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搭档到宁波学习去了,一个人每天要给同一个班给学生上4至5节课,如果不想出点办法,将会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达到费力不讨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给学生上了2至3节课后,播放录音《感恩的心》、《天路》等,让其动人的旋律使学生受到情操上的陶冶,(这要得感谢学校领导,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让每间教室都安装了“两机一幕”——即微机、电视机、实物展示台,教师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课件,真可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对同学们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涵养,提高素质。(当然我知道,也许他们现在不理解,什么情操、涵养、素质之类的词的真正有含义。但是,我也知道:教育本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它的成效不是在一两年就能立竿见影的。)果然,学生在听了一两首曲子以后,上课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当然,因为时间关系,这些课在完成教目标上是受到了一点影响,但我认为比一味的追求目标完成,重点落实好得多。
事实上,笔者认为:在一篇课文中、在一堂课中所预定的目标应只是一个狭义上的目标,真正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应是让他们得到或接触到一些终身受用的东西。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后,完成预定目标可以是后一步的事情,教师的任务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受到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哪怕所采取的方法与课堂无关,只要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帮助的,都可以使用。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堂特殊的作文课》。讲的是:一个刚从农村调进城市的老师:由于刚改变工作环境,所以在新的教学环境中还未适应过来,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于是,社会、家长对该老师产生了怀疑,准备让该老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校长决定亲自组织教师听他的一堂公开课:让他精心准备一堂作文课。到了上公开课这天,这个老师将准备好的“怎样写一个人”所有资料交给听课小组成员,作好了最后拼搏的准备。上课了,听课教师、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最后进教室的是这个上课老师。他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可当他进快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他发现讲台旁有一张面值一角的人民币,已经被众人踩得变形了,老师捡起后,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然后他从一角钱的价值开始……,讲到滴水汇成大海、讲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之,与所准备的课一点无关。下课铃响了,老师所备的课一点未完成,老师想,多半是打道回府了,于是对学生说,今天的作文你们自己回家写吧,题目自拟。很多学生已在纸在刷刷地写下《一堂特殊的作文课》。校长紧皱的眉头顿时疏展开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即取出笔在记事簿上写下“师之皆模,德之标兵”。
文中的这位老师的做法其实就是教育所倡导的“学生可以不懂学习,但不可不会做人”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大部分老师都明白:教育与教学是两码事,但由于一些评价体制因素,使得很多老师重教学而忽视教育。凡是学习不好的,都成了后进生。对于那些因智力因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多么不公平啊!
所以,笔者想说的是:在一堂课中,只要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陶冶,或者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就是成功的,至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过分强调。
我在给学生上了2至3节课后,播放录音《感恩的心》、《天路》等,让其动人的旋律使学生受到情操上的陶冶,(这要得感谢学校领导,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让每间教室都安装了“两机一幕”——即微机、电视机、实物展示台,教师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课件,真可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我对同学们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涵养,提高素质。(当然我知道,也许他们现在不理解,什么情操、涵养、素质之类的词的真正有含义。但是,我也知道:教育本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它的成效不是在一两年就能立竿见影的。)果然,学生在听了一两首曲子以后,上课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当然,因为时间关系,这些课在完成教目标上是受到了一点影响,但我认为比一味的追求目标完成,重点落实好得多。
事实上,笔者认为:在一篇课文中、在一堂课中所预定的目标应只是一个狭义上的目标,真正的教育所产生的效果应是让他们得到或接触到一些终身受用的东西。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当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后,完成预定目标可以是后一步的事情,教师的任务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受到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哪怕所采取的方法与课堂无关,只要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帮助的,都可以使用。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堂特殊的作文课》。讲的是:一个刚从农村调进城市的老师:由于刚改变工作环境,所以在新的教学环境中还未适应过来,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于是,社会、家长对该老师产生了怀疑,准备让该老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校长决定亲自组织教师听他的一堂公开课:让他精心准备一堂作文课。到了上公开课这天,这个老师将准备好的“怎样写一个人”所有资料交给听课小组成员,作好了最后拼搏的准备。上课了,听课教师、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最后进教室的是这个上课老师。他不慌不忙地走进教室,可当他进快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他发现讲台旁有一张面值一角的人民币,已经被众人踩得变形了,老师捡起后,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然后他从一角钱的价值开始……,讲到滴水汇成大海、讲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之,与所准备的课一点无关。下课铃响了,老师所备的课一点未完成,老师想,多半是打道回府了,于是对学生说,今天的作文你们自己回家写吧,题目自拟。很多学生已在纸在刷刷地写下《一堂特殊的作文课》。校长紧皱的眉头顿时疏展开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即取出笔在记事簿上写下“师之皆模,德之标兵”。
文中的这位老师的做法其实就是教育所倡导的“学生可以不懂学习,但不可不会做人”的教育思想的落实。大部分老师都明白:教育与教学是两码事,但由于一些评价体制因素,使得很多老师重教学而忽视教育。凡是学习不好的,都成了后进生。对于那些因智力因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多么不公平啊!
所以,笔者想说的是:在一堂课中,只要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陶冶,或者让学生接触到一些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就是成功的,至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必过分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