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便迅速作出利空的反映——下跌,乃至连续下跌,如09年8月3478点后。反之,不佳的数据出台,照例股市应该跌,但人们则预期,政府会担心经济下滑过快,引发通缩,进而采取宽松措施,加以刺激、升温,于是股市迅速作出利多的反映——上涨,乃至连续上涨。如09年初1800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时,经济学家、分析师、基金经理们一致看空,但股指却快速翻倍。本次2319点后的单边上升,也是在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滞涨和下滑过快、市场普遍看空时,出乎大多数人意料而突然爆发的。经济形势越严峻,股市行情就越大。从股市对经济未来走势预期的敏感性、超前性和反应的激烈性、过度性而言,中国股市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
最高层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微调对股市利好作用更大。政府总是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多数人从公开的会议、文件、讲话中,很难看出政策的变化或转向。但是别忘了,政府还强调“要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就需要人们用心去领会不同情况下政策发生的新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变化。而唯有股市的“精灵”或“灵明觉知者”,才能在第一时间从中央的重要会议的报道中,从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或从央行、财政部的报告中,敏锐觉察到政策的变化。7月2日2319点时,在上半年调控偏紧之后,胡总书记连续三天去地方调研经济,温总理9天内到各地召开4次座谈会,问计各方专家;提出“宏观调控两难超预期”、“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超预期”,紧接着就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十年上大台阶”目标,政府投入6822亿建设23项重点工程。这便是政策转向、股市见底的信号。7月中旬,中央又召开政治会议,指出“经济增长放缓趋稳”、“下半年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经济调结构,都要以保增长为前提”。即下半年不会再有新的紧缩政策出台,政策趋于宽松。央行的上半年货币政策报告讲得更明确:“不会有经济二次探底”,“货币政策将适时微调”。这显然是指由紧到松的微调。近期股市的4连阳、7连阳式的逼空,正是市场对这种“适时微调”的强烈理性预期的反应。这无疑就是政策利好在仍然是政策市的中国股市的强大威力。当大多数人还没有醒过来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各政府部门的政策利好在股市产生了累积效应。细数7月2日2319点以来各政府部门出台的利好,可谓“目不接暇”。对股市最有力度的利好是,针对令股市恐惧已久、下跌不止的开征房产税传言,住建部官员明确宣布:“不存在第二轮或第二波房地产调控新政”;财政部官员称:“2012年前不会开征房产税”、“没有时间表”,与前期被否定的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的研究员的“三年内免谈房产税”正不谋而合;财政部在下半年工作5要点中,也只字未提征房产税,从而刺激了房地产股反弹20%,带动了有色、钢铁、建材、家电股上扬。其次是国务院层面重新启动了新的刺激经济计划:部署十大产业的购并重组,年内央企由125家减为100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投入6822亿,发展智能电网计划投入5000亿,发展新兴能源计划投入5万亿,并相继通过了发展旅游规划,十部委签水泥行业发展政策,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增至25个,正式颁布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国务院批复完了13个区域振兴规划。由此广大投资者逐渐相信,中国经济能够较长时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因而恢复了对股市的信心。
国家队前所未有地充任股市抄底的急先锋。早在5月股市跌到2700点附近,据报载,社保基金就开始进场抄底,中国太保百亿资金入市。当跌破2500点、2400点后,社保基金又于7月6日火线增仓30亿反攻。随后,人寿、平安、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也跑步进场,人寿在2500点上方再砸百亿买基金。汇金公司也破天荒地出资千亿参加三大银行股配股,间接地抄了银行股的底。本周五在2640点上方,保监会又出新政,或有4000亿保资被允许进入A股。可以说,国家队的高调亮相抄底,并且平均持股成本都在2500点以上,对恢复投资者信心、激励大量社会游资进场,迫使做空基金“杀回枪”,以及逼踏空200—300点的资金抢盘,股市创2个月新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2630点空方腹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显然是对持续半年的做空力量的极大震慑,是政策推动的最实在的表现。
虽然2319点以来,管理层没有发布象以往降息、降印花税那样的利好,更多的是隐性的政策利好,或者看起来不是利好的利好。但,正是这种“隐形利好”,反倒避免了投资者的集中、一次性巨量冲动,延缓了各类资金进场的步伐,从而本轮中级反弹走得更稳、更高、更有层次感、历时更长。
数说没有“利好”的利好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