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锐角:蜗居与高房价成楼市“牺牲品”?
一男一女躲在“箱子”看《蜗居》也许会有更深刻体会
有媒介报道《蜗居》禁播风波:谁在“禁与没禁”中受益?近来港台主持人也传被叫停,日前又有消息称,广电总局近日“口头指示”,暂时叫停了港台主持人在内地的电视节目。比如吴宗宪,将因此缺席东方卫视《舞林大会》剩下的4期节目。近年来,港台主持人纷纷到内地主持电视节目或商业演出,像吴宗宪、欧弟、阿雅等在各家卫视都有不止一档节目。与内地主持人相比,他们出场费较高,但他们活泼的主持风格也成功拉高了所主持节目的收视率。
如今到了岁末,小S、蔡康永、吴宗宪等人频频传出有望主持各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的消息。据说,这一现象引起了广电总局的注意,于是才通过电话“口头指示”,让各家电视台暂时收紧口子,叫停港台主持人,不要让跨年演唱会和综艺节目变成“烧钱大赛”,其中吴宗宪、阿雅、欧弟等拥有大批“粉丝”的主持人都是“重点照顾对象”。
《蜗居》从禁播到炒作,到反映“房事与房市”之“赤裸裸”剧本演员对话,实足充满着商业电视剧,如今“都市男女生活热播剧”成房地产最敏感话题,触动了广大喜欢好奇心人的心弦,吸引着众多地产才子“围观到批判到群殴”,符合都市娱乐性和楼市炒作性的本质。特别是一个小房子发生的“房事到房市再到二奶最后到高房价”,每个字眼都是笑话,折射出都市人在房价飞快上涨,购买不起房,让都市人的内心极端空虚与寂寞,一股脑儿全倒出来,他们已经陷入“人与肉
爱与情 房子与贞操”旋涡中挣扎。

(“小三”海藻(左)是剧中最受争议的角色)
《蜗居》能够引起观众如此高昂的评论热情,实在是它太具有话题性。比如美化“小三”、台词太“黄”等。有人甚至把它评为“史上最淫荡的电视剧”。电视剧《蜗居》引发的讨论如火如荼,讲述“房奴”故事的剧集《蜗居》因为第12到16集的露骨台词和一段“床戏”而被“口诛笔伐”。剧中的海藻与宋思明的对话直白而露骨,极具性暗示。例如“我现在觉得你一点儿也不老,而且非常非常的厉害”、“不过有些人,鞭长莫及哦”、“我是来干你来的”此类赤裸裸的台词在剧中随处可见。
出于该剧过于直白的台词和含有强烈性暗示的肢体动作,不少网友认为《蜗居》有“涉黄”嫌疑,吃惊之余都表示:“比拍三级片还放得开。”不少人发表意见称,奇怪剧里的这些涉黄情节及台词是如何逃过广电总局审查的。2009年11月22日,原本在北京台青少年频道播出的《蜗居》突然停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部电视剧。记者就此事致电北京台相关负责人,证实《蜗居》在北京台青少年频道停播的同时,更意外获知广电总局可能因台词露骨等尺度问题,对《蜗居》下封杀令。
也许为了房子,不要子宫;也许为了房子,不要爱情;也许为了房子,不要尊严;也许为了房子,可以牺牲贞操。也许《蜗居》是在揭露都市人,在目前楼市高房价压迫下,在表达出人性与理智的丧失,面子与名誉的追求,爱与情的决择,甚至是考验女人贞操给谁的最后因素;也许《蜗居》这是反映楼市高房价给人最大的悲哀。也许《蜗居》与高房价,同样是楼市最后一件“牺牲品”。
最近,打开网站的娱乐频道和地产频道,都会发现有同一个主题出现在其中——《蜗居》。这部热播剧在广大观众、网友之间引发了一场关于房子、感情、婚恋等等主题的大讨论,火热程度不亚于感慨房价或是当年同为热播剧的《奋斗》。
如果将《蜗居》与现实对照,你看到的是房奴?还是情奴?或两者兼而有之?有人说蜗居反映了80后蚁族的现状,有人说它是对房价飙升时代的一种解读,还有人说它的本质是讲述当今社会情感的“小三”现象。无论从那种角度,对于普通人来说,“房价很高很现实”,飞涨的房价无疑已成为人们难以言说的心头之痛。
看了很多房地产同行对看《蜗居》的评论,有人客观评论,有人谴责,有人呐喊。王先生说:“别拿《蜗居》来说房市,瞎掰胡闹根本无关。”贾先生说:《蜗居》揭示了血淋淋的房奴账本。最近一部叫作《蜗居》的电视剧赚足了噱头,这部房奴剧展现了“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的社会现实,把房价压力下都市白领焦灼困顿的生活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因此电视剧刚一问世就戳痛了房奴们的敏感神经,在网上铺天盖地展开了一场关于房奴、二奶、贪官的网络大讨论。
一部影视作品竟然掀起了关于房价的全民讨论,这也显示了房子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人们的神经已经被房价刺激得越发痛苦和敏感。当下,房子成了压在都市人脊梁上的一座大山,都市白领们为了房子承担着不堪重负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每月必须支付的大额房贷悬于头顶,畸高的房价让他们只能猫着腰过活,这种“蜗居”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都市房奴的生活写照。非常的认同。
