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要闻在华泰轿车B11下线仪式之后对华泰汽车集团总经理的专访
2010年8月16日,在华泰汽车荣成生产基地,华泰汽车第一辆中高级轿车华泰B11正式下线,标志着华泰汽车正式进入轿车生产和销售。在生产基地总装车间举办下线仪式之后,华泰汽车集团总经理刘志刚接受了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邢文军先生的专访。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笔录,未经被访者本人审阅。内容准确性由中国汽车要闻负责。——编者
邢文军:华泰开发柴油轿车的目的之一是要要出口,甚至出口到欧洲市场。您已经表示,意大利VM公司要求进口华泰的OED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出口欧洲这一步已经走出去了,那么整车走出去的可能性有多大?
刘志刚:准确地说,整车出口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所以在今天大会上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国际化的生产、国际化的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平台。我们要实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我们赞成高端,是按照国际标准来打造的,我们产品要达到五星级碰撞标准。这次正式上市以后,会去汽研中心作一个正式的评价,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就考虑了欧标。
邢文军:就是最先进的欧洲标准?
刘志刚:对。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么高,现在定那么高可能觉得太虚了,但是太低了这个品牌又立不起来,我们预留了一些提升的空间。所以说一定要适度,要把车搞好,品牌要树立起来。
邢文军:欧洲的整车认证什么时候能实现?
刘志刚:整车认证现在正在开始做,我们正在和多家谈。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开发都是按照欧标开发的,但是董事会,准确的说是董事长,要求我们要重新再搞一遍,扎扎实实地按照整个欧洲的体制标准来通过形式认证,我们也希望这个产品能真正走到国际市场上去。
邢文军:估计需要多少时间?
刘志刚:我觉得至少还需要一年。
邢文军:最近长城有三款车已经通过了欧洲整车认证,但是据透露,即便通过整车认证,现在要达到欧洲的欧V排放要求,低碳的要求,还不行。那华泰呢?
刘志刚:这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现在不光是在产品认证法规上,同时对碳排放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碳排放每超1g,要交2欧元的罚款,现在好像是百公里碳排放从145g降到了130g ,这和中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碳减排放量的标准是一样的。所有的品牌上市以后,按照基准质量计算出相应的排放标准是多少,在这个标准上,比如说是125g,而上一个标准是135g,根据整个市场消费结构来衡量总的取得认证法规的碳排放量,如果超了就要罚款,所以说这个法规是非常严格的。同时还有ESP的标准法规。但是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在运筹当中,特别是我们采用的技术都是源于欧洲的技术,现在正在匹配过完欧IV以后如何达到欧V标准,我们叫DGER控制。我们有几大独特的优势,首先是高压共轨、清洁柴油,那么从排放系统上满足欧V,所以从燃油喷射系统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包括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设备达到欧V也没有问题。第二个大的方面,我们是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这对于动力,对于控制台上,都是非常有好处的稳定控制技术。我们ERG阀也是电控的,就可能非常好地对氮排放,氮化物的颗粒排放取得一个平衡。第三,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后处理活动板,国内在这些方面可能公众的注意还不多,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是整个的颗粒复合处理系统,同们我们也注意这个后处理在欧洲当地的气候和道路条件下的一个认证,所以我们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邢文军:中国的柴油质量现在能达到要求吗?
刘志刚:现在中国的柴油质量,目前比较乐观地话,是刚刚能满足欧IV的标准,在各地市场还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欧V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所以我们也想通过媒体来呼吁,要纳入国家能源生产的理念,生产高标准排放的燃油,没有这样基础社会资源就支持普及不起来。
邢文军:还有一个政策上的大问题,大众等欧系车企在中国有过一个绿色联盟,这个联盟在中国至少做了10年以上的政府公关,试图推广柴油轿车,但到现在也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突破结果。我们自主品牌出来,从国家政策这个角度上讲,一定要一视同仁,允许华泰做柴油轿车,也会允许大众上柴油轿车,您对将来政策和竞争前景怎么看?
