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现场管理——实施现场形象管理


 

一、现场管理

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整个过程都是现场,都要进行现场管理。但是,对制造企业而言,生产现场是最重要的现场,也是最难管理的现场,是现场管理的核心。

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作业方法管理、环境管理(ManpowerMachineMaterialMethod and Environments,简称4M1E)等五个基本要素。人员,就是指在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主管、司机、生产工人、搬运工等一切存在的人。人,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围绕着“人”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就要求在现场管理中要注意方法因人而异。设备,就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要素。一个企业要发展,除了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企业形象外,企业内部的设备也要更新。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工业化生产,设备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另一有力途径。材料,指物料、半成品、配件、原料等产品用料。现在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分工细化,一般都有几种几十种配件或部件在几个部门同时运作。当某一部件未完成时,整个产品都不能组装,造成装配工序停工待料。不论在那一个部门,工作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生产运作。当然,不能只顾自己部门的生产而忽略其后工序或其他相关工序的运作,因为所有部门的协调配合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本保证。方法,指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规章制度。它包括:工艺指导书、标准工序指引、生产图纸、生产计划表、产品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各种操作规程等。它们的作用是及时准确地反映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环境,指生产环境,环境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环境会影响员工工作时的心情,员工的心情可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高效的现场管理对企业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提高企业形象。可以营造一个清爽明朗洁净的环境,能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信心,提高企业的可信任度;良好的企业环境会吸引很多人到企业观摩,使企业自身成为被学习的对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客户下单意愿增强,市场占有率相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随之增强。第二、减少浪费。现场管理活动可节省消耗品、用具及原材料;节省工作场所。第三、安全有保障。推行现场管理的场所必然舒适亮丽、流程明畅,可减少意外的发生;全体员工遵守作业标准、不易发生工作伤害;危险点有防护和警告,提高员工安全度;现场管理活动强调危险预知训练,每个人有危险预知能力,安全得以保障。第四、推动标准化和提高效率。强调作业标准的重要性,提高作业水平和作业效率;员工能遵守作业标准,质量提高而且稳定;通过目视管理的运用与标准化,能防止问题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查找,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现场形象必须通过现场管理得以实现,但实施有效的现场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领导高度重视。现场管理涉及全员、工作繁杂、持续重复,必须领导高度重视、倡导全员参与、协调各项工作、监督活动进展。如果领导不够重视,或是当前没有把现场管理作为重要任务,其推行将会步履唯艰。第二、动员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推行,将会给员工增加额外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的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容易让员工反感、厌烦。为了保证成功推行现场管理,必须动员全员参与,让员工在思想上重视;同时,组织相关培训,让员工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现场管理、明确自身有哪些责任、知道自己如何从中受益。第三、单独推行项目。现场管理是日日管、天天见,要想突然起到明显的效果,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强力推行,而不能存在“慢慢来”的错误思想,否则难以起效。要想成功推行现场管理,必须在特定时期,通过专业指导,有步骤、有方法、有计划地推行。而且在推行期间,项目执行要单一,最好不要与其它项目同时推行,以免分散注意、削弱力量。

 

二、6S

生产现场的形象是制造企业最关心的企业形象之一,树立形象必须从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四个层面开展工作。有的企业急于求成,直接只做VI,期望现场形象立即改观。但遗憾的是,再好的设计方案放入现场,如果工人没有改变生产习惯,脏乱差的生产现场只能让这些设计作品更加不相称。当然,形象提升最高的境界应是操作工自觉维护生产现场,就是通过影响工人内心从而改变工人行为。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最常碰到的情况是,企业不想只做表现文章,而又不想用太长的时间等待结果。针对这种最常碰到的现实情况,和文治一般会提供VI+6S方案。VI主要设计和规范生产现场中的各类视觉要素,这是现场形象改变的基础;6S是规范生产现场管理,6S通过改变员工理念、规范员工行为、创造理想的生产环境,6S涉及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基础层四个层面的工作,但重点是在制度层和行为层,6S是现场形象改变的保证。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日本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5S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标准化、创造舒适的工作场所、改善现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选下,5S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根据企业进一发展的需要,有的公司在原来5S基础上增加习惯化、节约安全服务坚持等要素,形成n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谓6S”、“7S”……“10S”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和文治的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习惯化。提升现场形象的第6S一定是习惯化,只有把员工的行为变成习惯,才能持续保持现场形象。

和文治的6S定义及作用如下:

整理(SEIRI)是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等清楚地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整理的作用:使现场无杂物,通道畅通,增大作业空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碰撞,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消除混料差错;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使员工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涨。

整顿(SEITON)是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整齐摆放,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整顿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寻找时间零化;异常发生即刻发现(丢失、损坏);任何人也能明白要求和做法;操作结果的标准化。

清扫(SEISO)是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防止其污染的发生。清扫的作用:使工作场所无污秽、尘垢;使员工感受清新的工作氛围;缺陷表面化,稳定品质;让设备保证完好可用。

清洁(SEIKETSU)是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清洁的作用:维持,将整理、整顿、清扫取得的效果维持下去;改善,将其效果持续改善,达到更高的境界。

素养(SHITSUKE)是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素养的作用:重视教育培训,保证人员基本素质;持续推动前4S,直至成为全员的习惯;使每位员工严守标准,按标准作业;净化员工心灵,形成温馨明快的工作氛围;培养优秀人才,铸造战斗型团队;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和最终归宿。

习惯化(SHUKANKA)是长期养成的无意识地将做什么、为什么做及怎样做这种思想付诸于行动,并且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习惯化的作用:有助于保证6S的成果,使6S能彻底地推行下去;良好的习惯可以大大地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可以提高工作小组的士气,其他员工不因个别员工的不良习惯,而加重自己工作负担改正不良的习惯,使工作小组更加精神振奋,工作环境更合意、更舒适、更安全;对员工的品格产生影响,提高其品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