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集2010第六辑(九人诗集)要目


 

诗人在他们自己的时代

 

    秋天如约而至,大地上,一个收拾果实的季节也在捡拾它自己的落叶。

在我看来,这个季节的集合处,有一群力图奔向某种一致的诗人,像果实这般,也像落叶那样,经历了悲欣交集的命理,找到诗性的钥匙,找到秋天的路径,悄然还原至大地。

他们来自不同的季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命运的背景,找寻的却是相通的生命境界。

有的热烈,有的冷寂;有的开放,有的内向;有的放歌,有的沉吟。有的处于哲学中心,有的在浮世边缘;有的怀着悲伤的态度,有的有积极的视界;有的立足反思的立场,有的有着大欢喜;有的,用记忆之箭穿梭于肉身的无数次幻灭,有的在具体的隐喻中,与抒情作会心的对话……。所有的比喻、象征、戏谑、反讽跟深度意象,开始归于再一次的沉静,这热烈的沉静——

当宋炜诗歌游历于菩萨、女人和猫咪的三维世界,游历于一场内心的大火,时代变得缓慢而通透,那迅疾地与个体的、集体的,与幽微的和广大的,与所有人的心灵世界发生诗性关系的,是一次接通、一次通灵。原来,苦难是一个大欢喜,而诗歌是一场救赎,也是一次慈航;在诗人柏桦那里,历史与现实,则呈现出诗性哲学的另一面,令阅读也恍然置身于这样的世界:诗歌不是别的,正是一种不在场的证实;那么,更贴切地贴近于当下的焦虑世界,主张另一种生活作风——某种洒脱的气质,在李元胜诗歌中生长,与之一起超脱出来的,还有这样的提示:诗存在于日常、存在于当代,同时存在于当代还不存在的事物之中;哑石诗歌,在追求形式感的进程中还原了本我的气质,他使用的方式不单是表达时代,呈现自我,还有——激发;诗人沈浩波,从一贯的反讽姿态中,往了反思和沉思的路上迈步:一种遭遇时代反驳的经验,促使他更加珍惜反驳的气质;还有,在与异域景象、与抒情世界的持续相遇之中,冉庄的童颜鹤发与童心未泯;冉晓光则用现代词牌般的短句,用寂静的喧嚣,唤醒了作为一个诗人的自觉;蓝蓝诗歌,呈现出一种对西语的深度汲取,这个汲取反衬了母语社会的某种时代特征,并赋予一种认知当下的方式,以此获取并接受未知事物;赵野诗歌,隐藏于一个古代瘦诗人的情怀,和烛照现实的气度之中,使人留下如斯印象——他的诗歌,坚持了那些被现代所嘲弄的价值,从而还原了,诗人在他自己时代的价值。

关于诗歌,关于诗歌与现代,法国诗人勒韦尔迪曾说:“不应当为现代而写,但写作时应有现代感。一个只写现代的人,要比现代死亡得更快。因为,他实际上只是为自己而写,这实在太不够了。”是的,安分于物质时代的潮人,希冀自己尽快融入到时代的共性中去;而一个实践于精神世界的歌者,总是企图发现和找到尚未被证实的心灵,和迅疾的时代在一起,和漫长的理想在一起,到未来中去。

                                                                    编者

   

   

----------------------------------------

“中国诗集·2010”(2010年第六辑要目)

诗人在他们自己的时代  编者

 

宋炜诗二首

柏桦诗五首

李元胜诗七首

哑石诗八首

沈浩波诗五首

冉庄诗六首

冉晓光诗六首

蓝蓝诗十一首

赵野诗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