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须放歌 林竹伴舞溪和声
——宋代张耒《夏日歌》品读
中条山客
张耒先生(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出身官宦世家。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其父定居淮安。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宋神宗熙宁六年,考中进士,历任临淮主簿。元佑元年,通过制科考试(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招考),授著作郎、秘书丞、史馆检讨。宋哲宗绍圣初年,授直龙图阁学士、曾经担任润州(今镇江)太守。宋徽宗初,拜太常少卿,列入元佑党籍,数遭贬谪,晚年卜居陈州(今河南省周口),自称宛丘先生。政和四年(1114年),张耒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张耒先生与苏轼兄弟交往颇深,成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多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其诗学白居易、张籍,诗风平易舒坦,不尚雕琢,粗疏草率。读起来相对比较欢快。其诗作晚岁更加平淡。
张耒为官清廉,他本想凭着他那微薄的俸禄养其亲小,然厄运频频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愈加困窘。
作为文人,张耒的夏日歌与“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相径庭,更多的是官宦的夏天的生活写照。不过,因生活窘迫,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怜悯。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张耒创作的夏日歌,有各种类型,即有七律,也有七绝;即有五律,也有五绝。我在这里选辑了部分作品,与各位同好共欣赏。
夏日昼长,寻幽放歌,让山泉合唱,林竹共舞,野鸟共鸣。
读优美诗句,渡清凉夏日。
——山客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于中条山风口村(平陆张店镇)
七律其一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今译】
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浑浑噩噩混过这一生。
七律其二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养拙久拚藏姓氏,致身安事巧文章。汉庭卿相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今译】
走在雨后微凉的枣树林幽静的小径或者瓜畦上,穿着白布衫,戴着遮荫的乌纱帽,着装像个不伦不类的农人。路边幽静的花朵为了躲避烈日已经收敛花瓣,经雨的树林更加绿翠,似乎树叶都函着风、沁着香。为了养拙把姓名都隐藏了起来,安身立命还要依靠好文章。朝廷里面的高官大员都才高智广,我没有遇到,得不到提携,只好做个白发郎喽。
七律其三
诗书老去信无功,偷得闲宫许养慵。山影当庭初转日,水声穿竹自来风。晚催萱蕊昏还敛,日射榴房午更红。览物赋诗成底事,萧萧双鬓欲衰翁。
【今译】
读了一辈子书却没有任何功绩,只好谋个闲散的职位安抚自己懒散的秉性。太阳西斜,山影遮住了厅堂,山溪的流水声穿过竹林,似乎带来了习习凉风。傍晚时分萱草花竞相绽放,太阳照射在石榴树上,夏日的石榴花更加红艳。览物赋诗成了日课,两鬓斑白,渐渐老去。
夏日七绝一
蕲簟纱厨与夏宜,法曹腰腹大何为。重云到地翻盆雨,却是幽人稳睡时。
夏日七绝二
野水弯环夏木森,清蝉晚噪碧云深。扁舟两桨谁家子,万里江湖此日心。
夏日七绝三
千蛙鸣噪污池水,万蚁奔驰一腐虫。得丧世间能几许,冥冥高处有飞鸿。
夏日七绝四
女几山前官舍清,遶堂鸣涧夜泠泠。应埃别后何由见,檐雨三更起坐听。
夏日五律一
蚓壤排晴圃,蜗涎印雨阶。花须娇带粉,树角老封苔。问字病多忘,过邻慵却回。晚凉还盥栉,对竹引清杯。
夏日五律二
种药幽人事,还披木草经。出川抛旧翠,过雨有新青。术受壶中秘,方传肘后灵。不辞勤服饵,为变发星星。
夏日五律三
养拙贫无事,深幽乐更真。檐巢偷哺子,树啄巧藏身。窃果莺知主,移居蚁过邻。老夫朝食美,荐俎有溪鳞。
夏日五律四
夜色川原合,秋声草木催。星辰随地阔,河汉写山来。栖鹤凉先警,饥乌夕未回。高楼对斜月。高楼对斜月,鸣笛正清哀。
夏日五律五
陶令抛官易,庞公去隐深。由来浮世事,可见昔人心。卜筑闲多思,奔驰病不禁。檐楹来燕雀,鸾鹤自山林。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