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祎彪

处世不易,不易肥心痩骨;
做人真难,真难顺眼低眉。

乡关何处


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

——余秋雨

 

“应怜暌阔,归去同门问何乡”。这是在论坛玩对联时,应对所作的一句下联。什么时候写的忘记了,却依稀记得当时心境,确是想家了的。而句中所写,俱是实情。

上学的时候以及工作之后回家探亲,偶遇乡人,每每隔远注目,先是脸上泛笑,表示“我似乎认得你”;待走得近了便上下审视,不敢贸然招呼,要等我叫出“某伯某叔”或“某姑某婶”之后,才讶然而应:“这不是谁谁家的那个谁谁嘛?!啥...

Read more

乱弹“偷闲”


编辑大人告知:本期话题是关于广告人的偷闲——业余生活的。

收到稿约之后,一时间有点犯迷糊:我的“业余”有“生活”吗?一周工作六天,貌似总是很忙,动辄加班加到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在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还稿债。如此一来,睡眠时间难免受到侵占,于是到了周末,最亲的就是枕头了,把周日当成了睡眠日,且周而复始。

外人看来,广告人是一群个性恐怖、行为出位的鸟人啊,“私生活”不至如此乏味吧?除了整日和睡虫厮混,难道就没有点儿别的?仔细一想,好像还是有一些的,但都是只鳞片羽,乏善可陈,参考价值有限,当不得诸位...

Read more

困兽犹斗的烟草广告


我想没有哪一品类品牌的广告像烟草广告这样受到如此多的“关照”,如果严格依照相关法规来衡量,现在电视上所有的烟草广告都是违规操作。各烟草企业借鸡生蛋,绞尽脑汁以不同的面目在电视上露脸儿,隔靴搔痒,困兽犹斗。

因为是借鸡生蛋,所以电视上播出的烟草广告,除了品牌名称以外,决少包含产品相关信息,烟草广告可以说是最纯粹的“品牌形象”广告。而另一方面,因为烟草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物理属性并非传播的必要元素。烟草广告更多的是通过传达某种观念,藉以培养品牌的某种“气质”,某种“品相”。

烟草是一种...

Read more

无能的力量


  0.26秒目睹之怪现状
  在GOOGLE输入“广告 抄袭”两个关键词,一点回车键,用时0.26 秒,搜索结果:2000000个相关网页。2000000,只是一个表面化的数字,这个数字背后,有多少平面影视甚至策划营销的同行们,还在乐抄不疲?
  
  看一看内容,很多关注广告行业的,或者业内人士在那里相互揭短,或是一些看不过眼的知情人士,在那里作痛心疾首状。而这其中,骂抄袭现象骂得最凶、最头头是道,骂得入髀入理的该是些个什么人?
  还不是做广告的!甚至本身就是一线创作人员,不然怎么能骂得如此知根知底,骂得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对于铺...

Read more

本土广告公司:让我们先谈谈“本土化”


  

  洋公司挟其船坚炮力之势,喊着本土化的鸟语口号,即将对本土大举进攻。本土公司虽然占地利人和,在预谋已久、来势汹汹的洋公司面前,也不免有了些英雄气短、人人自危的意味。与洋公司提出本土化的口号相对,本土公司也高擎起“国际化”的大旗。洋公司喊“本土化”,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而我们喊“国际化”,就多少有点自壮声威的味道了。不搞清楚所“化”何来,还化个屁哈,早晚化石。

  “国际化”,“化”什么?怎么“化”?理念...

Read more

策略是个屁?放屁!


 

有一种论调,说“策略是个屁”,语含不屑。

一些业界知名人士也持这种论调招摇过市,不但说,还著之竹帛。

不敢苟同,撇一记板砖先。

 

我觉得,敢说这个话的,如果不是精通策略、看透策略、把握策略于股掌之间的高人,那就是个二杆子,是个妄人。

道理很简单,真正达到以“无招之招”制人这一武学境界的人,才敢说招数是个屁。不然的话,还是先规规矩矩练好童子功吧。否则跳出来光说不练,没准儿遇到那不信邪的,一记老拳过来,估计到时连北都找不到了。

没事儿别总给牙医添乱。

 

蔑视策略,无非是在变相地强调执...

Read more

“恶俗”广告之辩


  近日众同事偶然谈论起所谓“恶俗”广告的话题,并为公司创作的两条广告片名列某一版本的“十大恶俗榜”而耿耿于怀。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广告人,自恋一点说,广告就象是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听见自己千辛万苦拉扯大的孩子被人骂,心里边自然不爽。而且,骂我们孩子“恶俗”的人,又是以极其“恶俗”的“十大XX”的方式运用其话语权,这一点首先就让人瞧不上眼——你揭别人短没关系,你自己别有同样的短儿啊。当然,君子和而不同,大家索性坐下来理论一番也未尝不可。

  ...

Read more

关于廣告公司发展的一些浅见


在广告界,深圳与广州两地相比,深圳多以个人品牌成名立万儿的设计室工作室,单打独斗声名赫赫,但是出类拔萃有规模的大型广告公司却是名不见经传,鲜有可称道者;而在广州来说,有一定江湖地位的广告公司却不少见,而那些具有个人品牌价值的人物,也多为这些公司系数网罗殆尽,成为其中骨干。在深圳的那些“独行侠”式的以个人品牌为支撑的设计室工作室,虽然也有其生存空间,但在面对高端客户的时候纷纷落马,即使技艺绝伦也不受财大气粗的客户待见;而在广州“帮派”式的广告公司,除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或经营有独到之法的以外,多数也是举步维艰,涉及到高端客户,最终能拿下来的,...

Read more

比,或者不比,这是个问题


一提起比稿,平时一干牛皮烘烘的广告人就像那霜打的茄子——立马见蔫儿,脸上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神情为之一凛,少有扬眉吐气者。

为啥呢?——掐指算来,谁没有几笔窝心帐啊!

 

从客户的角度来说,“货比三家”,合情合理,“择优而用”,无可厚非。可凡事要讲个章法,论个规矩不是?章法就是程序,规矩就是标准。无章法无规矩,比来比去,劳民伤财,比到最后难免客户伤心,广告公司流泪。

 

有些客户老大动辄广发英雄帖,号令江湖大比稿。各路英雄摩拳擦掌各逞其能,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大举投入,...

Read more

中国中小企业:且慢谈广告


做企业难,创建品牌难上加难。

作为广告公司,为企业在营销与广告传播,在创建品牌的道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提供有策略支撑的、更具实效的、更加贴心的服务,是一个广告公司应尽的本分。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有多少广告公司,踏踏实实,心无旁骛,恪守本分?又有多少企业真正认清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所需?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在企业经营,尤其是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步调明晰,越走越自信?

 

在“品牌”大旗的指引下,多少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和大量人力物力,以为越来越接近“品牌”,可结果却是劳民伤财,难以为继?在“专业”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