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应该实行计划生育第四
古代帝王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是选择接班人也就是立太子或立储君,有的是生前选定,有的是死后遗诏。生前选定的,还可以废掉,死后的遗诏,又可能被人“矫诏”,总之,接班人的问题不知道让多少人掉脑袋。或者是父杀子,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其实谬也,皇上不是老虎,皇上猛于虎,猛于虎的东西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或者是弟杀兄,比如李世民杀李建成(连带着弟弟李元吉),有个说法,叫做同室操戈。
选择接班人的标准不能统一,这是发生内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始的时候,没的说,立长。可是,后来,实事求是的人主张立贤。如果说,立长是一个硬指标,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话,立贤就是一个软指标,不太容易操作了。因为,贤,因人而异,莫衷一是,谁来当裁判?立长后来也发展成为可以商榷的事情了,就是,有嫡出和庶出之分别。如果夫人的大儿子和小老婆的大儿子都活着,也许还能分出一个先后来,如果夫人的大儿子死了,那么,是不是小老婆的大儿子就天然的继承王位了呢?谁知道啊。
皇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生育能力好像特别旺盛,唐太宗儿女二三十个,乾隆就更多。儿子的死亡,一半都是发生的立太子的过程中。于是,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避免悲剧发生呢?没有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生育了。
古代避孕措施不发达,这个问题还不好解决。其实,更加不好解决的是,古代动乱,人寿不长,只生一个,如果夭折了,怎么办?这天下怎能落入外姓人之手?所以,还是多多益善,即使杀了几个,不是还剩下不少么?如果只有一个,倘若后继乏人,现生都来不及,还不抓瞎?因此,我的话,权当是替古人担心,算了。
太子和吴王第五
李世民有15个儿子、21个女儿。儿子中出名的有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女儿中则是安康公主,这是电视剧《贞观长歌》里浓墨重彩描述的。这么多的儿子,要立太子,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本来,李世民是要立老三李恪的,因为这小子文武兼备,颇似乃父,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其血统不可谓不高贵,其才华不可谓不优秀。可是,皇上的大舅子长孙无忌竭力反对,因为,长孙有一个外甥,就是皇上的长子李承乾在此。虽然承乾软弱无能,但是,毕竟是长子,符合立长的祖制;舅舅疼外甥,也是天经地义。母以子贵,则更是不二法则,因此,作为大臣的长孙无忌没有理由不据理力争,让自己的外甥当上了太子。
老二楚王李宽早薨,和太子有一拼的非老三吴王李恪莫属。发生在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身上的故事,又要在太子李承乾和吴王李恪之间重演了,历史,就是这样的相似。李承乾以年龄见长,李恪以能力自重,一山不容二虎,兄弟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这,都是太宗造的孽啊。生那么多干哈?
吴王李恪的才华乍露是在出使颉利军帐,谈判贡品。本来,颉利要挟唐朝必须送去粮食三十万石,布帛十万匹,李世民给打个折扣,准备粮食二十万石,布帛五万匹,而李恪,深入虎穴,舌战群儒,竟然以粮食一千石,布帛五百匹就把颉利打发了,顺利带回被颉利劫走的三万奴隶。一时间,吴王李恪的威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民间艺人已经整理出评书了,添油加醋地在酒店里演出。朝中的大臣们,更是走出城门,迎接李恪凯旋归来。长孙无忌则强烈要求皇上重奖吴王500户封地。
正当吴王李恪有点居功自傲,飘飘然的时候,大臣岑文本也来了,不过,不是贺喜,而是示警,就是说,要吴王收敛,不要锋芒毕露,因为,现在已经危机四伏了。因为,吴王功高盖主了,能力超群了,明显压了太子一头了,就要大师不妙了。这个岑文本,饱读诗书,洞悉人情世故,他作为吴王的军事,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吴王也马上到皇上那儿请辞500户封地。这是长孙无忌和岑文本之间的一次斗智斗勇,岑文本先胜一筹。长孙无忌的“捧杀”阳谋流产了。
太子能力有限,可是,资历强硬,后台更硬,母亲是皇后,舅舅是大臣,出谋划策的人还有宰相封德彝,这些人都了解皇上的近臣,揣摩圣上的心思那是一抓一个准啊。这不,太宗因为玄武门之变杀了哥哥弟弟,这几天夜里老是做噩梦,睡不踏实。自己又不好去烧纸。真实皇上刚刚打了一个哈欠,臣子就递来了枕头。皇后和舅舅合计,让太子出面代皇上去扫墓。
接着,再献忠心。前太子的遗党潜入长安要行刺皇上,太子把自己的护卫队都掉到父皇的身边,自己也是连续值了五个夜班,人都瘦了一圈。结果,刺客没有能够在皇宫得手,却在东宫出现,太子受了一点轻伤。这样的孝心,让皇上龙颜大展,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能力虽然差了点,但是,只要有这份孝心,就是一个令人放心的接班人。不像吴王李恪,太咄咄逼人了,太像自己了。虽然不肖子孙也令人讨厌,可是,太像自己则令人担心。李世民担心有朝一日,李恪学了自己逼李渊让位的样儿,也让自己提前退休啊。
因此,现在要给太子一点担子,让他建立一点功勋,压一压吴王的势头了。这是一个矛盾。交友之道,友直友谅友多闻,莫友不如己者。可是,用人之道则不然,要用听话的,要用能力比较差的,千万不能超过自己的,即使他是自己的儿子。唐太宗可以对魏征网开一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是因为魏征是外姓,不可能当皇上。对于李恪,则不能如此了。这叫区别对待。古代的皇宫险象环生,就像现在的家族公司里的勾心斗角,都是没有执行现代公司制度尤其是回避制度的结果啊。
李恪后来终于被长孙无忌陷害致死了,连同李恪的弟弟李愔。太子也被废掉,最后接了李世民的班的是第十个儿子、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是为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