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管清友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宏观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宏观处处长、调研处处长。新京报2013年“十大青年经济学人”,目前还兼任澳门城市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石化社会监督员、中国太平洋合作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咨询专家。FT、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新浪财经等专栏作家,出版多部专著。

庞氏金融的崩塌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能够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基于会议的一些主要精神以及今后金融形势的发展、金融对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与大家交流。

  今天的讲座分为以下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解读金融工作会议;第二部分是梳理当前金融形势现状;第三部分是分析不同主体在这种金融环境中的行为啊; 第四部分是对理论实践制度和以上行为的辩证思考; 第五部分是机构和个人在这种形势下的对策;第六部分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固定收益、另类海外资产配置等方面的基本投资策略;第七部分是对未来风险的预判。

  一、解读

  1)定调

  从个人角度来讲,两个最重要的定调为“服务实体经济“以及&rd...

Read more

金融危机10周年,回头却不是从前……


  明年就是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从次贷危机算起,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在过去十年里头,我们看到发达经济体基本上是在一个去杠杆的过程当中,而我们基本上是在加杠杆,从非金融企业部分加杠杆、政府加杠杆到居民加杠杆,虽然这其中某些部门的杠杆去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社会总体杠杆率依然是很高的,全社会杠杆率(总债务除以GDP)接近250%。

  摆在我们当前经济领域当中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债务问题、杠杆过高的问题。高杠杆问题并没有解决,解决难度也很大,借的钱肯定是要还的,债务和资产价格泡沫不一样,债务不会凭空消失。

  在加杠杆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在这几年总体是受益的,虽然利率市场化之后,...

Read more

当去杠杆遇到IPO加速,股市不跌就怪了


  明年就是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从次贷危机算起,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在过去10年里头,我们看到发达经济体基本上是在一个去杠杆的过程当中,而我们基本上是在加杠杆,从非金融企业部分加杠杆、政府加杠杆到居民加杠杆,虽然这其中某些部门的杠杆去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社会总体杠杆率依然是很高的,全社会杠杆率(总债务除以GDP)接近250%。

  摆在我们当前经济领域当中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债务问题、杠杆过高的问题。高杠杆问题并没有解决,解决难度也很大,借的钱肯定是要还的,债务和资产价格泡沫不一样,债务不会凭空消失。

  在加杠杆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在这几年总体是受益的,虽然利率市场化之后...

Read more

“一带一路”能源投入四部曲


编者按:在2017凤凰一带一路高峰企业论坛现场,管清友对于一带一路的能源投入发表深刻而独到的演讲。他认为要想脚踏实地的推进“一带一路”能源投入需要注意四个方面:国家搭台,智库驱动,资本引领,产业落地。

以下为演讲全文:

关于能源投入我想讲四句话。

第一个我想国家搭台,对于“一带一路”的认识,从我们原来说战略到现在我们强调倡议,现在我们强调世界意义,我也同意刚才几位老师讲的,“一带一路”他已经具有了所谓人类理想,具有家国情怀,他的利益非常高远,对于这样一个倡议的认识,对我们国家世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Read more

迟到的出清


  我们确实没有想到,2017年年初以来的金融监管如此之严厉,上升的高度如此之高,影响如此之大。

  抚今追昔,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近十年。审视过去,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就仿佛身处四季如春的温室大棚——经济周期被人为熨平,但人为修正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都是有代价的,就像大棚需要不断的施肥耗电那般,我们也消耗货币宽松与财政扩张对其不断的滋养。其间偶有迟疑、停顿,但终是不舍、不忍及不敢走出温室,黄粱美梦终有一醒,秋去冬来终需直面,主动的进入冬天就等于主动的迎向了春天,唯有瑞雪才可兆丰年,唯有彻底的出清才可带来轻装上路。

  2017年,我们已经看到经济走出温室的...

Read more

透过公报看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可期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把握下一年经济走向的最重要的风向标,在当前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寻找中国经济新方位显得更为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对当前以及未来的形势有充分的把握。从这次会议来看,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有以下几个重点:

  第一,经济缓中趋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有好,质量和效益提升。该判断意味着中央认为GDP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短期内难以出现大的下跌,维持L型增长。GDP增长目标或将进一步被淡化,政策重心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供给侧改革倾斜。根据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

Read more

2017年股市可以适度乐观


 

  微观见闻和感受

  在讲股市投资机会之前,我想先分享几个今年的微观的见闻和感受。

  今年3月份传统开工旺季时,我们周期研究员到山西调研煤矿开工情况,发现小产能企业大量关闭,大产能企业开始比较严格执行供给侧改革任务,有市场自发出清的成份在里面,但行政力量肯定是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当时动力煤的价格相对15年底已经涨了20%,当时我们就在考虑,这种行政力量对市场出清的加速会不会矫枉过正。

  今年5月,我们又去调研了煤炭最主要的下游行业钢铁厂,当时唐山正准备园博会,钢厂基本全部停产,整个河北高炉开工降到过去十年最低水平。而我们知道,河北的钢铁产量占全国25%,新增产...

Read more

6.5%的底线目标还要不要保?


 

  一、6.5%目标要不要保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上半年经济企稳,主要因前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发酵。2015年下半年来,稳增长力度明显加码。一是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发行专项建设债、各级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基建累计投资增速平稳下行,2016年年初开始持续反弹,在6月达到20.31%,创14个月新高。二是房地产多环节松绑,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等,叠加实体缺少高收益资产,资金向供给相对短缺的一线地产配置。房价上涨后又带动恐慌性和投机性需求,房地产销售量价齐升,传导至投资端,商品房高库存压力下地产投资逆势扩张,1-4月累计增速高达7.2%,远超去年全年的1%...

Read more

有必要启动超常规财政政策吗?


  今年上半年经济企稳,主要因前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发酵。一是自2016年初开始基建投资持续反弹,在6月达到20.31%,创14个月新高。二是房地产多环节松绑,房地产销售量价齐升。然而,这两个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下半年都面临放缓压力。

  基建投资方面,最主要风险在于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财政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基建投资大规模资金需求,而PPP项目尽管在加速落地,但绝对规模不大,难以替代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的影响。房地产方面,房价快速上涨积累风险,地产调控政策趋严,从9月高频数据看销售出现回落,“金九银十”可能难出现。由于滞后效应叠加去年低基数,今年地产投资有望维持5%左右的...

Read more

经济低增长态势下投资应该关注哪些产业?


  我今天将从三方面,把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基本判断、政策上的选择,特别是对一二级市场的影响给大家梳理清楚,最后重点谈一谈在一二级市场产业和二级市场上投资的一些基本思路。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我这里从短期和中长期给出一些判断。

  第一个,我们短期的宏观经济,应该说还是处于低位均衡状态,这种低位均衡,基本符合预期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一二级市场投资的基本思路,也许我们对于未来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还要保持一个相对冷静和谨慎的态度。

  现在的综合判断是我国经济运行呈L型。学术界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是L型,L型在哪里?我们今天是在L型的底下还是L型的竖杠杆上,取决于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