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分高低,但人格有平等,学会尊重,是管理者要学到的基本课。管理也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会对着你笑,你面目狰狞,它也会面目狰狞。我们眼里员工的样子,又何尝不是员工眼里我们的样子?
我的一位高管朋友在一天早上给我发了一段话,这段话被很多人引用过,是这么说的:每天给他一块钱,只要有一天不给他就会记恨你,每天给他一巴掌,只要有一天不给他就会感激你。我想他想给我表达的是一种管理方法,我没回复他,但我有自己的看法: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必须明白一件事,你所作所为都有自己的性格烙印,看着是有道理的管理方式,放在一个性格强势的人身上管用,放在一个事事讲道理的人身上只能被反感,这就是管理中的学问。你有自己的性格,你就按照你擅长的方式去管理,有些东西可以学习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你决策的依据。管理的前提是,先认识自己,在管理他人,认识自己又是管理自己的一种方式,你连自己都管不好,又怎么可能管的好别人?
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少了尊重,所有的管理都是失败的管理,尊重个性,遵循人性,毕竟你是在跟人在打交道。
2018年,工作的间隙,我狠狠追过一部电视剧《猎毒人》。对于娱乐,我一向的看法是:任何一部电视剧(泡沫剧除外),都是一部生活剧,在剧中,我们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带着眼睛去看,带着心去感悟,思考,总结,联想,你会发现,这就是生活,也是我们身处职场的现状,而我们想要的,就是一句感慨:不求被人帮助,但愿不被算计。在整部电视剧里,每个人都在算计,都在想赢了对方,最后你会发现谁都没赢,如果一定有赢家,那也只是吕云鹏,在剧中的吕云鹏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一心复仇的无脑分子,慢慢接触毒品,伪装毒贩,成为厨子,一遍遍的超越自己的身份,认知...这种超越,赢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而我想告诉你的:你要赢的不是对手,而是做那个跟自己赛跑的人。娱乐这件事并不单纯,在我看来,所以某些时候,娱乐是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智商充点值。
在《猎毒人》的45集中,作为吴家线人的阿香与已经中风的楚天南有过对话,实际上还不是对话,而是阿香在说,楚天南在听,阿香是这么说的:
“会长你不用这么看着我,这么多年,你看错的人,可不止我一个。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多疑,又自傲,在你眼里,你不相信任何人是绝对忠诚的,你都看不见忠诚,怎么分得清背叛,但是你又自傲的觉得,你可以掌控这一切,利用他们来平衡楚门的势力,这才导致出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你就等着看吧,亲眼看看,楚门是怎样分崩离析的。”
如果放在身强力壮和活蹦乱跳的楚天南时代,我相信阿香绝对不敢这么怼他,可惜,此时的楚天南有心也无力。楚天南是个非常聪明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成功者,如果你对局部熟悉,可曾记得我写过的一句话:成功的副作用就是自负,可惜很多人身处其中不知道。
楚天南最大的问题,他不信任何人,也怀疑任何人。而在这样强势的环境下,“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 ”立即凸显,你压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
还有一点,对于阿香这个人,我们想当然的以为,阿香就是吕云飞留下的线人中的一个,但最后当她拿起电话,打给吴家吴新河的时候,你才突然醒悟,原来我们都搞错了。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当吕云鹏和江伊楠去营救李末的时候,眼看就要被印塔干死了,但谁会想到,在印塔的身边还有吕云飞的线人——多猜。当多猜枪响,印塔哥就回去领盒饭了。很多时候,我们能猜中开头却未必猜的中结局。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事不到最后,你不会知道鹿死谁手?
按照管理学的说法,楚天南是楚门的管理者,但是,管理学这几十年来其实一直都没有任何大的发展。楚天南以为自己掌控一切,索性来鸡汤都懒得发,不过说实话,在楚天南没有中风之前,他确实可以掌控楚门。而在某些时候,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现象:当公司或者组织的老大开始在组织的微信群中发各种鸡汤的时候,意味着组织的管理已经出现问题了,至少对老大来讲,他已经束手无策了,只能用看似励志的鸡汤来温暖人心。
很多管理者就犯了跟楚天南相同的错误,你以为他只是你的员工,你和他是对立面,那就真的错了。企业与员工,老板与员工之间都是互相成全,互相助力对方成功的,这是大前提。虽然理想是你的,员工就是实现你理想的工具,但工具也有被尊重的基本需求,这个社会,马洛斯的生存需求已经不是问题,只要不懒,他就能活下去,而接下来的需求,你要考虑怎么满足?最新的大数据报告也是如此:社交、综合视频及短视频领域用户规模位居前三,音频及新闻资讯紧跟其后,我们能明显的感知到,人的精神需求在逐年的增加。所以,某种程度上,别总是认为你在赏给员工一口饭,今天的员工,除非特别不靠谱,在哪里都能吃到一口饭。
有些老板或者管理者,总觉得自己身居高位,对员工对下属动辄训斥,一副掌控全局的样子,明面上你掌控了全局,却忘记了最基本的,这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身居高位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高处不胜寒”,你得照顾到方方面面。可能因为你无心的一句话,就伤害到一个人。
你有以为你有很多人,却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心帮你成功的,有多少是来看你笑话的。你觉得你很难信任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话。或许你提供了工作机会和相对不错的薪水,但员工也在兢兢业业的助您成功。你越不信任,就越来越会有员工进入无序状态和不作为状态,因为员工越努力,就越有可能出错,进而被训斥。如果赞美和肯定没有,看到的只是放大镜背后的错误,长此以往,还真是离失败不远,靠一己之力让企业成功,不是没有,我相信这样的企业也不会做的特别大。
也别总是一副“群众里面有坏人”、“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嘴脸。如果管理做成了“总有刁民想害朕”嘴脸,你几乎很难成功。势必记住一句话,虽然你是老板是管理者,但你也要追求团队的成功,失败的团队中没有成功者,成功的团队中没有失败者!
