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凌秀丽

与智者同行,获益无穷,希望能与更多的同道之人在这一方寸之地交流。

中国经济需要坚定发展的信心,但更需要支撑信心的招法


中国经济需要坚定发展的信心,

但更需要支撑信心的招法

凌秀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八次提到“信心”,并且为了证明有“信心”,又接连用了八个“来自”的排比句式。这是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从来没有过的。随之,各界人士纷纷发表感言,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对今年经济增长“保八”信心百倍。主流舆论也是为“坚定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口号摇旗呐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几乎成为危机面前的最强音。
诚然,中国经济确实需要信心,但问题是...

Read more

不要对消费券给予过高期望


 

不要对消费券给予过高期望
凌秀丽
今日,《证券日报》一篇名为“商务部肯定发放消费券,期待升为国家计划”颇为吸引眼球。
此文主要源于作为主管商业流通的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的一番话:“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我认为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我们一些城市,比如成都、杭州发放了一些消费券,据我了解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
新闻媒体对消费券的赞美之词也是不绝于耳。如果将发放消费券提升到国家计划这一高度,对其给予过高期望,只恐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出口受挫的“危难时刻...

Read more

高储蓄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要启动内需


 

高储蓄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要启动内需
 
凌秀丽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马来西亚中央银行高级研讨会上称,中国无法很快降低储蓄率,因为这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问题带来的结果,无法通过经济政策得以解决。要降低储蓄率,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表面看来,此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却漏洞百出。
小川行长在讲话中透露出他对中国的高储蓄率的担忧,其背后的潜台词可以理解为:一是高储蓄率俨然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绊脚石”;二是居民高储蓄率是东方人过于节俭所致。事实果真如此吗?
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和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出现了...

Read more

“刺激思维”下的财政政策埋下财政风险的隐患


 

 

“刺激思维”下的财政政策埋下财政风险的隐患

 
凌秀丽
 
中国经济形势恶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国债增加使引发财政风险的因素不断积累。
从财政收入看,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减缓的运行态势必然导致税收收入“自发性”的深度下滑。11月份,在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中,除营业税外,其他税种出现全线负增长。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口环节税收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2.3%、7.2%、19.5%。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更多的企业将陷入生存困难,税收收入下降的幅度必然更为明显。此...

Read more

“软投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点”


 

“软投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切入点”
 
凌秀丽
 
一、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发展
在2002-2007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这个大家都看好的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以及进出口占GDP比重持续快速上升,而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结果是GDP上去了,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却在下降,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个所谓“好”的时期产生怀疑。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GDP衡量一切,但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Read more

财政刺激难抑经济下滑态势


 

财政刺激难抑经济下滑态势
 
凌秀丽
  
一、4万亿:承载“保增长”的使命
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所引发的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深度影响,并通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快速向世界各个角落蔓延,全球性的经济繁荣由此谢幕,经济放缓已成定局。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进入2008年9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骤然减速,众多经济指标出现了几十年来鲜见的严重下降,即便扣除了一些季节和偶发因素的影响,下降幅度也是异常严重。比如:10月份全国发电量出现10年首次负增长,财政收入出现96年以来首...

Read more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为何大幅波动


偿付能力充足率是衡量保险公司资本充足状况,为偿付能力监管提供依据的重要指标。按照监管要求,当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为偿付能力不足,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50 为充足Ⅰ类,偿付能充足率在150 以上为充足Ⅱ类。
1:保险行业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充足率
监管措施
<100
...

Read more

银行理财产品对M2的扰动


从理论上讲,新增货币供应量=新增贷款+新增外汇占款-新增财政存款。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以前,M2实际增量与理论增量大致相当,但之后,尤其是最近两年,M2的实际增量与理论增量的差距显著拉大。M2实际增量的波动幅度远超过理论增量,并且M2绝对量在2011年的4月、7月以及2012年的4月均出现了负增长,伴随的一个有趣现象是,M2负增长当月,理论增量均远大于实际增量,而之前的3月、6月,实际增量反过来又明显大于理论增量。这说明,有某种因素正在对当前货币供应量形成干扰。结合最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个人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很可能就是M2波动加大最重要的扰动因子。
 
...

Read more

央行时隔1月再度降息,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加码


人民银行5日宣布今年第二次降息,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本次突然降息距上一次6月8日降息还不足1个月。与6月份不同的是,本次直接公布了非对称降息,同时也体现了与外围货币当局联动的特点(欧洲央行同日宣布利率决议降息25个基点至0.75%)。
个人认为,本次降息至少释放出以下几个信号:
第一,6月CPI继续下降,进入“2”时代,而且降到2.5%以下的可能性较大。通胀压力的减小,使得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第二,非对称降息表明宏观当局引导银行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实体经济的意图。通过不对称降息,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盈利状况...

Read more

5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积弱,通胀下行


一、经济总体仍显低迷,部分数据略微出现改善迹象
(一)工业生产:同比环比数据略微反弹,但仍处于历史低位
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在4月大幅下挫后,5月虽然有所回升,但持续性有待观察,且数据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表明工业生产依然在放缓。从轻重工业增速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速较4月提升0.9个百分点,而轻工业较4月回落1.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回升是工业生产反弹的主要因素。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看,发电量和水泥产量增速有所反弹,分别较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增速则较上月回落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