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祎彪

做人真难,真难顺眼低眉。
奉命读书
老板带回几本《自动自发》,谓众人曰:读之,可振聋发聩,增益所不能。
不敢怠慢,奉命拜读之。
书看完了,还加了些或肯定或商榷或调侃的眉批。其实,在没看之前,已经大概猜到了书中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在看的过程中,时时会“预测”下文的内容,发现预测准确率不低。
不错,书中的道理,很多都似曾相识,但几乎是无意识地问了自己一句话以后,我却沉默良久,然后收起初读时的散漫心态,“逐行扫描”。我是这样问自己的——“善言至理,有多少已俯身躬行?” 掌嘴,掉什么书袋子!其实说白了就是—&mda...
关于广告的解读问题
后广告时代:创意已死?
编者按:
上世纪末,国际广告公司进入中国,给懵懂中的中国广告业带来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作业方法。不过其带来的真正影响,却更多的是让中国的广告人见识到了广告大师们的伟大创意,曾几何时,中国广告人人手一本《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梦想着下一个伟大的创意就出自己手,一时间,做创意成了做广告的代名词,创意人风光无比,以为只有自己这一类才配享“广告人”这一称谓。
20年以后,经过实践,中国广告人逐渐成熟,本土广告公司日益壮大,同时中国媒体环境也日趋复杂,广告传播的模式和创意大师们所处时代相比已经相去甚远。越来越多的广告人发现,只做创意不行了,或者说广告商业行为是否成功,已经不...
东方船井冈山演义
——东方船十二周年志庆暨首届[五年梦想]开坛仪式之演义版
楔子
词曰:
井冈盛事空前,历历而今犹在目。少壮风流,巾帼英飒,欢欣鼓舞。
开坛酒香,放喉歌劲,新知如故。忙攒雪嬉逐,把酒言欢,浑忘却、惊魂路。
漫说粤赣逐鹿,也曾经、江湖独步;一十二年,沧桑谁数?
检点豪情,收拾胆气,情倾醇酒,梦映红烛。
待强楫搏浪,长风万里,沧流直入!
——井冈纪事·调寄《水龙吟...
关于品牌人性化的论题
关于品牌建设与管理,现在各种理论、流派纷呈,很多不同的说辞。国外舶来的理论被或生吞或肢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症”,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所适从。
有没有一种品牌建设与管理手段、一种理论和方法体系,既便于中国本土企业主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理解与掌握,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检视各种不同品类的成功品牌,它们似乎都具有“人”的个性和气质,带有强烈的人性化色彩、人性化特征,可以据以描摹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
虽然说目前所见的专业书籍或个别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对于“品牌人性化”...
欲说还休话广告
不管了,个人观点,姑妄言之。
主要是自己整理一下思路,如果对别人也有所启发,那就要念句阿迷脱佛了。
算一算,做一个所谓的广告人时间虽不长,可也不算短了。头上戴着“广告人”的大帽子,却不是十分硬气。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好多知识盲区盲点、因缺乏可资判断的标准而对自己提出的方案多有质疑……等等,掣肘处许多,痛苦。
刚接触广告的时候,啥都新鲜,冷不丁见到一个好创意、听到一个好说法、了解了一种没有见识过的理论或方法都如获至宝,反复咂摸玩味,以为又能有所长进了,以为...
随大流,以另类的姿态
大创意被捧到至客户面前,又一番口...
广告人:谁动了你的爱情?
阳春三月,一土一洋两个情人节的尾灯儿还能望得见影儿,而春意益显,正是谈情说爱的好时候。可据说有一批人却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情况相当棘手,以至于我们亲爱的编辑们特辟版面、广发英雄帖,就此状况发起讨论,以求解决之道;或是聊当借给有同遇同感者一个肩膀或一方手帕(现在好像纸巾比较普遍),让他(她)们或愤慨或悲壮或哀婉地发一发牢骚、吐一吐苦水、流一流眼泪……真是用心良苦!
我虽然也是个半新不旧的广告人,却觉得事情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至少我自己还没有觉得做一个广告人有什么地方影响到我做和爱相关的事儿。所以,胡说几句,算作探讨——
&nb...
喻事胡言——我看平庸广告
喻事胡言
——我看平庸广告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经营小本生意,卖剪刀。张三的剪刀质量不错,而且十里八村只有张三一个人卖剪刀。张三只要推着小车,每到一个村子,吆喝一声:“剪刀的卖~~”。父老乡亲便蜂拥而来,争相选购。
张三同村李四见张三靠卖剪刀挣下了三间大瓦房,还娶了个漂亮媳妇,心里痒痒的,于是也卖起了剪刀。为了和张三争,李四首先玩价格战,卖得比张三的便宜,薄利多销。在吆喝方面,李四也有一套。他不光喊:“剪刀的卖~~”。他这么喊:“哎~~剪刀的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