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边, 农历五月初三赶娃娃场的来历


赤水河边,[1]农历五月初三赶娃娃场的来历

 

 作者:赤水河王万兵

 

  在赤水河流域的两岸人民习俗里,农历五月初三是赶娃娃场,据说这一习俗距今有上千年……

   1235年,袁世盟祖应宋理宗入蜀平蛮,进入如今的赤水河流域的长沙、长期、官渡和石笋,袁军所到之处,赤水河两岸的人民无所不恨袁军的残暴烧杀抢,但人民心中很恨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反抗。

     在当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天,在赤水河畔的一个农家男子叫端阳,在赤水人的心里有很高的威望的太平寺道长的指导下。开始领导他们起事(起义),派小孩去赶场,把起事的地点和时间,都写在纸条上,在小孩买东西时给那些商店的店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递消息,并在街上唱童谣:“丁丁猫(蜻蜓)赶场,黄鼠狼歇凉,不杀猪不杀羊,我们准备杀那个袁始盟祖来过端阳。”而大人们都在用芦苇叶把米包起来,用绳子捆住,放在水里煮它,据说这一主意us太平寺的道长的道法,收拾袁军而设立的,把它煮熟了用于五月初五这天战事的干粮……

因为赤水河两岸人民的团结和战事准备得当,五月初五早上八九点钟,赤水河两岸的袁军一举被歼灭,这一下惊动了袁军首领袁世盟祖,派了大批的军队,准备剿杀一河两岸的叛民,但他在行军途中看见一个怪现象:一个妇女背着一个大的男孩,手中牵着一个小男孩并且不停地哭。袁世盟祖就问那个妇女,问他为什么不背小男孩而背大男孩。那个妇女说大男孩是她前夫的血脉,小男孩是现在那男人的血脉,若袁军杀了大男孩,她前夫的血脉就断了,没了香火,对不住前夫的情义,若杀了小男孩,他还可以同现在的丈夫生育,这一事感动了袁军首领袁世盟祖,叫她回去在她门上用水菖蒲和陈艾作标志,就不会遭来杀身之祸,那个女人回到村里(如今的顺河村)。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赤水河两岸,袁军一到,再也无法执行军事,后来袁军都去找那个女人(当时她说她是端阳的女人),可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他女人。据传说那个女人是观音菩萨下来点化袁军的,不要滥杀无辜的百姓。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赤水河人民的那次起义,农历五月初三和初五这天,都会也不同的方式纪念那里的人和事,初三这天的娃娃场很多大人都给小孩好多钱,任他们花,买他们喜欢的东西,整个市场上都是小孩,甚是一大景观,不过,如今的“娃娃场”有些变味了,大人也掺杂其中,他们大人找借口保护小孩呢?其实那只是一个大人的借口而也!

如今我们都渐渐要老了,离开赤水河18年,在他乡过着别人的风俗的端午和端阳,但我是赤水河的儿子,就必须告诉我的儿子,赤水河有它的端午节传统文化的来历,他们长在信息时代的特区,很快会遗忘传统节日我们那代人的情结,我们虽回不到那个年代,但我们步步要忘记它,反思它。遗忘过去就是背叛啊!

赤水河边,农历五月初三赶娃娃场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至今能流传下去么?我一直没有答案,而为 一直也为他努力下去!

2008-06-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