,文人们夸赞“五四运动”依旧谎言不断。例如《凤凰卫视》介绍陈独秀的节目,依旧说是&ldq...

Read more

台湾:谁被人当猴耍?


   村东头来了个耍猴的, 村里人多年没见这稀罕物, 大人小孩蜂拥而至欲先睹为快. 那耍猴的见得人多, 把个锣鼓敲得山响, 那猴儿也争气, 使出十八般本事. 一会儿跳个迪斯科, 一会儿来一个扭屁股舞, 上窜下跳人模狗样的, 把个老人小孩逗乐得合不拢嘴. 一时间村子里热闹喜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当然少不了打赏.
 

    

       猴把戏结束, 耍猴人捧着人民币乐呵呵地走了, 但村民们仍意欲未尽, 谈起耍猴人的残忍和猴儿的可怜, 无不扼腕叹息. 平日里那...

Read more

宁吃社会主义的酱油,不吃资本主义的菜油!"


昨晚央视新闻频道的[我的今日之最],话题是:"30年来你最难忘的一样美食".可那些特邀佳宾明星大腕,却把话题转向了30年前饿肚子的难忘经历,美食变成了"窝窝头""野菜""树皮",整个一忆苦思甜大会,令我回忆起30多年以前的一顿美食...

30年前,我的家乡附近有一所中学,有十几位老师.这些老师大多是"半边户",即夫妻中只有男的一人教书,女人在家种田.因为家里没有男劳力,女人挣的工分少,分的粮食老是不够半年吃,老人孩子怎么办?"一屋张口燕",怎么养活?

  那时,教师的粮油供应是每月29斤粮外加四两油.由于油水少,而老师门大多饭量很大,一人一顿吃一斤米不在...

Read more

在又一个腐败分子的"追倒"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 各位"腐友": 晚上不好!

     今天, 我们的又一位"腐友"倒下了。他曾经是我们的"腐首"之一,为我们"尾大"的"腐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腐"得其所, "倒"得光荣!

     在信仰危机现实存在,而我们已很难粉饰遮掩之时, 他曾忧虑时局, 急"腐败大业"之所急, 强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他为"和平腐败&quo...

Read more

1949:一道算术题和帽子工厂的胜利


      1949年10月1日, 毛先生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无疑标志着中共在大陆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然而, 胜利之后的几十年却过得并不轻松, 人们亏欠了自己的肚子不说, 还吃尽了毛氏政治斗争的苦头......

      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吃了几年饱饭, 思想也活跃起来了。老年人在一起回忆往事, 年轻人也开始冷静地思考, 为什么中共的散兵游勇一抗战就抗出了几十万军队呢? 为什么毛的几十万穿着土布衣服的农民军仅仅3年就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