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冰泉巨亏40亿的背后


提示:本期内容节选自《黄郅城品牌触角》第5期: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完整版及视频近期推出,敬请关注 。 

 

曾经有两个产品品牌投入了巨资广告,都没有取得成功。一个是恒大冰泉,一个是黄金酒,这两个产品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长期盘踞中国富豪榜的两大富豪:许家印和史玉柱。

 

恒大冰泉,许家印恒大地产的跨界之作,年销售目标300亿,3年下来却亏损累积高达40亿!亏损的理由当然有很多,比如一众并不能传递品牌内涵的明星广告轰炸,终端大众渠道的建设,品牌诉求不聚焦,高端水不应该高空轰炸而是应该聚焦渗透……诸如此类,大家都可以从各个角度给恒大冰泉的失败定义因素。

唯一大家没有疑问的是:恒大冰泉的水质真好!来自长白山深层火山矿泉、世界三大黄金水源之一。因为许家印家财万贯,没有人怀疑这只是一个概念。从水的品质而言,恒大冰泉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一款好的产品却没有得到好的市场反馈

其原因固然有品牌层面的不足,但本质上,我认为是因为恒大冰泉产品的设计出现了缺陷:高端的价格定位(贴于瓶身的价格标签属于产品设计元素)与平庸的包装材质。

4倍于娃哈哈2倍于农夫山泉/怡宝的价格,恒大冰泉面世了。恒大的定价逻辑很简单:好水自然卖高价,并且把年销售目标勇敢地定在了300亿。从这一个销售目标就可窥视恒大跨界可谓自视甚高,但却对中国水市场欠缺理解:中国当前高端水市场基本处于睡眠状态,有前景但却很难盈利,其本质原因就是消费者对水的需求就是解渴,而在消费者的认知里根深蒂固地认为解渴的代价就是2元一瓶,超过3元一瓶的就会被消费者的心智自动屏蔽,要让消费者愿意从2元升级至4元消费高端水,仍然需要时间;此外,水是一个规模经济行业,由于是入口的食品属性,它一方面要求频繁的品牌传播以证其强大的品牌实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密度的渠道覆盖,这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而恒大冰泉的高端价格,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如此,就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由此,恒大冰泉的亏损也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10元以上的依云不是很多人买吗?事实上,依云在法国本土及欧美市场也并不贵,来到中国之所以成为高端水大多是因为地域成本的叠加。最重要的是,依云的市场是横向全球,恒大冰泉即使把依云的中国市场全部收入囊中,也将依然面临亏损。况且,我们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依云的故事让人神往,包装天生高贵,拿到手里就感觉与价格匹配,而恒大冰泉,包装效果图还好,拿到手里却是十足的低廉感,感觉甚至还不如1元钱的冰露来得有质感。

从价格定位(被消费者自动屏蔽),到包装材质(低廉感),产品设计上的缺陷(贴于瓶身的价格标签属于产品设计元素)我认为是恒大冰泉水质优秀却巨损的根本原因。

另外一个投入巨资却没有成功的是史玉柱+五粮液生产的黄金酒。史玉柱脑白金的成功加上五粮液集团的加持,黄金酒的成功曾经被看成必然的事情。看起来,跳出酒本身是一种情绪饮品的框框效仿脑白金定位酒礼品没有问题,出巨资找一流的品牌落地执行机构,其品牌表现也不在话下。然最终,疯狂过后,黄金酒并没有如大家想像般成为脑白金第二。

终究,我认为是黄金酒的研发缺陷导致了黄金酒的失败:一方面,黄金酒打出送长辈送健康的感情礼牌;另一方面,黄金酒强调六全大补,把西洋参/鹿茸/枸杞/龟板/杜仲等大益补的东西一古脑儿地放进酒里面。然而,稍为懂得点医学常理的人都知道,体虚的人不能大补,尤其大多数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群体。在这个时候,送六全大补的黄金酒,您觉得还是在送健康,在孝敬长辈吗?


恒大冰泉是产品品质好,却遗憾地在产品设计环节(价格与包装)出现了缺陷;黄金酒则是产品设计环节很好,却在产品的研发环节(六全大补)出现了致命缺陷。可以说这两个都是因为产品的缺陷从而导致了产品品牌的失败……

 

 

版权声明

本文初探网版权登记:版权黄郅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源于微信公众号:黄郅城品牌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