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页岩垒起来的建筑


  《石墙与生命》

  阿忆摄于GB英国蔓湖市

  2009年7月30日18点59分  

  英国北部丘陵、草场、森林之间,散落着大大小小16个湖泊,是湖区国家公园,至今没被污染和商业化。历史上,许多英国帝王、诗人、画家、作家在这里留下足迹和作品,他们当年所见的景观,与今天并无二致。这里,山中套湖,湖中套山,静谧清新如初。其中,蔓湖最大,蔓湖小城别有风致,很值得一游。

  进入蔓湖地区,会发现其建筑与众不同,墙和房顶相当别致。其砖不是烧制,而是把大片大片的页岩敲开,一片片摞起来,垒成墙,一片片拼铺成房顶。雨一来,水渗进页岩缝隙,整个建筑便呈现出凝重的黑色。

  这是蔓湖小城中心街区的一栋大型建筑,一层那个挂有红白条窗棚的地方,是流言咖啡厅,如果您看不清它的页岩房顶和暗色的页岩石墙,请看其斜对面不远处的这座小教堂,它建于清朝光绪六年,墙壁全部由页岩堆砌而成,纹路清晰可见。  

  小教堂斜对面的高台建筑,页岩砌成暗墙和暗顶清晰可见,一面白底红十字的英国国旗时而飘扬。这就是童话漫画大家抛特尔的家。许多游人非常喜爱她塑造的彼得兔,所以难免想进她的家看一看,久而久之,这里成了家庭博物馆,进去参观得买门票,而且必须遵守开门关门的时间。

  抛特尔生于清朝同治五年,出身贵族,小时候受过良好的绘画教育,喜欢把自己养的小动物用拟人的方法画出来。她很有童心,又非常喜爱孩子,常常用自编自绘的童话给朋友们的子女写信。毛泽东出生那一年,抛特尔给一名叫做“莫尔”的小男孩儿写信,画了一只名叫“彼得”的调皮小兔儿,编配出一个故事。毛泽东长到8岁,抛特尔重新给彼得兔着色,由沃恩公司出版发行,这就是《彼得兔》系列画书的第1部。

  那时候,《彼得兔》可火了,如今天的《哈里波特》。就在这偏远宁静的小小的蔓湖市,在这条窄窄的马路边,在这座页岩修筑的石屋里,抛特尔创造出淘气却胆小怕事的彼得兔、冒失的本杰明兔、大智若愚的平小猪、格拉斯特小鼠、松鼠提米脚尖儿、杰米玛鸭子,简直超棒!  

  抛特尔和爱犬在蔓湖湖畔,从她家走到湖边,也就150米远  

  抛特尔手绘  

  后来,毛泽东五十大寿,日本人还占着北京,抛特尔病逝了,享年77岁。再后来,毛泽东在北京病死,邓小平在北京病逝,江泽民也差不多了,但抛特尔的彼得兔却依然活着,已经107岁,是世界童书史上光辉烂灿的世纪经典。俺在抛特尔家四处转转,发现街上墙上有许多兔兔鸭鸭的红底招牌。

  呵呵,忽然想起2004年北平的一场官司,挺逗。据著作权法,抛特尔童话自1994年元旦进入公有版权阶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彼得兔系列,本无不可,但北京工商局西城分局居然著作权和商标权不分,以10月间英国沃恩公司在中国申请了彼得兔的商标注册,狠恨罚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5万,还没收了两万多册库存。后来,人家沃恩公司声明,根本无意通过商标权来垄断彼得兔的著作权,只要不侵犯“兔子小跑”图形商标,决不阻止任何人出版和发行进入公有领域的文艺作品。哎,西方资本家就是有社会主义意识,而中国社会主义常常像黑社会,目无法纪纲常。世界真的很颠倒。

  从抛特尔家出来,在傍晚冰凉的夏风中,沿缓缓而下的小马路走向湖畔小码头,可见许许多多天鹅、鸥、信鸽栖息在岸边。由于常年不受人类侵害,它们完全不知道,有一部分人类是非常可怕的。嘴谗的时候看到飞禽,只想到烹饪,一遇到瘟疫,便想当然地归罪于飞禽,成批成批捕杀。在那样的地方,惧怕人类,是打进它们血液中的记忆,远离人类,就是远离生命的危险。

  俺冻得哆里哆嗦地走近最大的一只天鹅,观其体态,很像是主席或总理,按说,俺哆里哆嗦的样子十分可疑,但这主席或总理还是十分大意地卧在岸边,温柔地注视着可怜的俺,任俺抚摩它的长喙。是呀,它穿着洁白的羽绒服,俺只穿了件防雨夹克,能不哆嗦吗!

  太冷了,返回小街上的中餐馆吃饭,把从苏格兰买的纯威士忌喝完,不冷了,暮色中走回岸边,拍下大天鹅的起飞。俺误以为,这些被游人喂大的天鹅如北平那些好吃懒做的肥胖富家子女,早已失去飞翔能力,哪成想它们是洪金宝,心宽体胖,但功夫还行!

