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
一、寻师
视野开阔了,心胸博大了,但是,朋友却可能减少了。本来一起打牌、玩球、跳舞、唱歌、逛街、聊天,虽然玩完了以后空空落落的,但是,热闹、有气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现在,眼界一开,心气一高,不知不觉就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喜欢结交有境界的朋友,很快就会有孤家寡人的感觉。毕竟,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虽然说老虎都是孤独的,但人毕竟还有合群的需要。太孤独了,没人听得懂你的心思,也是一种苦恼。
怎么办?寻师、访友、读书,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
人心和社会都极其复杂,因果联系并非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凭自己的直觉来行事,很可能就像进入了迷宫,看上去走的是捷径,实际上走进了死胡同。和砖瓦搭建起来的人工迷宫不一样,社会迷宫的每一处死胡同看上仍然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充满了机会的。但是,越走越焦虑,越走越迷茫,越走越不安全。甚至,一不小心,陷入了真正的内战、外战,无数青春生命灰飞烟灭。
可是,现代社会只教知识,不教社会和人心的大道。掌握了丰富科学技术知识的现代人,在认识自己和认识社会上却完全靠自己浅薄的直觉,走入了迷宫的死胡同,被社会潮流牵到这里,引到那里,越来越无所适从,却还以为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以为社会就只能是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复可叹!
现代人面临的人生困境,二千多年以前的荀子有过很好的刻画:[1]
如果没有懂得世道人心的大师来引导,没有仁义道德的大法来教化,那么,一个人有知识,就会成为“知本家”,靠知识“盗取”社会财富;一个人有武功有勇气,就会成为依附豪门的保镖,或打家劫舍的“贼”;一个人有宣传、组织的能力,就一定成为犯上作乱的头子;一个人善于察觉别人的动机,善于预见事态的发展,就一定会与社会格格不入,成为怪人;一个人善于辩论,就一定会成为欺诈、狡猾的人。
相反,如果有师有法,那么,一个人有知识,就很快能为社会做贡献;一个人有武功有勇气,就很快能有威信,赢得大家的信任;一个人有宣传、组织的能力,就很快能成就大事业;一个人善于察觉别人的动机,预见事态的发展,就很快能认识完整的世道人心,懂得仁义道德的大法;一个人善于辩论,则很快能成为著书立说,成为思想家、教育家。
因此,如果无师无法,一个人就靠他的天赋或一技之长;有师有法,一个人就能不断学习提高,发挥他的全部才华和潜力为社会服务。大师和大法,是来自于不断提高积累,而不是靠天赋或一技之长,也不能单独存在。传授天赋或一技之长,这我做不到。但是,我可以帮助他们转化、提高,懂得世道人心;不断提高、积累,这不是我能替代的,需要靠你自己长期努力。
中国传统社会推崇的“天、地、君、亲、师”中的“师”,是能懂得世道人心,并且教化世道人心的“师”,不是现代学校里教数、理、化、语文、英语或其它专业知识、一技之长的教师。这种“师”,现代教学体系中已经不存在了。严格来说,现代教学体系是一个自由主义的教学体系,只传授可重复、可检验的“可靠”知识,不允许传授需要靠长期社会生活阅历、在反省和思辨中积累和体会到的世道人心的大道——因为这有可能“通向奴役之路”。结果,一踏入社会,我们的学生不得不在一次次的幻想、碰撞、失败中,积累起点点滴滴的生活经验,自以为是,却常常狭隘偏执。主观上以为是在做主人,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但客观上却常常碰壁,做着社会矛盾的奴隶。更进一步说,自由主义者将不得不处在相互奴役之中(人对人是狼),甚至受着自身被物质欲望的奴役,而不得摆脱。事实上也是,许多人一直到老,仍然看不懂社会,看不懂人心,以偏执为真理,以狭隘为光荣,在黑暗中摸索,痛苦、焦虑,找不到光明。
进一步说,懂得并且能教化世道人心的“师”有两类,一类是经师,一类是人师。经师可以还原古代圣人的心态,将古代典籍的内在魅力释放给当代人,帮助当代人找到人生的光明。但是,经师说的好,做得不够好;说得多,做得少。人师不但能说,而且能做。说到的一定做到,做到了的才能说得更细致入微,知行合一,流露出来的是原汗原味的生活和思考,更有感染力和冲击力。显然,“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对于初学者来说,经师也已经是很好的了。经师能将道理说清楚,即“师傅领进门”,自己去在生活中体会,即“修行在自身”。当然,理解世道人心之经典,需要自身已经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社会阅历。体验越多,阅历越深,对经典的理解也越深,人生之酒越品越有味道。
无论经师、人师,在现代社会都已经很少见了,大学、研究院里更少。但并非没有,南怀瑾先生就是一个。其他人也还有,只不过不太出名而已,层次不一样而已。有心去发现,总能够找到。
[1]《荀子·儒效篇》: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能;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而师法者,所得乎积,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独立而治。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