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健康】
长夏健脾不生病
中条山客
华夏传统医学将一年划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讲究因时而动。“一年五季”对应不同脏腑: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
长夏并非准确的季节,大约是从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开始,到三伏天结束。那是一年中最潮湿闷热之季。
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说法,长夏和脾对应,长夏为土,脾也为土。土生万物,脾化万物。
脾居五脏之中,寄旺四时之内,五味藏之而滋长,五神因之而彰著,四肢百骸,赖之而运动也。
人若饮食不节,劳倦过甚,则脾气易受伤。
从医学上讲,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食若过饱,则气脉不通畅,令心塞闭;食若过少,则身赢心悬,意虑不固。
食秽浊不洁之物,则心识昏迷,坐卧不安;食不宜、不和季节之物,使得身体违和,而引发宿疾、痼疾等。
食必以时,饮必以节,不饱不饥为上。人能饮食如是,不惟脾胃清纯,而五脏六腑,亦调和矣。
人之饮食入口,由胃脘入于胃中,其滋味渗入五脏,其质人于小肠乃化之。至小肠下口,始分清浊,浊者为渣滓,入于大肠;清者为津液,入于膀胱,乃津液之府也。至膀胱又分清浊,浊者入于溺中;清者入于胆,胆引入于脾,散于五脏,为涎,为唾,为涕,为泪,为汗,其滋味渗入五脏,乃成五汗,同归于脾,脾和乃化血,复归于脏腑也。
所以,古人总结:脾土旺能生万物,脾衰则生百病。
长夏脾最虚,脾虚百病生,精气神差,慵懒无力,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不想活动。
脾脏出了问题,有两种表现:一是脾实,一是脾虚。
脾实多因湿热困脾或瘀血停滞而发病。《脉经》卷二:“脾实也,若肠中伏伏如坚状,大便难。”又云:“脾实,……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圣济总录》卷四十四:“脾脏盛实则生热,热气熏蒸则令人舌本肿胀,语言蹇涩,腹胁坚硬,四肢不举,身体沉重,面目焦黄,不得安卧,而唇干口燥也。” 蛊胀,易饥,口唇生疮,口糜,舌苔黄厚等。
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
上医云: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防病胜于治病,养脾健脾正当夏。脾怕三件事,一湿二寒三热。
养脾除湿食青梅。脾在五味中对应酸,青梅味酸,又是时令水果,吃青梅养脾是最简单的方式。用乌梅和甘草、山楂、冰糖煮水,也就是所谓的“酸梅汤”。芒种节气喝酸梅汤,也有消暑之效,能解外热,也可健脾养胃。类似酸味食材,还包含了苹果、柠檬、番茄、芒果、猕猴桃等。
养脾运化脏腑。通过合理的慢动作,起到运化脏腑诸气的作用。单膝跪于地,另一只脚努力向前平伸,两臂前后张开,以向后拉伸为主。双臂在拉伸时,可起到相互掣肘的作用,从而促进肝经的拉伸,疏泄毒素,而单膝跪地和一腿前伸,主要是促进胆经排毒。肝胆为木,脾为土,此种方式正是利用木克土的方式,达到祛湿健脾的效果。
养脾睡好眠足,尤其是睡午觉。由于阳气流失多,睡午觉有补足阳气之效,脾阳足,也就不虚,睡午觉也是缓解由外热内寒引起的困倦无力、精神萎靡等症状的有效方式。
健脾需要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如瑜伽、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
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也有助于养脾。
合理饮食是养脾的关键,要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证消化通畅和排便正常。
经常双手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内向外逐渐扩散,按摩三至五分钟后再由外向内进行按摩。按摩可以调理脾胃、通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健脾主益胃,除湿主清热,脾健运则湿难停滞。
除湿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二是指某些能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等)。除湿就是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提高免疫力)的过程。
茯苓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利水除湿,有利尿、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同时它能激活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并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平时不妨泡些茯苓水喝。
健脾除湿应多食小米、小豆、绿豆和鲫鱼等五谷杂粮,夏天最宜吃流食。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赤小豆、绿豆,能通气、健脾胃;鲫鱼甘鲜美味,有健脾、补虚的功能。三者合之,共奏健脾去湿、利湿消肿之效。此外还有金针菜,薏米,莴笋,扁豆,冬瓜、苦瓜、丝瓜等。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1、不要久居潮湿之地,尽量不要到外面潮湿的地方劳作。2、湿气大、阴雨天时不要常开窗,但最好仍进行通风,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3、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4、忌生冷食物,以免引致脾虚。
夏天胃口差,多食用芝麻油、麻酱等物。芝麻油味甘,性凉。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于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溃疡等。
冬吃萝卜夏食姜,其实夏天也可以吃萝卜。白萝卜味辛甘,性凉。有宽中下气,消食化痰之功。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等。生姜味辛,性温。有温中止呕之功。用于胃疼腹痛、呕吐等。
适当食用大蒜。大蒜味辛,性温。有醒脾、健胃、消积、杀虫之功。用于泄泻,痢疾,食积,虫积等病。
事实上,只要不那么忌口,各种食物、水果蔬菜都可以吃些,对我们的身体都是有益的。
当然,如果脾胃问题比较严重,还是尽快去正规医院看医生。
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陕州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