  在蔓湖北端的湖畔宾馆睡了一夜,第2天上午,和同游们回到小城湖畔,在天鹅集结的小码头分手,大部分盆友上船看湖,小部分沿小马路上坡,去看蔓湖小城。俺估计湖只是湖,只是没有中国湖那么商业化,其他方面大同小异,还是独具一格的小城更值得品味。于是弃船看城,头顶上是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沿湖训练,向游人做出种种友好招事,俺挥一挥衣袖,不击落一只银燕。

  这家人,简直太喜欢花了,窗外、门前、小院里,全是花树。前几博俺已说过,光是爱花,花会养在家里,把花养在窗外和门前,多半是对外来人表示欢迎。在这家对面,是一个不太规则的小丁字路口,路口那家,3排鲜艳的红花开在窗前。

  一位老人,坐在鲜花对面的街口,静静地坐了好久。俺上午从这里走过他便座坐在这儿,俺中午从这里走回,他老人家还在这儿坐着。这里是老人的天堂吗,不知,只注意到,这里所有的汽车都礼让行人,没有人抢行和鸣镝,也许这就是天堂吧。

  可以看见,这座古城的地面打着一些补丁,但街面非常干净,穿着白裤子打个滚儿,裤子是不会脏的,有点儿像香港和没开发之前的珠海。另外,看看老人在阳光下穿着什么,就知道蔓湖的夏天是什么温度了,英国人可是吃黄油长大的。

   这是小城尽头的一座建筑

   这是可爱的小钟塔

   这是临街房,没改成小卖铺,请注意鲜花与页岩的搭配,这里不奢华,但很有情调

  俺忽然决定,离开主街道,拐进胡同走走

  于是,俺看见了这个院落,花草旺盛,有一种阳光下的静谧。英国许多小城和郊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私人院落,门口挂着“BB”招牌,意思是“Bed & Breakfast”,有床有早餐,是温鑫的私人小旅店。蔓湖BB房很多,而且像宾馆一样分了级,可在网上预订,也可以直接去住,很欢迎客人带着宠物光临。这里顺带说一句,英国人养狗,狗是要上学的,否则领到社会上乱来会遭人耻笑,所以成年狗跟主人同行,不会招人讨厌。国人不必一想到狗,就想到衙内和恶霸。一个文明的国家,必须包括崇物文明。而一个驾驶员胡乱鸣镝的民族,其狗必然乱吠乱拉,时常想袭击陌生人。咱还是回来说BB房吧,如果房东不在,有时候是先来的房客临时承担接待工作,新房客只需把钱放在信封里,写上自己的名字,投进房东的信箱就行了。所以,一定要坚定地搞社会主义,在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做生意就是这么简单,大家彼此信任。不过,满脑子资本主义的中国人去了,会觉得钻空子太容易了,等到晚上房东回家,一一问大家是不是交了钱,就说交了,房东会信以为真,草率地开始自助晚餐。补充一句,与美国一样,英国也鼓励家庭行动,买Family Ticket,住Family Room,也就是买三四个人的团体票或睡4个人的房间,价格可以便宜些。至于你是不是一家人,英国人不会查验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全凭你的信誉自己说。所以,中国人经常临时组织家庭,整俩面容苍老的假装父母,弄个个儿矮的假装儿子,买张家庭票,可以便宜三四英磅。

  看了这家,俺又转到其外墙看看,呵呵,真有闲情逸致

   这是俺见到的最朴素的一家

  沿着这个斜坡,继续向上走,可深入居民生活的心脏区。这里的英国人都会说一两句中国话,会主动打招呼问候中国人,得知俺来自北平,一位老人停下手里的活计,立即换用中国话说:“腻嚎!卧喜欢冲国!”俺一直认为,说英国人不会交谈是扯淡,就像说北平人都善于聊天一样是不实之辞,难道七八个一桌吃饭分成三四组各说各话,大声喧哗,能叫“善于聊天”?呵呵,顶多叫“会大声出气儿”!

  俺最喜欢这家,由于拍摄光线的缘故,其白窗上的绿蔓没有得到准确再现。俺去看观的时候,主人不在家,门却统统开着。本想偷点儿东西,但见主人鲜花盈门,偷意顿无,反而做了回雷锋。所以,与其悬一把剑唬鬼,不会挂一盆鲜花敬客,把坏人变成共产主义战士。

   这张照片可以更清楚地看清页岩顶

  穿到另外一条胡同,发现这座鬼异建筑,没一盆花,门框窗框明明是紫色,但不知为啥拍了5次都是蓝色

  回到主街道,发现这个英国人正从岩石里取钱,俺在他身后鼓捣了半天,他居然麻痹得没回头看一眼俺在干什么。俺在九龙尖沙咀也这样搞过一次,还是凌晨两点时,取钱人居然毫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