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种业试行“科企融合”有创意


  (提示:全国媒体报道所谓的“科技联盟”、“科企对接”,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平安种业率先行动起来,一是创新品种提高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实行“科企融合”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

  从长春火车站下车,被接到平安种业会议室,张平总经理和管理人员正在讨论修改新制PPT《平安种业》介绍。太巧了!短短十几分钟,平安种业兴旺发展的历程尽收眼底。

  吉林省平安种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和建设,从一家销售“门脸”发展成为吉林省最大的“育繁推一体化”民营种子企业。现有职能部门32个,下设5个分公司。建有3个育种中心和1个南繁基地,300亩以上育种测试站42个,年测试能力达10万个玉米新组合。基础设施完善,功能设备齐全,行政办公、种子生产、加工、仓储、科研中心等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

  说到平安种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总经理张平着重介绍两点:创新品种提高种业的核心竞争力;依靠“科企融合”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

  一是创新品种是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从PPT画面显示,平安种业重视品种创新,正处于新品种集中产出期。以玉米为例,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15个,其中平安54、平安188、平安31、平安134种植面积最大。张平介绍说:在黑龙江省适宜种植区,平安54产量高,抗逆性好,抗旱性更突出,与同区主栽品种吉单27相比,产量高出6%~8%。平安188的成熟期比先玉335早7天,产量持平,抗倒伏,具有向北推进的优势。平安134产量比先玉335高,成熟期比先玉335偏晚,主销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山西等地。张总说:“2012年公司销售玉米种子1 000多万公斤,收入2亿多元,净利润85%来自玉米品种。

  平安种业科研育种的策略是:一发明、二改进、三优中选优。一发明。如玉米新品种平安188、平安180等就是从自育系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杂交种;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平1S/吉粳88,被称为中国粳稻育种界科研成果的重大突破,也是平安种业的发明成果。二改进。水稻新品种“平安粳稻8号”是从日本优质米品种“越光”改良育成,米质佳,食味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三优中选优。新品种平安198是以先玉335为标杆选育而成,经过不断改进和测试,在有些地区可增产10%左右。

  二是依靠“科企融合”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备力。


  这两年全国媒体报道所谓“科技联盟”、“科企对接”,缺乏实质性内容和典型。平安种业率先行动起来。张平说:“我们在增强自身科技创新实力的基础上,采用‘合纵连横’方略,通俗些说就是科研单位直接参股或品种合作研发,科企真正融合为一体。

  1.平安种业接纳育种单位直接参股。总经理介绍,沈阳雷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参股平安种业,组成紧密企业实体,承担平安公司的育种工作。这样,平安种业的育种规模和育种实力跃入种业同行前列。据资料介绍,雷奥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种子企业,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玉米育种技术和理念,创新应用玉米靶基因系统工程育种技术和网络化测试筛选技术,并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了分子标记、双单倍体育种合作协议,承担国家、省、市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出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

  2.与通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发品种。平安种业每年拨给通辽院100万元科研经费,通辽院的科研人员育成品种归平安种业开发,每育成一个国审品种,由公司奖励育种者(组)30万元;省审品种奖励20万元;认定品种奖励10万元。通辽院后勤开发人员由平安种业管理,成立通辽经销分公司,业绩显著者奖励,工作不力者辞退。“科企融合”鼓励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经销人员努力拓展业务,调动各方积极性,各获其利,相得益彰。平安种业还以此种模式与武威农业科学院、八一农业大学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协手,每年投入玉米科研经费850万元,平安种业获得新品种开发权。张平说:科研院所有人才资源优势,企业有资金、开发优势,缺的是机制优势,科企融合,优势互补,最大化地挖掘资源潜力,加快新品种选育,既解决市级农科院(所)经费不足、人浮于事问题,又通过受让品种权使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3.科研人员入股或构建品种转让平台。探索“科研人员资源共用”和“科研人员品种参股”模式,突破了育种人员归属权难解决、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难构建和“课题”式育种研究的瓶颈,盘活科研院所育种资源,解决企业育种能力不足问题。

  平安种业与科研院所“科企融合”的实质性合作,增强了公司的科研潜力和市场地位。一是组建了吉林省平安农业科学院,下设玉米、大豆、水稻、园艺四个研究所。现有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6人。二是整合后的平安种业经营玉米、水稻、大豆、高粱、蓖麻及杂粮等50多个作物品种,成为国内经营作物种类较多的种业之一,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