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汤耀国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常务副主编

地理信息市场要治本


 
    据了解,今年,有关部门将在此前基础上,继续开展对地理信息市场的检查和案件查处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

    地图在古代被尊为不可予人的“国之神器”,地理信息今天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数据的地位仍然极端重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严肃的政治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

Read more

自贡探索城乡统筹潜力


“小马拉小车”的试点表明,缩小城乡差距的短期取决于魄力,长期取决于发展水平

 
 
同样是统筹城乡试点,重庆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被称为“大马拉大车”、成都以大城市带动小农村,被称为“大马拉小车”,而在两地中间偏南的自贡市,则是典型的“小城市”带小农村,即“小马拉小车”。
相较而言,放眼全国,自贡遇到的困难与破解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试点一年多来,自贡尝试以“动车组”机制发挥自身潜力;将土地、社保、户籍、行政管理等改...

Read more

社保立法推动社会转型


     社会保险法草案日前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此前,推进这一重要法律主要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自金融海啸开始以后,这一法律又增加了新的意味,正如有学者所言,以“重建社会跨过经济的大坎”。
    作为一部社会领域大法,社会保险法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即已提上日程,其时也正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速之时。这十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助推经济改革得以较顺利前行。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奇迹背后也有不足之处。突出一点是拉动经济三...

Read more

探寻人的解放新空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拨开记忆之弦,讲述各自的故事。这些各不相同故事的背后,都朝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目标。
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中国经济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另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外在物质性成就的取得过程与目标,最终仍然是为了人本身。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丁元竹认为,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为我们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提供了较过去好得多的条件,但我们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重要内涵之一,是推动高标准的心灵建设。


不断发现新的发展空间
从法律意义上而言,人的解放可表现为权利的扩张。法学...

Read more

中央党校:思想解放阵地探营


 

 
没几个人还在使用略带神秘的“1070信箱”,它是大有庄100号,从游人如织的颐和园北边走过去,一块刻有“中共中央党校”的巨石便赫然在目。
西山与园林相抱,使这里成为一片难得的清凉之地,比北京市区温度经常要低一两度,进门前还有一条百来米长的林荫道,隔离着外界的喧嚣。
它依然森严,外人欲要探访,在提前确定接待者后,须经传达室、大门警卫、守楼警卫多道查证关口。它的停车场、大门旁、校园内,根据不同标准,趴着挂有全国各地车牌的车辆。
无疑,它代表正统,属于主流,但又颇为特殊,在外人看来,似乎还有些难以接近...

Read more

把握改革缘起——专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把握改革缘起

  改革的缘起,应回溯至两年过渡期乃至整个新中国前一阶段

  今年年初,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曾指出,“在对改革开放的系统回顾总结中,不可避免要牵涉到改革之前的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的缘起”,“不说清楚以前,就说不清楚以后”。日前,她再次接受本刊专访,详解其间脉络趋势。

 

  1976-1978是向三中全会过渡的时期

  邓小平在1979年曾说过:“粉碎‘四人帮’以后三年的前两年,做了许多工作,没有那两年的准备,三...

Read more

1978:从政治民主起步——专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


1978:从政治民主起步

  专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

  30年前的改革开放,从一次恢复和发扬了党的民主传统的会议起步

  “历史转折发生在那个时候,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或迟或早总要发生。”作为那场大转折的亲历者和研究者,19 78年底,朱佳木在京西宾馆住了45天,“时间虽长,却感到过得很快。”因为,“会议气氛热烈、活泼,真正做到了代表们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几乎天天都有好消息”。

  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的变化,无不可以追溯至1978年12月那短短5天的会议。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Read more

总设计师解码"神七"


“神七”发射前夕专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

  本以为这位总设计师会忙得焦头烂额,紧张得化不开。 


  离“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不到半个月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约见的周建平,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解释很简单,“工作做到位了,就不会担心。”

  “我有充分的信心,它会出色地完成任务。”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如是说。淡淡的语气里,透着一股深深的自信。

  51岁的他,完整参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16年,直至今日位居“掌门”...

Read more

三峡工程及移民大事记


三峡工程及移民大事记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

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

19701226日,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先行建设。

1984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的低坝方案。

1989年,...

Read more

库区人地矛盾突出


库区人地矛盾突出

山高坡陡,人多地少,是库区农村的“通病”

 

失去了,变少了,更显可贵了。三峡库区移民对于土地,爱得深沉,痛得彻心。

谈起当年“一碗土、一碗饭”的菜子坝,奉节县原堰沟村的村民们一个个神采飞扬,那一百多亩良田,是数百人的富足之源。五年前三峡工程135米蓄水时,它们沉到了江下。

而今,原堰沟村五社、现袁梁村十三社150人,总共只有不到5亩地。只能另找出路了,如果找得到的话。“年轻还可以去打工,我们就没办法罗。”56岁的冉启云说。

整个三峡库区的情形并非都如此极端,但人多地少的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