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这算不上新名词,简单可以理解为线上的淘客盈利模式,也可以看作拼多多崛起的支点,但不能细究,为什么不能细究,跟时代跟趋势有很大关系,就像我说过的,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怪你不够幸运。成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下面来聊“社群经济”。“社群”这两年有烂大街的趋势。无论懂于不懂,只要跟新零售新经济挂钩,就一定要提到“社群”概念。不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也不好意思站台上夸夸其谈。但,真的很懂吗?真的知道怎样落地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懵懂无知的状态。
前几天我在写字楼楼下的邻几便利店里消费了一次,这是第二次进去消费。这次消费给我的印象很深:
1、店员会主动推销“扫码”这个动作,为了吸引用户“扫码”,店方指定了规则了,只要扫码无论你购买任何东西都会有便宜5块钱;
2、“扫码”扫出来相当于成为邻几的会员,用户无需关注公众号,只需填写自己的姓名就自动成为了邻几会员,而邻几会出现在微信的“卡包”里面,以500积分的形式进行体现;
3、用户在付款时,先在卡包里面进行消费,再付剩余部分消费款。
大家注意一下,在这个“运营”动作中,邻几给了用户充分的理由:a、无需关注;b、无需下载(下载这个动作对用户的伤害是很大的,至少在产品设计或者运营设计的便捷性上有背于人性的);c、扫码就有好处。
有些运营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邻几这么干,目的是什么?这不是亏钱做推广吗?对,没错,确实如此,但事实是,5块的推广成本要远远低于线上的推广成本,线上的流量成本都在200以上,它只花了5元,你说谁划算?在获得既有会员的前提下,邻几在商业想象上会更有空间,我暂且的写两条,你或许就懂了:第一,迅速获得会员数量,让会员量变得好看;第二,当用户成为会员,后续消费,而且随着消费次数增多,对邻几而言有更为长远的利益。这两条是从消费层面来讲的,真正对邻几有帮助的是资本运作层面,我们做个假设吧,在合肥这个800万人口的城市中,如果它有几百乃至超过1000个门店,有300—400万会员,您觉着邻几能不能拿到投资,即便是没有投资,您觉着邻几的流水好不好看?有大的会员基数,门店基数,即便流水难堪一点,您觉着投资商会不会有兴趣?5块钱所获得的会员而且会员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您觉得多少钱卖给投资商比较合适?当然,作为企业就跟我之前在说人的成长一样,雪中送炭这件事,永远都是自己干比较好,锦上添花这件事,是别人帮你干的。投资商,可能会做雪中送炭,但他也是有选择性的,假设企业是个病人,那他也只针对那种救活有希望的能给自己挣钱的,反倒那种救不活,救活了也没希望的企业,风险投资是没有任何兴趣的。
请注意我在讲邻几的时候,是在讲我标题中的第二个话题“社群”经济。所谓的社群,可以裂变,也可以理解成基于消费大数据而展开的服务一定区域内的消费者的商业行为。在这里,社群一定是亲密的就近的,比如苏宁这两年在快速推进的“苏宁小店”,不管它在具体的运营手法上有什么弱势,但这个风向是对的。那么,邻几就是目前所做的动作就是我能理解中的社群经济的一个最好注解,当然,这也同样需要在运营层面和执行层面进行及时调整和快速推进。互联网也好,今天的实体也罢,当风口踩准,比的就是执行力与速度。当然,一个项目能不能成,能成多大,都取决于操盘手的认知与格局。
本篇是我从身边的事物上观察和理解到的“分享经济”与“社群经济”,未必正确也未必完善,但有一点,作为运营人,一定要能从您的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感知到商业变化,并进行思考,以增加对职业的宽度与厚度的理解,这对你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