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走进后楼市时代


     

       五一小长假,国内的市场都被世博会的热闹夺去了眼球,房市在这个陡然升温的初夏,陡然从高烧走到寒战。从业以来,业界一般都对五一假期有良好的展望,因为它基本反映了下半年的楼市的晴雨表。笔者做地产十几年,感觉到这次针对房市前所未有的遏制政策,使这个五一假期就让全国各地的地产销售显得清闲了许多。虽然五一期间的房价和交易量统计没有统计出来,但相信夏季以后,对市场交易量和价格的影响会逐步凸显。

      现在你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只要坐上出租车,就能听到师傅对当地楼市的评价,楼市到了全民的主要话题不能不说是全民的悲哀。一线城市出现日抛百余房的雷人消息,岛城也出现很多急抛急转的二手房帖子,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华尔街崩盘前夕,老肯尼迪在擦皮鞋时,发现鞋童也在谈论股市、投资股市,老肯尼迪觉得情势不妙,回去就把股票卖光的实例。

      进入2010年,地产就像大片在上映,一月是《阿凡达》,两会呼声很高,反对盲目囤地盲目开发,然而地王频出;二月是《赤壁》,央企携巨资逐鹿中原,逼退老潘出走紫禁城,三月是《2012》,量价齐升的楼市让利令智昏的全民钱包捂不住,几乎每天大家都要互相恐慌地问候:你炒房了吗?四月是《泰坦尼克,》美丽的将是逝去的传奇,美丽的代价一定高于美丽本身。

     国十条和青岛楼市新政十四条让岛城楼市五一期间的观望情绪加重,条例因为出台时间较快,在实施中依然有很多实际不够完善。

     如对二套房的界定问题。二套房是以家庭为单位,但单亲家庭,分居家庭,合居家庭的购房问题的区分,二套房以多大面积和何时购置的何种房屋为具体界限,赞没有具体统一的执行标准。再加上国内房产部门的信息滞后,互不联网等问题,使某些放贷银行和房屋审查部门在房屋购置手续办理中陷入半瘫痪状态。

 

     国十条和青岛楼市新政十四条让所谓众多楼市“砖家”对后楼市时代不表乐观。调控楼市,后续很有可能出台多项补充政策,对房售行为进行遏制,楼市成交量会大大减少,观望气氛会日渐浓厚。楼市即使不扭头向下,也会止住非理性的涨势。

      但“拐点”之说,笔者不敢苟同。首先是拐点标准的不确定:是下滑5%还是10%?是平稳过渡还是持续下滑?再者,“拐点论”对整个舆论的导向不利。正确的言论是对国民经济负责的态度,“拐点论”也会加大整个后楼市时代的经济投资恐慌。还有, “拐点论”其实也是对楼市时代的非理性思考惯性,理性投资将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头脑的重要元素。

     谈到后楼市时代,不能不关注人民币的升值,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是催生楼市泡沫的主要力量。人民币的升值让众多的热钱快速投入国内,也会马上让众多的热钱快速流出国内,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政策,造成在一线地区,土地成本已超过了开发费用,土地价格有的已上升到了占开发成本的一半以上,使楼市的价格飙升,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但庄家做盘,散户不一定能跟得上。许多风险因素也都即将暴露出来,如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带来的大量潜在坏账等。如果再加上考虑到国际市场出口竞争力下降和人民币升值可能出现的超调,在未来三年至五年的时间内,有可能再出现新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