陈先生说:“海萍错误的买房观导致房奴悲剧,海萍应该是蜗居中最为虚构也最为虚伪的人物,她扭曲的价值观之下的买房观才是导致海藻悲剧性结局的主要原因。”非常认同,确实是如此,这不是个人价值观的倾向问题,是社会公平的问题,是社会扭曲了个人价值观的问题。朱先生说:“蜗的人们有望变成宅居,蜗居让人感触到房市的悲痛。人人有房住,是最起码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的路途还要遥远,由蜗居的状态变成宅居的飞跃,还会有多远呢?这就得看我们的商品房市场如何以及政府对于保障房建设的状况了。非常的认同。
有媒介报道,因为露骨的台词和包二奶等敏感话题,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蜗居》饱受争议。近日又有媒体爆出,北京台青少年频道已经停播该剧,疑似遭到广电总局“封杀”。然而,有记者在进行求证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当事单位的否认,停播事件被疑又是一场别有用心的炒作。
其实《蜗居》,从突然停播到又到播放,说明电视剧《蜗居》和高房价一样,都是有人在做幕后商业炒作,目的是获取更多利润,获得更多收视率。《蜗居》从生活在大都市里人们的蜗居生活,同时反映他们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这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楼市高房价下,影响到一个人的内心最单纯举动,简直是引人深思,看了窝心,想了气愤,感了叹气。
现在有钱人有钱到用钱当打火机点烟,甚至是包养十个八个情人,或者是二奶三奶四奶等女人。难道他们会扪心自问,或者直面对蜗居人?良心与责任也许被“温柔乡”抛弃到脑后。谁还会为这些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呐喊,尤其是充满商业“故事”情节所动心动情?也许没钱人,或者是和《蜗居》里面人物一样的人,才会发下内心痛苦,或感慨,或发泄下不满高房价的愤怒。
有媒介报道,有网友发起“印象最深台词”投票,随着《蜗居》在各地电视台的热播,剧中“犀利”的台词,在幽默风趣中,透着现实和智慧,成为各大论坛中网友讨论的一大热点。有人大赞“精辟”、“很赞”、“生活啊”,也有人拍砖说,“虽然有道理,但不一定是真理”。在百度贴吧中,不仅有人收集经典台词,还有人发起投票“印象最深的台词”。
北京网友“wwwbbs”说:“这些话,道出了太多的无奈!”一位北京网友认为,“片子有深度,值得思考。台词考究,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现实问题,房奴、“二奶”、腐败……”
但也有网友指出,“不喜欢这样的言论,虽然有道理,不一定是真理”。剧中“房奴”算账的一段台词,是很多网友心头的“金句”。而且网友“飞吧_阿童木”预言,“人情债,我肉偿啦。2010年必火语录。”这是《蜗居》中最当红的一句台词,也是引起争议最大的台词。有网友批评:“二奶最后也没有得到大报应,无教育意义,只会让更多的人走向职业二奶。”
尽管有不少网友抨击《蜗居》台词和含有强烈性暗示的肢体动作,有“涉黄”嫌疑,并表示“不知道该剧是如何通过广电总局审查的”。但不少看过全集的网友则表示,电视剧很现实,贴近生活,80后尤其觉得贴近,而这类话语,现实生活中也常说,说该剧涉黄太断章取义了。
最新媒介报道: 《蜗居》"停播"疑云密布
被疑是又一次炒作营销
《蜗居》今年七八月份登陆全国各地方台,本月15日开始在北京台影视频道播出。考虑到各方因素,导演将此前在其他地方台播出的35集版本删减成33集,“小三”和贪官的激情戏及露骨台词等绝大部分都被删除。由于在播出期间反响热烈,北京台青少频道于18日起每天22点两集重播该剧。但本周一晚,荧屏下方打出字幕:“从今天起北京青少频道晚10点钟开始播《翡翠凤凰》”,让不少守在电视机前的夜班族扑了个空。有观众发帖称当晚就拨打了北京台热线,得到的答复是“因编排调整”。昨日,北京台就“停播”做出解释:基于统一编排的需要。
《蜗居》在16日登陆东方卫视前,今年7月就已经在上海地方台播出。当时恰逢全国各城市迎来新一轮的地产涨价风潮,《蜗居》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仅四天便创下收视率新高,热点话题引发大众强烈共鸣。目前在东方卫视播出的《蜗居》版本,和北京台一样,也是删减后的33集版本,至今已播出过半。东方卫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收到相关部门的停播通知,《蜗居》仍照常播出,收视也很高。”
至于北京台停播是否会对该台播出造成影响,负责人表示:“关于《蜗居》的其他问题,一律不接受采访。”禁播到底是谁放出的口风?有网友质疑这是剧组继露骨台词、二奶话题之后的又一轮炒作,但《蜗居》的导演滕华涛在接到记者电话时一头雾水,表示自己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编剧六六则很惊讶地向记者询问:“北京青少年频道?他们有播这个剧吗?为什么要在这个台播?一点都不合适!”就连女二号“海藻”的扮演者李念也通过自己的宣传助理质疑这是一次炒作,“炒得太过了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