刘志刚:我觉得有一句古话,叫不仅要有人脉,而且还要有志气有勇气。最近汽车行业的一些领军人物有一次对话,有尹同跃,有王传福,我在底下做配对嘉宾,我觉得首先要有谋划,其次要有胆略。后来问我,刘总你什么意见?我说干自主品牌,第一要有技术,第二要有胆略,缺一不可。不能现在还没干呢,就被别人吓跑了。但是从战略战术上讲,一定要重视,明确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一些能力能够保证我们的汽车、我们的竞争优势得到最终认可,所以现在华泰是一种低势状态。如果有机会要到华泰的鄂尔多斯工厂去看看,鄂尔多斯工厂和华泰荣成工厂的总经理一样也是韩国人,鄂尔多斯发动机工厂的董事长是我们中方的人,但是主管技术质量和项目开发部的部长也是我们高薪聘请的韩国专家。
邢文军:您讲的华泰汽车集团现有37个外籍人士就包括他们?
刘志刚:是的。
邢文军:刘总,我开的第一辆车是中华,仰融没走时的那款,也是您在华晨生产的车,今年刚刚换车。您生产过中华,现在做华泰轿车,您是职业经理人,从您的经历看,华晨从中高级轿车入市,华泰也首先上中高级轿车,两者将有和相同和不同之处?
刘志刚:我觉得我可以不谈过去。首先一点,现在华泰有两大方面做得很好,华泰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都经过完全的检测。所谓技术基础,华泰B11这款产品的技术工艺应该说是非常好,首先是车身技术,我们要干好,就必须有良好的车身技术。现在车身技术,钢性钢板有超过40%,大量的结构件都是钢性钢板,所以能达到五星级碰撞。所有的量产车在生产阶段都有很精细的坐标,车身的技术非常好。我们现在的车身技术再加上1.2毫米的钢板率超过了18%,在这样好的基础上,车身的钢度级别非常高,带来的结果是操作非常好,钢门震动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产品的基础,客观上讲,过去的产品技术是20年前的技术,我们选择的是先进技术,经过我们改造升级,我相信华泰能够把它做好。
第二个是整个产业链的技术。那个时候我们想去和大众竞争,想找法雷奥合作供货,做个外表的模具得去意大利,我们找大型的管理商协作。我们的标的发动机是三菱裸机。我们但是的产业基础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给的供应商的参与我们的具体开发和设计。再就是市场基础不一样。那个时候市场基础虽然好,但现在大家已经转变了对自主品牌的看法,认识也应该逐步提升,所以现在大家能够看到,奇瑞做了瑞麟,吉利做了帝豪,我觉得大家都在逐步逐步地去接受。在这个条件下也给华泰一个机会,华泰能乘机而上,变大变强。华泰的条件,客观来讲,百分之一百是把技术、品质、服务做好的基础上,能够有好的市场运作,所以今天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我的亲身感受就是华泰在媒体的热度也在逐步的提高。现在一说柴油,华泰被视作柴油王,我都觉得是给我们信心应该把它做起来。
邢文军:请谈谈和VM公司的合作。
刘志刚:和VM的合作正在运行。我们现在正在生产2.0L发动机,在全世界只有我们生产,开发完了他们也要产品。我们投产后要达到欧IV、欧V的标准,他们也要回购,这对我们也是极大的信心。柴油发动机,包括高压共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废气再回收,废气方面的技术,现在就可以去工信部、发改委去查,鼓励类技术专项都在这里面。华泰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先行的,我们的整个发动机技术、整车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指标,这个是很难的,在国际上都是难题。
现在整车VM对我们的评价他已经认可了,他认为已经完全达到意大利的标准,接下来是怎么商业运作的问题。
邢文军:VM是卡车供应商吗?
