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如何裂变的?


  ---评新出版的《财富裂变》一书

  在大多数国人的心中,一说到财富,潜意识中就是“财富在于创造啊”,“财富在于积累啊”,“财富就是积少成多啊”等等之类的,但是在这个新词不断涌现的草根互联网时代,说到“财富裂变”这个词,听着新鲜,但是理解起来,恐怕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此语出自刚刚出版的一本写作中国创业投资人心路成长历程的新书---《财富裂变》(2007年10月,中国发展出版社)。

  本书责编韩先生是学物理出身,我问他:裂变是什么意思?他说的大意是,在物理学中,一个粒子去撞击原子核子发生的物理反应就是裂变。

  我边听边寻思:本书中所写的这10位创业投资人,可以看作是“中子”,用他们自身的能量去撞击“原子核”--也就是“创业者”,两个财富主体相互撞击,从而发生“财富裂变”......

  这么一说也很有道理,只是这样的逻辑与通常一般读者的习惯性思维还是有点差距,一般读者理解起来,不那么通俗易懂,需要拐个弯,跳跃一下。

  既如此,那么就由“此裂变”到“彼裂变”说开去吧!

  查有关物理书上的科学说法:裂变有自发和感生两种,前者裂变的半衰期很长,如铀-238的半衰期为1016年。后者指原子核在受到其他粒子轰击时立即发生的裂变,如铀-235受到热中子轰击时就能分裂。

  如此说来,创业投资领域的“裂变”就只能是后者--感生式裂变了!

  啧啧,这个倒是很符合VC的理念!自然界的物理规律真能在财富创造中找到它的影子!裂变即是典型一例。

  10月28日,笔者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海归论坛上见到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先生(亦是本书所描写的10位VC之一)无论在公开会上还是私下交谈中都由衷地谈到“感觉”一词,他说:“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感觉很重要。”“感觉”--正是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发生“裂变反应”的关键词!没有“感觉”,或者说没有“感生”,财富要想发生裂变,也是一个字:难!

  一个“感觉”包含了很多难以言表的语句,这是“财富裂变”不可缺少的因素。

  回到文首提到的“财富创造”一词,何为财富创造?大体上有这么两种模式,一种是国有企业资源占有型,一种是家族企业白手起家型。这两种模式在资金、资源、人力上各自成垒,自我成系,正所谓,蛇有蛇道,龙有龙道。他们除了在市场上你死我活的竞争之外,二者并不发生什么“撞击”。

  然而发韧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并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传到中国的创业投资基金模式却与上述两种模式不同,“用足够的美元投资中国企业,只占少部分股权,决不控股,作创业者的教练、朋友甚至保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一起赚钱......”(摘自本书P257)

  “......丁健仔细聆听着,他突然间认识到:VC不是简单钱的问题,VC代表的是资源,站在价值链的最高层,是一种资源的整合。钱,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它是各种资源的代表,用钱可以换来很多的资源。但是简单地把钱投向谁,资源不会自动进来,必须用钱作为工具,把资源进行整合,让钱发挥最大的价值,帮助企业成功。这种理念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产业或者一个国家,都会产生根本的影响和作用......”(摘自本书P14)

  从某个角度说,“财富创造”,是一件华丽的“外衣”,它说明不了财富的实质,因为窝里斗、垄断和“裂变”都能“创造财富”。

  从彼裂变到此裂变,相同的原理,不同的领域,

  从彼财富到此财富,一样的财富,不同的途径和结果。

  你,更喜欢那一个?