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食堂给所有HRD上的一堂课


文:安秋明,淘课副总裁
 
 
最近看到了一则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闻——“精准扶贫”!南京理工“偷偷”给贫困生饭卡充钱,禁不住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事情大概如下:南理工对全校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共有超过300位同学受益,他们的饭卡上“莫名”多出了钱来。有的多了十几块,有的甚至多出了三百多块。以后,他们每个月还将收到同样金额的补助,直到毕业。据悉,这是南京理工大学最新启动的“暖心饭卡”项目,旨在解决该校贫困生的吃饭问题。
 
在这个天天把“以人为本”放在嘴边的人力资源管理时代,这则新闻给所有的HR管理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基于数据做决策
 
南理工教育基金会对全校所有在校本科生的饭卡刷卡记录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被列为受资助对象。受资助学生每个人的补助金额并不同。具体而言,该校实行一日三顿、每顿7元,30天共计630元的标准,学生实际就餐支出和630元之间的差距,就是实际补助金额。换言之,学校是按照希望每位在校生“每顿饭吃上7元钱”的标准来实施点对点“充钱”的。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性,“准援助对象”确定后,各学院的辅导员(对学生个人及家庭情况更熟悉)对各自学院的名单进行核对。首批经过大数据圈定的314个名单中,最终有301人得到了首批暖心饭卡的资助。
 
HR反思:数据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观念我们也已经喊了好几年了,但真正做到实处的企业少之又少。很多企业一提到数据,就觉得是很复杂的事情,非上什么高大上的系统不可。其实,数据化管理的本质是在经验决策的同时,去定量分析管理行动的投入和产出,做到更科学的管理。小数据也可以挖掘出很多重要的线索,数据的来源、分析、使用都是大学问。很多企业的HR数据化还仅仅停留在薪酬方面,那么其他方面,比如福利效度该怎么测算呢?培训效度该怎么测算呢?等等,这些都可以下很多功夫。
 
2、让受助者守住尊严
 
和以往校园捐助不同,这次南理工采取直接将补贴款打入学生饭卡的方式,学生无需填表申请,不用审核,甚至在收到补贴前,没有任何学生知情。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因为面子原因不愿意申请贫困生奖助学金,一些公开的评审和公示可能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而南理工的做法,则在送温暖的同时,保住了学生的尊严。
 
HR反思:很多公司很多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在实际中把很多人卡在了繁琐的过程上,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因为怕麻烦而放弃某件事儿的经历。如今我们提倡HR要有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落实到细节上,就是要顾及多数人喜欢简单、直接的心理,简化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在发展员工发面,是否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心理诉求。每个员工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除了一些“硬”的东西(薪资、职位、福利等),往往“软性“的东西在保留员工发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游戏化管理让员工能够放松心情工作,而让员工有尊严的工作显然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命题。
 
3、大格局容忍小误差
 
有些人了解到学校的做法后发出疑问:是否会有学生知道了筛选方法后,通过故意刷数据的行为获得补助?南理工的回复令人不禁竖起大拇指:“如果真有,我们也认了。因为真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补助,说明还是在乎这么点钱的,那也属于我们的补助对象。”
 
HR反思:凡事有利有弊,不因噎废食、不因小失大,显然需要管理者站在了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公司里面往往存在决策倾向迥异的人,有的人对事情总是报以乐观的态度,有的人则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有的人善于描绘宏伟蓝图,有的人则善于识别风险并给与警示。管理决策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往往需要在高度不确定性下做决策的勇气和魄力。区别就是,有的人看到了困难背后的成功,有的人被成功前面的困难吓倒。
 
HR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关于人的工作。如果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我们就可以从社会的各个角落得到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