刘志刚:VM最早是菲亚特的,菲亚特最早卖给通用了,通用后来又卖了。VM是一家做柴油机非常好的一家公司,应该说柴油机做的最好的还是菲亚特集团。但是很遗憾,意大利人没有真正把柴油机做起来,真正做的是小排量的柴油机。
邢文军:华泰的这个柴油轿车将来能享受3000元的节能补贴吗?
刘志刚:如果按照现在国家的标准,1.6L以下排量的节油车才能享受节能补贴,现在3.0L的油耗标准还没有正式颁布。现在媒体报的可能是按3.0L以下油耗的百分比作一个入门的门槛,把各类产品打包做一个整体的目标级,但这个还没有定下来。
邢文军:车身是同济同捷设计的吗?
刘志刚:前期有合作,后期我们又请了很多专家优化车身设计。
邢文军:那以后其他产品也是采取这种模式吗?
刘志刚:我们是开放的开发模式。现在我们的研发中心已经有500人,发展势头很快。
邢文军:研发中心在哪里?
刘志刚:在北京。
邢文军:刘总,我们所有的自主品牌企业都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最大的支持,我个人认为是,如果从总理开始就不坐奥迪、而是乘坐自主品牌汽车,就会又一个巨大的榜样力量。但是从现实来讲,有一个借口是,国家领导人需要保证安全,我们的自主品牌车还达不到奥迪或其他国际品牌的水平,这个说法您是不是认同?
刘志刚:我只说自主品牌汽车,我认为也是很安全的品牌。我们退过来讲,算一个内部账,我们对专家行业来讲是内部账,比如说制动、发动机的停止和运转,这类最容易出故障。换句话来说,如果出了问题,任何一家主机厂都是要倒霉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并不输给任何一家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和技术已经是非常过关了。比如说,我们的制动的短路,总泵、分泵、芯片等一系列,以及ABS、控制系统、控制单元,应该说是没有区别。
邢文军:所以这个借口不存在?
刘志刚:根本不存在。其他的选择可能就是安全气囊,比如说汽车的顶棚,我们现在从正规的驾驶员一直到特技驾驶员干得都很好,这都很正常。只不过可能从更深层次理解,比如说是从几级展开的。我们做一个底盘,有时可能是需要更高级别,但绝不会说是没有安全气囊或其他安全设备,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没有更高级别的。
像现在的五星级的安全碰撞标准,熊猫也是五星标准,听说我们的奔腾4摸底就过了46分多,而且还有安全带提醒、ESP、ABS都有的。
邢文军:华泰将来对电动车和新能源车有考虑吗?
刘志刚:正在做,已经在做了。
邢文军:华泰B11会投放出租车市场吗?
刘志刚:目前还没有考虑,主要是太贵了。
邢文军:北京最开始使用的是面的做出租车,城市管理人要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交通方便,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出租车是为商务使用用的车辆。现在北京普遍是1.6L和1.8L排量,出租车,实际上排量并不够,车型大小也不够。在纽约是的出租车全都在3.0L以上。B11设计比较气派,比较霸气,是否用作出租车有点可惜?
刘志刚:对于中国的出租车市场没有过更深入的研究。其实中国的出租车市场是很难的,出租车运营商一方面是高利润行业,第二他们做出租车代理服务的项目比较长了,也很辛苦,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都很有影响力,车卖起来很便宜,对服务、质量、运营等要求极高,所以出租车业本身也是对车要求高强度的行业。比如,出租车三个月后就需要修理,而普通都是三年。但这么大一个行业,比如过去原来的城市运营公司,是很娇贵的一个行业,因为它的维修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很低。出了问题人家说换几个件可以,但是操纵杆贵,一个就几千元,顾客也有意见,怎么换一个件那么贵。但是有的底盘坏了是因为质量不好,本身设计不合理。这就事多了。但是没办法,出租车是要天天开,所以天天都有在抱怨,说是换硬件,但是却要比市场价低,可没有免费的配件,挺难的。
(本文原刊于中国汽车要闻Vol.4 No.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