还有一种现象是,是关于沟通方式的。作为管理者必须谨记,别拿起电话就指责。好好说话,会比指责更有效。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很有理想也不缺理想。更别谈那些稍微有点钱的“成功者”。在我的生活中,我能时常碰到这样的“成功者”,真正的“成功者”,低调,有内涵,能照顾到每个人,而不是所谓的“势利眼”,因为对他而言,没必要势利眼,他清楚,能聚集到一起的,一定是有求于他,而他在说不定的某个时间也有求于人,人有真有假,他能做的就是静看这个世界,能分辨出谁是真为他好,谁只是说说而已。
任何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人,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的相遇,有些是讨债,更多是来帮你的,我在局部中说过一个观点:千万别把来帮你的干到自己的对立面。我信大部分的职场人,在入职一家企业之前都是满怀信心激情满满的想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为企业也为自己挣得一份名分,但最终你会发现,世界上的企业这么多,能入500强的乃至全球知名的寥寥无几,在有限的认知里,掰着指头就能算的过来。这是怎么了?不是你的员工不努力,你的职业经理人们不努力,是某些“成功者”太缺乏魅力,魅力与人格有息息相关,人格是个综合品质,用一个词是“靠谱”。靠谱与否,是朝夕相处的结果。
在我的生活,我经常能看到事情是:对方拿起电话,上来就就苛责对方。所以,我总是想,谁都不欠你,总拿一副谁都欠你的嘴脸,冷的只是人心。人家是来帮你做事情的,也是想把事情做好的,这是一个基本认知,如果仅仅只是领一份工资,我相信,没人会选择这家企业(当然,也有可能是看在钱的份上,但我相信一点,能成百年企业的太少了,稍有常识还明白事理的员工很清楚,他不仅仅是给你干,还是给自己干,没有白走的路,他的这份工作会体现在自己的简历里),介于这一点,我愿意相信。
有些人,总是在标榜尊重与理想,但我发现,有些尊重与理想,仅仅只是嘴巴上讲出来教育他人的,对于“尊重”这个词,自己都还没想明白,终于此,就感觉,这人也挺失败,对于这样的人,我连可怜这个词都不想用。或许你真赚了很多钱,那算是实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不上,在我看来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也别总是跟我理论!
我必须明确和确认的是:当全世界都在讨好年轻人,而你还在一副他就是给你打工来领你工资的嘴脸,我信最终没人会死心塌地跟着你,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因为某个人,而是他所带领的团队。
老范曾经曾经在局部发表过一篇文章,是说外行领导内行这件事,老范说:遇到外行领导内行,要么你把自己变得更强,要么让自己遇到更好的团队。这就跟爱情一样,不爱我,放了我。团队也一样,有尊重有理想,要干就踏实一点,沉下心来好好干,要不干,那就趁早说明,或许双方也算是个解脱。每个人都在努力解决问题,每个人人都在努力工作。基本的尊重是常识,苛责这件事,不是因为他领了你的工资你就觉得他好像整个人都卖给你了,这是常识税跟智商税还没太大关系。敬畏常识,比所谓的高人指点要靠谱很多。
也可能因为职业身份的缘故,我总是与各种高层打交道,我发现一个现象,凡是做的特别优秀的企业,其管理者很少去直接拒绝一个人,即便是拒绝,也是和颜悦色的拒绝,事后想来,人家其实是在拒绝你,而你似乎也能想明白,为什么人家会拒绝你,这就是高明的管理者。因为他给足了你面子,至少让你不那么难堪。
所以,在这一篇,我想告诉我们的管理同行,尊重,比什么都重要。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当你少了尊重,你会发现,你所有的方法方式,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